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肌肉触发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肌肉触发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表面肌电评估系统及影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差异明显。结论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夏正常  金建平  吴秀清  游毅 《上海医药》2012,33(2):49-49,50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减重训练对肌张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减重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减重训练.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进行训练前后肌张力评定.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减重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减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张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炙、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云珠 《上海医药》2016,(21):40-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6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康复治疗和普通四肢联动训练;治疗组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4周后,采用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改善程度;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HI值低于对照组;FMA-UE、MBI评分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症状,提高患者上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严程  吴野环  张瑜  陈程  王卉  张一 《江苏医药》2016,(4):466-468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于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来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并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疗法。40d后,比较两组卧位躯干肌屈曲动作时主动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分值。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在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综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 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据资料报道显示,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概率大约为30%~65%,其中部分患者出院后仍吞咽障碍,且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窒息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恢复,需引起重视。临床有关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常规的吞咽训练、改善食物性状、表面肌肉触发电刺激等[2]。其中常规吞咽训练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低[3]。而相关研究证实表面肌电刺激改善吞咽障碍效果好,且近年在临床使用广泛,对强化肌无力、增强运动控制效果佳[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表面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膈肌电刺激及围术期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肺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肺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偏瘫肢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在偏瘫肢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60例脑卒中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的基础上联合视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 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 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 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6周后,观察组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伸肘肌电均值、伸腕肌电均值)、 MBI评分分别为( 41.02±3.54)分、(120.36±35.87)μV、(71.20±14.19)μV、(88.45±3.56)分均优于对照组( 30.01±3.69)分、(100.01±15.20)μV、(56.70±16.83)μV、(77.10±6.58)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世界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偏瘫则是脑卒中后患者最常出现的功能障碍.大多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远端功能的恢复较差,常遗留有足下垂和内翻,严重影响患者的步态,并易引起下肢损伤,导致摔倒.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和内翻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踝足矫形器治疗、低频电刺激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和内翻的康复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郭小梅  苏丽 《贵州医药》2022,46(1):97-98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的盆底神经肌电生理及盆底肌功能影响.方法 将10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产后24 h进行盆底肌综合训练,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仪在产后给予常规治疗与一般性康复指导,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功能水平高、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0例初产妇,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初产妇。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的产科保健知识,观察组初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以此来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压、肌张力、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盆底肌电压、肌张力、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初产妇,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初产妇产后的盆底肌电压,提高初产妇的肌张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初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初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肉张力情况以及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张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善脑损伤患儿的进食状况和言语能力,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采用吞咽肌群训练及电刺激治疗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儿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对患儿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同时做吞咽器官检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康复计划及设定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按3至6个月制定.短期目标为2周至1个月.采用吞咽肌群训练及电刺激治疗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电刺激采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训练时间每次30 min,每天1~2次,训练以一对一形式为主.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言语治疗和构音基础训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吞咽障碍分级的Ⅰ、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儿的情况采用吞咽肌群训练及电刺激治疗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脑损伤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在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唐容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87-188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人,康复组患者根据病情发展进程进行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期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3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上肢肌力Ⅲ-Ⅴ级85%,下肢肌力Ⅲ-Ⅴ级80%;对照组:上肢肌力Ⅲ-Ⅴ级45%,下肢肌力Ⅲ-Ⅴ级75%,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提高.结论 三期康复功能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功能性电刺激组(B组)、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组(C组)三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加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C组加予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三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生活活动水平.结果:①三组各有2例无法坚持训练,退出研究,每组有50例完成研究.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0.0%,98.0%;差异显著(P<0.05);②经治疗三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比之前改良(P<0.01),B组和C组改良程度优于A组(P<0.05);③治疗后3组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有不同水平升高(P<0.01),C组升高幅度最大,B组次之.结论:采取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地改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和步行时的异常模式,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