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明  纪成 《淮海医药》2003,21(3):241-242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5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应用西替利嗪治疗前与治疗 4周后 ,分别采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肺容量、气道阻力、最大呼气流速等 8项指标 ,同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西替利嗪能显著改善哮喘缓解期肺功能 ,除 TL C外 ,各项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西替利嗪对哮喘缓解期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LCZ)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合理选用抗组胺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5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Z组、地氯雷他定(DLT)组和安慰剂(PLB)组各86例。三组患儿分别口服LCZ溶液0.250 mg/kg、DLT糖浆0.125 mg/kg和5%葡萄糖溶液0郾500 mL/kg,每晚1次,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调节剂、呼吸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时记录三组患儿变应性鼻炎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静脉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TIgE)水平、呼气峰流速/预计值(PEF/PDV)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Z组、DLT组和PLB组患儿各失访7例、5例和8例,纳入研究试验者LCZ组79例、DLT组81例、PLB组78例。入院时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第1天时临床评分均下降,PEF/PDV和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临床评分、EOS计数、TIgE水平、PEF/PDV、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较少,且LC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Z溶液和DLT糖浆治疗过敏反应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病情,LCZ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DLT高。  相似文献   

3.
张英娣  王松 《中南药学》2010,8(5):387-389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左西替利嗪组(治疗组)和盐酸西替利嗪组(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次-1,1次.d-1,对照组使用盐酸西替利嗪10mg.次-1,1次.d-1,均连续服用28d。分别于用药后第7、14、28日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7、14、28日有效率分别为66.7%、79.6%、90.7%和67.3%、76.9%、88.5%,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利迭与西替利嗪二者合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舒利迭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舒利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后哮喘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观察经过治疗半年后患者的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善状况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哮喘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的PEF及FEV1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我们认为舒利迭与西替利嗪二者合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并研究选择采用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对于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为在此期间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均为43例。为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为患者加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采用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并作比较,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存在有差异性,治疗以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第四周,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相对更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八周,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应用西替利嗪和舒利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12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61例患者联合应用西替利嗪和舒利迭,对乙组61例患者应用舒利迭。对比甲组和乙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组和乙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97%。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咳嗽、喘息、双肺啰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平均改善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应用西替利嗪和舒利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各项症状平均消失时间较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方志仙 《海峡药学》2012,24(6):79-80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舒利迭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2组,治疗组口服左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5 mg;雷尼替丁每日2次,每次150 mg;对照组仅口服左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5 mg.均连续服药2周为一疗程.结果:116例中治疗组59例,有效率91.5%,对照组57例,有效率73.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路晓钦  黄丹  李蓉  董志 《中国药业》2014,(12):25-26
目的探讨手性药物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85∶1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SD大鼠,随机分为单用氨茶碱组(APL组)、左西替利嗪+氨茶碱组(LCZ+APL组)和西替利嗪+氨茶碱组(CZ+APL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给药0,2,4,6,8 h时采血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LCZ+APL组比较,APL组氨茶碱的给药后初始血管浓度(Co)、消除速率常数(Ke)、药物半衰期(t1/2)、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c)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CZ+APL组比较,APL组氨茶碱的Ke,t1/2,CL,AU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o及Vc无显著差异(P>0.05)。与LCZ+APL组比较,CZ+APL组氨茶碱的Ke,CL,Co,AUC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t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均可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代谢率减慢,同时西替利嗪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作用比左西替利嗪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AIMS: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acts indirectly via primed airway mast cells to induce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which in turn correlates with eosinophilic asthmatic inflammation and atopic disease expression. We evaluated single and short-term dosing effects of a modern histamine H1-receptor antagonist, levocetirizine, given at the usual clinically recommended dose, on the primary outcome of AMP bronchoprovocation. METHODS: Fifteen atopic asthmatics were randomized in double-blind, cross-over fashion to receive for 1 week either levocetirizine 5 mg or placebo. There was a 1-week washout period prior to each randomized treatment. The provocative concentration of AMP producing a 20% fall in FEV1 (PC20) was measured after each washout at baseline and at 4-6 h following the first and last doses of each randomized treatment. RESULTS: Baseline mean +/- SEM values after washout prior to each randomized treatment comparing levocetirizine vs placebo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prechallenge FEV1 (% predicted) 83 +/- 4 vs 82 +/- 4, or AMP PC20 (mg ml(-1)) 45 +/- 24 vs 45 +/- 22, respectively. Airway calibre as prechallenge FEV1 for levocetirizine vs placebo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llowing the first dose 86 +/- 4 vs 82 +/- 4, or the last dose 85 +/- 4 vs 83 +/- 4,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P < 0.05) in AMP PC20 comparing levocetirizine vs placebo following the first dose 123 +/- 73 vs 48 +/- 24, a 1.4 doubling dilution difference (95% CI 0.8, 1.9), and the last dose 127 +/- 74 vs 53 +/- 29, a 1.2 doubling dilution difference (95% CI 0.5, 2.0). AMP PC20 was also improved (P < 0.05) by the first and last doses of levocetirizine but not placebo, vs respective baseline values, with there being no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last doses. CONCLUSIONS: Single and short-term dosing with levocetirizine conferred similar improvements in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to AMP challenge, which was unrelated to prechallenge airway calibre. Further studies are indicated to evaluate the longer-term effects of levocetirizine on asthma exacerbations.  相似文献   

12.
戴威  吴伟波 《海峡药学》2008,20(3):94-95
目的观察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对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中老年哮喘患者分别使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1h后疗效及3d后疗效、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结果氨茶碱针对哮喘患者的显效时间比二羟丙茶碱针快,不良反应前者比后者多。结论氨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二羟丙茶碱针,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应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全身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氨茶碱等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阻力(Raw)与气道传导率(Gaw)分别为154.6%±12.3%、85.1%±7.5%,气道高反应性(BHR)正常患者占50.8%(32/63);对照组Raw和Gaw分别为324.1%±27.6%、56.7%±6.1%,BHR正常患者占27.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58/63)、63.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为(317.7±54.9)、(324.5±43.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经ACTH刺激后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71.2±37.5)nmol/L,治疗后经ACTH激发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66.2±45.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长期使用不会引起HPAA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观察1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情况,给予吸氧抗炎等支持对症治疗,并予氨茶碱静滴解痉平喘,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痊愈56例,占53.33%,好转42例,占40%,无效7例,占6.67%,总有效率达到93.33%。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3例,占2.86%,恶心呕吐2例,占1.90%,失眠6例,占5.71%。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疗效肯定,但存在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原有疾病相关,探索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支气管哮喘,防止症状发作,是临床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与盐酸班布特罗片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94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4mg,每日2次,用药1周;继以8mg,每日2次,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盐酸班布特罗片剂10 mg,每日1次,用药1周;继以20 mg,每日1次,用药1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肺功能与临床表现均明显改善,加大剂量进一步好转。治疗1,2周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32.0%与64.0%,对照组31.8%与61.4%;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56%)明显优于对照组(32%);治疗1周后,治疗组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次数明显减少,而对照组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7%和19.1%。结论 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张云  张晓  黄治华 《河北医药》2016,(19):2942-2944
目的:观察并探讨布地奈德( BUD)、沙丁胺醇( SAL)和异丙托溴铵( ipratropium bromide,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哮喘组采用BUD、SAL联合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安慰剂),10 mg/d。收集外周血样,测定IFN-γ和IL-4的水平。哮喘严重度由哮喘症状评分评估,肺功能比较用FEV1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情况,2组治疗后检测胸膜厚度及胸膜滑动度。结果哮喘组FEV1显著改善,Th2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 P <0*.05)。哮喘组Th1细胞与Treg细胞略有变化,从而减轻Th1/Th2细胞和Treg/Th17细胞的失衡,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肺功能哮喘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术后CT测量胸膜厚度要厚于对照组,胸膜滑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雾化吸入重新平衡细胞因子,调节Th1/Th2细胞和Treg/Th17细胞平衡,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缓解哮喘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1例教学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探讨药学监护内容,提高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方法以1例临床教学病例为例,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依据,分析评价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并拟定新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内容,并进行患者教育。结果初始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用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合理,经过临床药师与医师讨论,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并制定和实施针对患者的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受试制剂)与已上市的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8例,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DAS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_(1/2)Ke分别为(5.4±1.2)和(4.9±1.5)h;C_(max)分别为(424.4±89.2)和(415.3±65.0)ng·mL~(-1)。T_(max)分别为(1.2±0.8)和(1.1±0.5)h。AUC_(0-24h)分别为(3 223.3±612.3)和(3 216.5±654.8)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5±26.8)%。AUC_(0-24h)90%置信区间为0.9326~1.0821,C_(max)190%置信区间为0.9482~1.0821,T_(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2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马佐单抗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呼吸道门诊收治的112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奥马佐单抗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或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V 25%~75%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FEV1、V25%~75%和PEF等三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 (P<0.05).实验组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佐单抗可有效缓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白介素(IL)-5主要由Th2细胞分泌,与气道的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有关,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国内外报道的多项抗IL-5治疗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均取得可喜成果。本文简要介绍抗IL-5治疗方案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临床地位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