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NACS)的影响.方法 12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的产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依术后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0.2%甲磺酸罗哌卡因;Ⅱ组:吗啡80 μg/h+0.2%甲磺酸罗哌卡因;Ⅲ组:芬太尼3 μg/h+0.2%甲磺酸罗哌卡因;Ⅳ组:术后疼痛时采用盐酸哌替啶肌注作为对照.Ⅰ~Ⅲ组均采用镇痛泵,负荷量为0.2%甲磺酸罗哌卡因5 ml.记录术后2、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术后24 h内及术后6w母乳喂养情况;记录术后24 h内新生儿NACS.结果 Ⅰ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Ⅳ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高于Ⅱ、Ⅲ组(P<0.05),且术后2、6 h VAS评分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内及术后6 W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24 h内新生儿NACS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吗啡或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镇痛均可有效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和母乳喂养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年龄19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Ⅰ组和Ⅱ组术前鞘内分别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术后48 h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在提供等效术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安全性好,且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根据布比卡因用量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6 mg、B组8 mg、C组10 mg.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BP、HR,SpO2,腰麻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腰麻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利多卡因用量多于C组(P<0.01).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BP、HR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B组腰麻阻滞平面适中,麻醉效果较好,循环相对稳定,而且利多卡因用量少,较符合腰-硬联合麻醉的双重优点.结论 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合适剂量为8 mg.  相似文献   

4.
腰-硬联合穿刺减少了传统的单纯蛛网膜下腔穿刺易引起头痛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75例,年龄20~50岁,身高158~170cm,体重45~65kg,ASAⅠ或Ⅱ级,术前无明显循环、呼吸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0.1mg吗啡组、0.3mg吗啡组和0.5mg吗啡组三组,每组25例,分别用0.1、0.3和0.5mg吗啡(0.2ml)复合布比卡因13.5mg(0.75%,1.8ml)作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用药,并加入10%高渗葡萄糖1.0…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观察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足月初产妇120例均分为四组:Ⅰ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Ⅱ组术毕硬膜外吗啡镇痛,24小时后追加1次;Ⅲ组未行术后镇痛;阴道自然分娩30例为Ⅳ组。结果:产后5分钟、24值变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Ⅳ组产后24小时内开发泌乳发生率(40%),高于同期所有剖宫产组(20%);但48小时内开始泌乳及72小时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144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腰麻药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复合舒芬太尼0μg(A组)、2.5μg(B组)、5.0μg(C组)、7.5μg(D组)。观察产妇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和时间,产妇血压变化、恶心呕吐、寒战、瘙痒、术后镇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四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及运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D组麻醉效果并不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时间也未见明显延长,但瘙痒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11.25mg)复合5.0μg舒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时间延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应用硬膜外注射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较广泛,但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高.为减少此不良反应,本文在采用吗啡镇痛同时,加用胃复安、氟哌啶醇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15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纯吗啡组,于术中关腹膜时,硬膜外腔注入0.02%吗啡10ml,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Ⅱ组为胃复安加吗啡组,关腹时先肌注胃复安10mg,再硬膜外腔注入0.02%吗啡10ml,术毕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8.
吗啡已被广泛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虽然其镇痛效果好,但易发生尿潴留等副作用。本研究采用三种剂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和尿潴留的情况,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在良好镇痛前提下行早期拔除导尿管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2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4~32岁,体重55~86kg,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方法均选用硬膜外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置管,向头侧置管3~3.5cm,硬膜外用药均为1.73%的碳酸利多卡因,试验量为3ml,观察5min,确保硬膜外导管未置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血管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单次剂量吗啡复合持续剂量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与持续剂量吗啡和罗比卡因相比较,寻求一种减少吗啡用量,更适合下腹部手术的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四组,单次剂量吗啡分三组;SMR0.1组,0.1%罗比卡因;SMR0.2组,0.2%罗比卡因,SMR0.05组,0.05%罗比卡因,三组均先单次静注吗啡1mg 氟哌利多持续硬膜外给药,观察产妇24小时内VAS,镇静评分,Prine Henry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的变化,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产妇24小时内用药量。结果 VAS评分;CM组,SMR0.2组大于SMR0.1组,SM0.05组和CM组。SMR0.1组,SMR0.05组尿潴留,排气时间延长发生率明显低于SMR0.2组,CM组,结论 1mg吗啡单次给药复合维持剂量0.1%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感觉-运动阻滞分离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探讨七氟醚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76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并吸入3.5%(1.3 MAC)七氟醚加3L/min氧吸入诱导后,插入喉罩,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对照组(R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g,切皮前给予丙泊酚1.5 mg/kg.记录两组产妇的ECG、BP、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即刻、5-min,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 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5~10 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有3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9%);对照组有2例(5.3%).结论 3.5%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氟哌利多对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6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吗啡组(A组)、吗啡 氟哌利多组(B组)、吗啡 盐酸戊乙奎醚组(C组)及吗啡 盐酸戊乙奎醚 氟哌利多组(D组),每组24例。术毕5min分别将各组吗啡混合液各自注入硬膜外腔后拔出硬膜外导管回病房,记录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皮肤瘙痒、尿潴留、口干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B、C组(P<0.01),且PONV、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病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氟哌利多可明显降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给予阿片类药物经常用于术后镇痛,作者通过蛛网膜下腔给予三种剂量的芬太尼探讨其在剖宫产手术中、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镇痛质量及作用时间等是否是剂量依赖方式.120名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均给予0.5%布比卡因3ml施行蛛网膜下腔麻醉.Ⅰ组加2ml生理盐水为对照;Ⅱ组:0.25μg/kg芬太尼,Ⅲ组:0.5μg/kg芬太尼;Ⅳ组;0.75μg/kg芬太尼均蛛网膜下腔给药,测定BP、HR、RR,取出胎儿前每2分钟测一次,胎儿取出后每5分钟测一次.注入局麻药后每5、10、15、30、60分钟评估一次镇痛效果,并且根据术中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分为优、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于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法于出生后1分钟、5分钟各评估一次.术后24小时测定患者的BP、RR、HR,前2小时每15分钟测一次,后22小时每1小时测一次,根据呼吸频率(RR)是否低于10次/分或PaCO_2大于50mmHg来判定有无呼吸抑制,对于患者的意识,根据清醒程度分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晕动症、无过度肥胖及恶心呕吐史的外科手术病人 ,在单纯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 136例。随机分为三组 :Ⅰ组44例 ,Ⅱ组 44例 ,Ⅲ组 48例。于手术结束前 1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Ⅰ组 10mg、Ⅱ组 15mg、Ⅲ组 2 0mg。每例均于术毕硬膜外腔一次注射吗啡 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观察术后 2 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VAS评定6、12、2 4小时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Ⅰ、Ⅱ、Ⅲ组术后 2 4小时内呕吐发生率分别为 2 3%、2…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用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效果确切 ,但不良反应较多。作者加用氟哌利多行剖宫产病人术后镇痛 ,并就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泌乳的影响进行分组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 12 0例 ,年龄 2 1~ 30岁 ,无乳房发育缺陷及内分泌疾病 ,其中剖宫产90例 ,阴道自然分娩 30例。麻醉与镇痛  12 0例产妇均分为四组 ,每组 30例。Ⅰ、Ⅱ、Ⅲ组为剖宫产妇 ,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间隙为L1~ 2 或L2~ 3 ,局麻药为 1 5 %~ 2 %盐酸利多卡因 ,阻滞平面在T6以下。关闭腹腔后 ,Ⅰ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1 6mg+…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三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吗啡2mg(Ⅰ组)、吗啡2mg+灭吐灵10mg(Ⅱ组)或吗啡2mg+氟哌啶2.5mg(Ⅲ组)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观察病人24h内恶心,呕吐及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病人术后24h内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率小于其它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吗啡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组(Ⅰ组)、静脉吗啡镇痛组(Ⅱ组)、硬膜外曲马多镇痛组(Ⅲ组)和静脉曲马多镇痛组(Ⅳ组)。记录各时点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48 h PCA有效按压次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及镇痛期间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结果四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与麻醉前比较,术毕、术后1 d四组和术后2 dⅠ、Ⅱ组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术后1 dⅠ、Ⅲ、Ⅳ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2 dⅢ、Ⅳ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术后3 dⅠ、Ⅱ组上述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与麻醉前比较,术毕、术后1、2 d四组IL-2水平均降低,且Ⅰ、Ⅱ组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术后1 d达最低值后逐渐回升,于术后3 d达麻醉前水平。结论与吗啡比较,曲马多术后镇痛可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对剖宫产术后病人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3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54 ~ 89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50):帕瑞昔布联合常规剂量吗啡PCEA组(P1组)、帕瑞昔布联合中剂量吗啡PCEA组(P2组)、帕瑞昔布联合小剂量吗啡PCEA组(P3组),3组各设置生理盐水联合吗啡PCEA对照组(C1组、C2组和C3组).于手术结束时P1组、P2组和P3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ng,C1组、C2组和C3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6组术后行吗啡PCEA,C1组和P1组:负荷量为吗啡2.0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3.0 mg;C2组和P2组:负荷量为吗啡1.5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2.0 mg;C3组和P3组:负荷量为吗啡1.0 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1.5 mg;负荷量中均加入0.15%罗哌卡因8ml,所有镇痛泵中药物均加入罗哌卡因150 mg、格拉司琼3 mg和地塞米松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术毕~术后24h期间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时镇痛有效情况,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1组或G2组比较,P1组或P2组术后活动状态和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3组比较,P3组活动状态镇痛有效率升高(P<0.01),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和P2组比较,P3组恶心呕吐程度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P<0.01),无一例病人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增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而对中等剂量或常规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60例剖宫产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予0.135%布比卡因+0.002%布托啡诺(Ⅰ组)、0.13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Ⅱ组)及0.13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Ⅲ组)行硬膜外镇痛。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 ml/h。结果术后8 hⅡ、Ⅲ组VAS均低于Ⅰ组(P〈0.01),BCS高于Ⅰ组(P〈0.05),而Ⅱ组的Romesay评分高于Ⅰ、Ⅲ组(P〈0.05)。术后Ⅰ、Ⅱ组各出现呕吐1例(5.0%),而Ⅲ组发生7例(3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低;0.13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是较为安全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应用维生素B12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对血浆催乳素(PRL)、初乳时间、产妇哺乳体位和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及副作用.方法21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病人,均经L2-3间隙行连硬外麻醉,术毕随机分为三组,镇痛Ⅰ组用药为0.2%布比卡因+0.0002%芬太尼合剂;Ⅱ组为0.2%布比卡因+0.001%维生素B12合剂,以3 ml/h速度镇痛;Ⅲ组为对照组,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观察VAS、PRL、初乳时间、产妇哺乳体位、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副作用.结果Ⅰ、Ⅱ、Ⅲ组术后36h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均小于0.01),Ⅰ、Ⅱ组PRL水平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VAS明显低于Ⅲ组(P《0.01);初乳时间Ⅰ、Ⅱ组较Ⅲ组明显提前(P《0.01);Ⅰ、Ⅱ组哺乳体位舒适者明显高于Ⅲ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Ⅱ组明显早于Ⅰ、Ⅲ组(P《0.01);副作用发生率Ⅱ组较Ⅰ、Ⅲ组明显少(P《0.01).结论维生素B12用于硬膜外镇痛疗效可靠,且可提早初乳时间,能使产妇哺乳体位舒适,能明显提早肛门排气时间,且无副作用发生,可以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行随机双盲实验、观察吗啡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恩丹西酮对镇痛的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80名ASA Ⅰ~Ⅲ级的老年患者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为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2mg吗啡,同时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B组硬膜外2mg吗啡,同时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和8mg恩丹西酮.分别于术后4、6、24小时专人随访,评定疼痛标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记录不良反应病例数,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延迟性呼吸抑制等. 结果 两组镇痛均为优(≤3分),各时点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病例数,A组明显多于B组,两组均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发生. 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同时注射恩丹西酮可以降低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