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CA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7例经DSCT冠脉成像检出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的MPR、VR、MIP及CPR图像,其中31例患者的图像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进行对照。结果:DSCT冠脉成像检出的357例冠状动脉畸形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7例,包括冠状动脉高位起源15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13例,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7例,回旋支起自右冠状窦1例,单一冠状动脉1例;本组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均表现为心肌桥(MB),其发现MB319例326处;冠状动脉终止异常中冠状动脉瘘1例。其中31例于DSCT冠脉造影后行CAG检查,DSCT冠脉成像检出27例29处MB者CAG仅检出21例22处,但3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1例冠状动脉瘘行CAG全部检出。结论:DSCT冠脉成像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畸形,为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亦可作为随诊复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估心肌桥及伴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检查并于30 d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1例患者相关资料。统计多层螺旋CT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及检出心肌桥的位置分布;并测量心肌桥的长度,CT血管成像评估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脉分支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结果 256层螺旋CT检出16例患者共18段心肌桥,检出率为15.84%,其中最常见的心肌桥部位是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为16段,出现率为88.89%(16/18)。CAG仅检出4例患者共4段心肌桥,检出率为3.96%。256层螺旋CT测量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27.20±16.30)mm,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狭窄程度≥50%有5段(27.78%),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近段狭窄程度≥50%有6段(33.33%)。结论 256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更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结构,并可观察伴发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价值.方法: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其中401例诊断为MB-MCA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其MB的长度和厚度.其中32例同时在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用双源CT Inspace软件中的4D工具对所有期相的数据进行动态重组,以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与DSA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MCA的价值.结果:本组MB-MCA的发生率为52.3%,其中前降支占86.3%,左旋支占9.7%,右冠状动脉最少占1.7%.MB长(20.2±2.3)mm,厚(2.6±0.2)mm.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是目前诊断MB-MCA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桥(MB)存在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法医尸解中发现的87例心肌桥的形态特点与AS的关系。 结果 MB检出率34.7%,并随年龄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主要出现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主干, 单个MB最多,占90.8%(79例)。MB桥前段发生AS有43.7%(38例),管腔狭窄程度大多在Ⅲ级以上占86.8%(33例);桥后段有8%(7例)发生AS,管腔狭窄程度均在Ⅱ级以下,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下段无AS;存在AS的MB长度大多2.0cm以上。 结论 大多数MB是解剖变异,随着年龄增加可导致桥前段和桥后段AS,桥前段更易发生AS。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脉CT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20年7月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次进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检查,计算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程度,观察前降支、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和回旋支冠脉分布走行以及与心肌的关系,测量心肌桥长度和厚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心肌桥检出率以及心肌桥测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显示MCA狭窄程度和诊断心肌桥的一致性。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冠脉CT判断MCA中重度狭窄和诊断心肌桥的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均较好,冠脉CT心肌桥检出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25.23% vs 14.02%, P<0.05);冠脉CT测得心肌桥长度大于冠脉造影,MCA狭窄程度低于冠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和冠脉造影显示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2, P<0.05);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判断MCA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86.67%、74.36%、95.59%、87.85%;冠脉CT和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 P<0.05);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诊断心肌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73.33%、69.23%、68.75%、68.97%。结论:冠脉CT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而冠脉CT具有无创性、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且对心肌桥位置及分布显示佳,并对MCA狭窄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274例患者均行16层CTA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进行陪重组,观察有无MB,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 共发现129例139段MB,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1.25~4.76mm,0.5~3.4mm.发生于前降支中远段113例(81.3%).结论 16层CTA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解剖关系,是诊断心机桥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对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埋藏深度、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均统一实施冠脉造影以及64排256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患者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及具体发病位置,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70.50%(141/200),7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122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2.12)mm、平均埋藏深度为(2.41±1.1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3.15±10.58)%.螺旋CT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86.50%(173/200),102例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215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75±2.28)mm、平均埋藏深度为(3.17±1.4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8.26±10.35)%;冠脉造影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00%(46/200)高于多排螺旋CT10.50%(21/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可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明确其具体发病位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CTA)。结果305行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狗,羊,猪,兔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心肌桥比较前解剖学积累资料,并为研究心肌桥选择动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狗,羊,猪,兔心脏观察测量。结果;兔冠状动脉全程位于心肌内。狗,羊,猪心肌桥出现率分别为60.8%,90.1%和42.4%。狗,羊心肌桥位于左冠冠状动脉者占各自肌桥数的87.8%和95.6%。狗心肌桥位于前室间支为73.3%;羊心肌桥地左冠状动脉主干占48.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心肌灌注特点 ,探索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阻断的显示情况。方法 :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 ,分析其特点 ,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 ;同时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阻断的情况。结果 :犬心肌正常灌注量为 ( 69.3±1 3 .9)ml·1 0 0g- 1·min- 1、达峰值时间 ( 1 2 .8± 2 .1 )sec。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MSCT心肌灌注表现为灌注量减低 ,时间密度曲线低平 ,延迟 1 0min扫描局部心肌密度无显著改变。结扎 4h后 ,局部心肌呈明显延迟增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断。结论 :MS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的阻塞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 W V)对冠心病(coronar y ar ter y disease,CA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 AG)检查的患者4 7 2例。根据C 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 A D组(n=2 2 5例)和对照组(n=2 4 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C13呼气试验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吸烟、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s,CK-MB)峰值和ba P W V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 og i 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病史、Hp感染(O R=4.1 7 6,9 5%CI:2.6 3 1~6.6 2 8,P〈0.0 0 1)、ba P W V≥1 7 0 0 c m/s(O R=3.4 8 9,9 5%CI:2.120~5.741,P〈0.001)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 iv it y c-react ive protein,hs-CR P)≥3.00 mg/L(OR=2.189,95%CI:1.280~3.743,P=0.004)是CAD的危险因素。结论:Hp感染和ba PWV≥1 700 cm/s对CA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时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分泌及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3例在胸痛3h内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分别在就诊时(3h组)和胸痛6h时(6h组)抽血检测IMA,同时检测心肌坏死指标: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与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CS患者3h组血清IMA、My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K—MB、cTn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h组与6h组比较,仅IM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6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有指标均呈显著性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1MA水平与CK—MB、cTnI、Myo呈正相关性(r=0.498,P〈0.01;r=0.514,P〈0.01;r=0.506,P〈0.01)。结论IMA是反映ACS心肌缺血的一个非常早的灵敏指标,对于发病〈3h的ACS更有价值,结合Myo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和排除诊断,并可能与随后的心肌坏死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段樱  谭兵  刘树业 《中国微循环》2008,12(3):137-139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对象分为急性心梗(AMI)、不稳定心绞痛(UAP)及健康对照三组,采集静脉血标本,每份标本同时测定PAPP-A与心肌酶(CK-MB)。结果AMI与UAP组之间PAPP-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966),但两组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为0.000)。PAPP-A与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PAPP-A=0.875,ACK-MB=0.743,两曲线下面积比较u=2.50,P〈0.05。结论PAPP-A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优于CK-MB,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诊断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对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9例新疆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术前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术后经手术和病理全部证实,并回顾性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的影像学诊断和定位准确率。结果 39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盆腔包虫(2例单囊型,3例多囊型,且1例伴包虫囊肿破裂),MSCT诊断正确率为80%(4例),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0%(3例),定位准确率为40%(2例);25例为囊实性卵巢囊腺瘤(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MSCT诊断正确率为88%(22例),定位正确率为84%(2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60%(15例),定位正确率为52%(13例);4例为较大子宫肌瘤囊性变,MS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100%正确诊断,MSCT定位正确率75%(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率50%(2例因肌瘤较大,位置特殊而定位失败);5例为卵巢囊腺癌,MSCT诊断正确率为80%(4例),定位准确率为80%(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0%(3例),定位准确率为60%(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包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MSCT定位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比较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氧化脂蛋白(a)[ox-Lp(a)]和β2-糖蛋白I-氧化脂蛋白(a)[β2-GPI-ox-Lp(a)]复合物水平,探讨这两种指标能否反映PCI术后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天收集60例CHD患者血清标本,同时收集35例非CHD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的血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a)水平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同时测定血样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 CHD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9.31±8.22 mg/L vs 4.96±5.57mg/L,P <0.05);血清ox-Lp(a) (10.51 ±9.39 mg/L vs 7.38 ±6.65 mg/L,P <0.05)和β2-GPI-ox-Lp(a) (1.70±2.37U/mL vs 0.91±1.07 U/mL,P<0.05)水平在PCI术后也显著升高;而其他常规血脂水平PCI术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PCI术前ox-Lp(a)和β2-GPI-ox-Lp(a)均与血管狭窄比例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ox-Lp(a)和β2-GPI-ox-Lp(a)两指标之间在PCI术前、后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001).此外,冠状动脉造影也导致β2-GPI-ox-Lp(a)水平升高.结论 PCI手术引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 (a)水平升高,这两种指标若与hs-CRP 联合检测将可能有助于监控PCI术所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盆腔包虫病因缺乏特征性而易被误诊,特别是与良性卵巢囊腺瘤鉴别较困难,笔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高对盆腔包虫病和不典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至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30例盆腔囊性包块,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女性盆腔包虫病,诊断正确率80%,其中2例为单囊型,3例为多囊型(其中1例可见一包虫囊肿破裂)。25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正确率88%,其中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CT诊断定位正确27例(90%)。结论 MSCT对盆腔包虫病及良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d、(12.9±8.2)dw(7.4±3.6)d,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