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实验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且可占其遗传因素75%左右。正常高加索人群可通过VDR基因多态性预测BMD,其中bb基因型者比BB基因型者其BMD值可高出15%左右;日本人的VD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显著不同于高加索人,其中BB型仅占1%,但不同基因型之间仍有相似于高加索人的BMD差异;学者们对美国人、法国人、朝鲜人的观察,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BMD有明显相关性。关于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量丢失的关系,多数研究显示骨丢失率以BB型为多,从而支持基因型能预测骨量丢失的观点,但也有研究提出,三种基因型间的骨丢失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实验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密切相关,且可占其遗传因素75%左右,正常高加索人群可通过VDR基因多态性预测BMD,其中bb基因型者比BB基因型者其BMD值可高出15%左右,日本人的VD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显著不同于高加索人,其中BB型仅占1%,但不同基因型之间仍有相似于高加索人的BMD差异;学者们对美国人、法国人、朝鲜人的观察,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BMD有明显相关性。关于V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女性低骨量的关系。方法 378名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1.1±7.0)岁,其中260名健康男性、110例骨量减少和8例骨质疏松患者]和334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8.4±6.3)岁,其中148名健康女性、153例骨量减少和33例骨质疏松患者]共712人,均为居住在上海30年以上汉族人。用双能X线测量仪检测上述受试者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照股骨颈BMD低于同性别正常峰值BMD的-1~-2.5和-2.5标准差为标准诊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排除继发性低骨量。检测VDR基因FokⅠ、ApaⅠ、CDX 2位点ESR 1基因的PvuⅡ和Xba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结果 378名老年男性中,FokⅠ的基因型频率为FF(28.0%)、Ff(50.0%)和ff(22.0%),ApaⅠ的基因型频率为AA(9.5%)、Aa(43.4%)和aa(47.1%);CDX 2的基因型频率为AA(22.2%)、AG(45.8%)和GG(32.0%);PvuⅡ的基因型频率为PP(14.1%)、Pp(46.0%)和pp(39.9%);XbaⅠ的基因型频率为XX(5.0%)、Xx(36.8%)和xx(58.2%)。334名老年女性中,FokⅠ的基因型频率为FF(25.7%)、Ff(55.1%)和ff(19.2%),ApaⅠ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2%)、Aa(44.0%)和aa(45.8%);CDX 2的基因型频率为AA(22.8%)、AG(47.9%)和GG(29.3%);PvuⅡ的基因型频率为PP(9.9%)、Pp(45.2%)和pp(44.9%);XbaⅠ的基因型频率为XX(2.1%)、Xx(36.8%)和xx(61.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老年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上述基因SNP频率分布未见差异(P均0.05)。结论 VDR的FokⅠ、ApaⅠ及CDX 2位点和ESR 1的PvuⅡ及Xba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纳入本研究汉族老年男性和女性低骨量的风险因子,尚需更大样本量的实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候选基因之一,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两个表型)的关系在不同种族人群的研究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共 78例 ,运用双能X线骨吸收法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同时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结果 绝经后妇女中 ,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差异。PvuⅡ多态性和BsmI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 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 ,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 ,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除运动、营养、绝经等因素外 ,遗传因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学者Morrison等首先发现维生素 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钙素水平相关 ,并可以预测骨密度。此后 ,各国就 VDR基因多态性对骨密度、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研究。1 VDR基因的结构VDR基因位于 12号染色体 (12 q13- 14 ) ,长约 75 kb,由 11个外显子组成。其中 IA、IB和 IC为非编码区 ,外显子 II- IX编码维生素 D受体。到目前为止 ,使用 Fok I、Bsm I、Apa I和 Taq I酶已发现 VDR基因四种酶切位点多态性 (…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疾病,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作用,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则被认为与骨矿物质密度(BMD)呈密切相关,尤其对绝经前妇女和男性的BMD起到了预测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疾病 ,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作用 ,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则被认为与骨矿物质密度 (BMD)呈密切相关 ,尤其对绝经前妇女和男性的BMD起到了预测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ER)是配体依赖转录活性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其编码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且可导致不同个体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易感性和临床特征。现将E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雌激素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海市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 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峰值骨量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 5 15例无亲缘关系 19~ 40岁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 RFLP测定ER 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ApaⅠ多态性 ,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 (BMD)。 结果 本研究人群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3 .2 %、49.3 %、3 7.5 % ;XX、Xx及xx基因型频率各为 4.7%、40 .4%、5 4.9% ;AA、Aa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8%、41.9%、5 2 .3 %。以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协方差方法分析各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 :仅VDR基因ApaⅠ多态性与妇女L1 4BMD值显著相关 (P <0 .0 5 ) ,AA基因型在L1 4BMD值均低于Aa/aa基因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R 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对上海市妇女峰值骨量无潜在影响 ;VDR基因ApaⅠ多态性与上海市妇女腰椎峰值骨量的达到和维持有关 ,而且独立于ER 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研究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型与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71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静脉血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BMD。提取基因组DNA行PCR扩增出约 185 0bp的VDR基因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BsmI进行酶切 ,根据酶切后片段长度不同判定基因型 ,并统计分析基因型与BMD及Z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检测出的基因型为Bb和bb两种 ,分布频率分别为 11 3%、88 7% ,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 (Hardy Weinberg定律 )。两种基因型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 (BMI)、病程、病种构成比、服用激素时间及激素累积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b及bb基因型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 37 5 %和 33 3% ,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5 ,P =0 8)。两种基因型患者间腰椎、髋部的BMD和Z值有一定的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我国汉族人群VDR基因型以bb为主 ,Bb其次 ,BB基因型分布频率最低。②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 ,Bb和bb两种基因型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VDR基因型不能预测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 ,但该结论有待于加大样本量后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70例对照者和32例OP患者的VDR基因Fok1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两组人群Fok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对照组人群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57%、50%、11.43%.OP组分别为21.88%、43.75%、34.37%.两组人群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211,P<0.05).结论 老年女性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OP相关.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α受体(ERα)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关键,ERα存在基因多态性,目前已对ERα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易感性进行了多项研究。本文就ERα基因的多态性位点PvuII、XbaI、T29C、A252966G及其与疾病相关性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60岁以上的汉族老年人174例,用特异等位基因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分布。用DPX-L双能X线吸收仪(Lunar,USA)测定髋部骨密度(g/cm^2)。结果 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分布为AA:21.3%、AG:52.8%、GG:25.9%,以年龄、身高、体重作校正,各基因型间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g区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髋部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与PD发病的相关性及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以明确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178例PD患者(PD组)及同时期1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法检测VDR基因FokⅠ(rs2228570)和BsmⅠ(rs1544410)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25(OH)D,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病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PD组FokI位点T等位基因与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6%、25.3%,对照组分别为37.7%、15.1%,两组比较,χ2分别为8.516、10.383,P分别为0.004、0.001。PD组BsmⅠ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组血清25(OH)D水平为(16.06±6.04)ng/mL,对照组为(19.22±6...  相似文献   

16.
探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DEXA法测定了2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密度,用RFLPs解析法分析VDR的基因多态性,同时考察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第一内含子中两个基因位点变异的多态性与冠心病和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17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检测165例CHD患者和80例非冠心病的对照组ERα基因型,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其血浆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雌激素含量,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变异基因型AA纯合子的携带者血浆Lp(a)和FIB水平高于GG和AG基因型携带者。 (P<0.05)。TG水平低于AG、GG基因型携带者(P<0.05)。TT基因型携带者Lp(a)水平高于CT、 CC基因型携带者(P<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其余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ERα第一内含子中存在两个基因变异的多态性现象,但与CHD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P>0.05),但此两个位点的基因变异与CHD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和FIB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汉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和5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和4.46%,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我国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公众的健康及国家的发展仍有重大的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状态受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介绍了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以及分别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相关性,指出雌激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可能由于研究的基因位点、环境、地点等不同,最终得出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运动锻炼及雌激素受体(ER)-β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老年性骨质疏松(ADOP)的相关性。方法 420例长期运动锻炼老年女性和415例非长期运动锻炼老年女性,定量超声骨质密度仪检测两组右侧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值,PCR-RFLP检测两组ER-β基因多态性。结果长期运动锻炼组ADOP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非长期运动锻炼组(P<0.01)。ER-β基因RsaⅠ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r等位基因患ADOP的风险是R等位基因的1.565倍(OR=1.565,95%CI:1.270~1.928)。长期运动锻炼组携带AluⅠ酶切位点的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少于非长期运动锻炼组(P<0.01)。结论长期运动锻炼对ADOP有防治作用。ER-βRsaⅠ酶切位点的r等位基因可能是ADOP的遗传易感基因。AluⅠ酶切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对运动锻炼的敏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