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i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DIC患者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01或P〈0.05)。Pre—DIC患者组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pP在DIC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0%,而特异性为96%。结论TpP可作为DI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且对DIC的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回顾通过蛋白C/活化蛋白C通路治疗脓毒症的一系列研究进展。资料来源PubMed(1985—2003)所能检索到的所有关于涉及蛋白C通路相关试验的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及综述文章。结果蛋白C在纤维蛋白酶与血栓调节素形成复合体时被活化。脓毒症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蛋白C的迅速耗竭,从而阻碍了内源性蛋白C的活化。一项使用蛋白C(活化drotrecogin alfa)治疗严重脓毒症的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在为期28d的研究过程中,活化drotrecogin alfa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安慰剂组下降了6.1%。另外,高死亡危险患者(APACHEⅡ病情评分≥25)使用drotrecogin alfa治疗后,其短期及长期生存率均有所增加,并显示出较好的成本-效益比。但是,与安慰剂组相比,在有效的研究期限内,活化drotrecogin alfa治疗组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性增加(3.5%vs2.0%)。结论在高危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方面,活化蛋白C的确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并且采取这种治疗措施的风险-效益比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仍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确定高剂量蛋白C浓缩物对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燕冰 《重庆医学》2016,(27):3867-3870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易发展成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 ODS )。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消耗大,病死率高[1‐2]。在脓毒症病情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的紊乱、尤其蛋白C系统功能的异常尤为突出。蛋白C系统主要包括蛋白C(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 M )及凝血酶,其终产物均为活化蛋白 C (APC)。EPCR参与了PC的活化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下文简述EPCR的一般性质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癌术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36例肝癌手术患者,讨论DIC的发生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结果:行肝癌切除术后不同程度上有DIC倾向19例,其中确诊为DIC 1例,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凝血功能异常.其预防重于治疗,对可能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观察,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期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U中脓毒症(Sepsis)患者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发现血小板<20.0×109/L的第一时间)某些临床特点做初步分析,以期及时有效地把握疾病的病情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共30例早期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患者共24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34例的相应资料相比较,以期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及差异所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组间χ2检验。结果 (1)肝胆性基础病在TTP组(18例,75%)与Sepsis组(20例,66.7%)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IC组(10例,29.4%)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患者总胆红素(TBil)>35μmol/L在TTP组(17例,70.8%)、Sepsis组(19例,63.3%)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8例,23.5%)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APTT<35 s在TTP组(20例,83.3%)、Sepsis组(18例,60%)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7例,20.6%)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显著(P<0.01);(4)在各组病例中伴随血小板减少较早出现意识不清等神志改变的情况在TTP组(22例,91.7%)、Sepsis组(21例,70%)检出率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25);而DIC组(11例,32.4%)中发生率较前两组低(P<0.01);(5)血小板减少症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1)。结论 (1)Sep-sis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某些临床特点与TTP表现十分相似,而与DIC存在明显不同。(2)TTP本身死亡率虽高,但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这可能与二者疾病背景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治疗手段不同有关,在这一点还需更大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脓毒症合并DIC患儿,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患儿治疗后DI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儿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介绍 Xigris(重组人活化蛋白C)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活化蛋白C分子,活化蛋白C是人体本身存在的蛋白质,其作用是帮助维持脓毒症过程中体内凝血反应和纤溶(纤溶是分解体内血凝块的作用)抑制等反应的平衡。此外,严重脓毒症病人用Xigris治疗后,反映体内炎症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早期分层抗凝对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65例,根据DIC和SIC评分分组,将患者分为DIC组84例、脓毒症凝血病(SIC)组92例和对照组84例(正常凝血状态)。其中DIC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SIC组给予半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抗凝等治疗。 结果DIC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28天病死率比较,DIC组、SIC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SIC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D-D)低于治疗前,且DIC组高于SIC和对照组(P<0.05),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低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DIC组、SIC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乳酸、BUN和Scr均较治疗前降低,DIC组仍高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IC组评分低于对照组,DIC组APACHEⅡ评分高于SIC组和对照组(P<0.05)。DIC组、SIC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基于脓毒症DIC评分早期分层抗凝在脓毒症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凝血功能和脏器损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烧伤合并DIC     
本文就近十年来我们在67例特重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血液凝固系统变化及DIC的发生诊治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及总结。体会到:(1)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处理中要高度警惕DIC的发生,防患于未然。(2)休克、败血症与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互为因果。(3)抗休克、抗感染及烧伤原发病的治疗以及烧伤后即开始应用小剂量肝素(10mg/日皮下注射)是预防DIC发生的关键环节,一旦DIC诊断成立后,根据凝血系统异常及三P试验阳性的表规,积极采取抗凝、抗纤溶药及凝血物质的应用,防止DIC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DIC病人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DIC病人发生、发展过程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测定29例DIC病人及20例健康体验者68份标本血浆中TpP含量。DIC病人被分成3组: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期。结果:高凝期TpP为7.82±6.3μg/ml,消耗性低凝期为14.63±10.31μg/ ml,继发性纤溶期为23.34±13.22μg/ml,与正常对照比(2.53±1.79μg/m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病情的发展,TpP的含量越来越高。对DIC病人进行TpP含量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科DIC是孕产期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栓塞和广泛不凝固性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尤其是正确使用肝素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抢救4例产科DIC中应用肝素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ICU中脓毒症(Sepsis)患者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发现血小板<20.0×109/L的第一时间)某些临床特点做初步分析,以期及时有效地把握疾病的病情变化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共30例早期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患者共24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34例的相应资料相比较,以期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及差异所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组间χ2检验。 结果 (1)肝胆性基础病在TTP组(18例,75%)与Sepsis组(20例,66.7%)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IC组(10例,29.4%)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患者总胆红素(TBil)>35 μmol/L在TTP组(17例,70.8%)、Sepsis组(19例,63.3%)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8例,23.5%)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APTT<35 s在TTP组(20例,83.3%)、Sepsis组(18例,60%)检出率均较高,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IC组(7例,20.6%)检出率比前两组低,且差异显著(P<0.01);(4)在各组病例中伴随血小板减少较早出现意识不清等神志改变的情况在TTP组(22例,91.7%)、Sepsis组(21例,70%)检出率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25);而DIC组(11例,32.4%)中发生率较前两组低(P<0.01);(5)血小板减少症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1)。 结论 (1)Sepsis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早期某些临床特点与TTP表现十分相似,而与DIC存在明显不同。(2)TTP本身死亡率虽高,但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TTP组生存率比Sepsis组高,这可能与二者疾病背景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治疗手段不同有关,在这一点还需更大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活化蛋白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章永平  乔敏敏  袁耀宗 《上海医学》2007,30(1):40-43,F0003
目的探讨应用活化蛋白C(AP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AP 注射溶媒组、15和50μg/kg APC治疗组。造模16 h后取材,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胰腺湿/干重系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动物生存率等指标。结果上述指标在15、50μg/kg APC治疗组、对照组(除PT外)与SAP及SAP 注射溶媒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或0.01),15和50μg/kg APC治疗组的PT与D-二聚体有量效关系(P<0.01)。15、50μg/kg APC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3.92±7.51)、(44.57±6.40)h,较SAP及SAP 注射溶媒组的(22.00±5.49)、(21.58±5.14)h明显提高(P<0.01)。结论SAP发病中,APC除发挥传统的抗凝血机制外,还同时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疾病的进展、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儿童脓毒症早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9年12月70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入院后全部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剂量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危重症评分(PCIS)、D-二聚体及PLT水平,并观察...  相似文献   

15.
A  case  report  ari  I.  K.  Mdnar  Z.  Laszlo  A.  张旸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6-6
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被建议用于治疗脓毒症。本文报道了应用rhAPC成功治疗1例19岁孕18周起源于尿路感染的脓毒症休克综合征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DIC的预防、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收住的2例妇科急性DIC病人的抢救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急性DIC的2例均治愈。结论早期消除病因及诱因,防止休克及多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6)的发生,严密观察DIC发生的早期征象,提高对凝血机理、成分输血的认识及护理是预防及抢救DIC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步蛇咬伤并发急性DIC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和 《安徽医学》1993,14(4):29-30
<正> 1987年7~8月我们对临床收治的13例五步蛇咬伤病人并发急性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了观察。现根据临床资料,将观察的结果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69.2%),女4例(30.8%)。年龄最小11岁,最大40岁,平均24岁。职业:农民10例(76%),学生3例(24%)。临床分型:轻型2例(15.5%),重型9例(69%),危型2例(15.5%)。13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精制单价抗五步蛇毒血清与祁门蛇药同时应用。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44天,平均17天,均治愈。实验室检查:对临床中毒症状明显且已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活化蛋白C抵抗(APCR)对高血压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SLT 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采用SYSMEX CA-7000型凝血仪测定活化蛋白C抵抗(AP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高血压患者F1+2、FPA、SFMC等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CR阳性的高血压患者组F1+1、FPA、SFMC等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APCR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组(P〈0.01);PT-INR、APTT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化蛋白C抵抗可造成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系统显著激活,血栓形成趋势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76岁。因全身不适1 d,伴咯血、气喘14 h入院。患者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适,认为感冒,未予特殊处理。14 h前患者出现右侧胸痛,随后咯出鲜红色血液50rnl,继而出现气喘,入住当地县医院,肺CT示右肺上叶、中叶外侧段炎性反应,右肺门略增大,血WBC 0.66×10~9/L,考虑为重症肺炎,后血压降至70/30 mmHg,血氧饱和度降至70%,  相似文献   

20.
将现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救治的13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