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开胸手术病人,采用3种镇痛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PCA组)、B组(硬膜外PCA组)和C组(肋间神经冷冻组).观察术后病人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A镇痛有效率55%,肋间神经冷冻术有效率90%,3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CIA组和PCEA组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景先  陈晓峰 《当代医学》2009,15(21):71-7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压榨在防治开胸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2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试验组113例)患者关胸前钳夹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B组(对照组113例)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OEA)镇痛。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镇痛持续时间、杜冷丁使用量。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术后镇痛持续平均时间较B组延长(P〈0.05);术后A组和B组间杜冷丁使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压榨能增强开胸术后镇痛效果,镇痛能更持久,并有效减少杜冷丁使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左胸后外侧切口开胸的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使用JT—I型冷冻手术治疗机进行冷冻。B组(40例)为PCIA组,术后连接ZZB—150型全自动注液泵,舒芬太尼100ug用0.9%NaCl稀释成150mL,连续静脉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似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5、8、10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比较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无痛、轻痛比例92.5%)好于B组(无痛、轻痛比例55.0%),手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2.5%)少于B组(15.0%)。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和神经冷冻组(Ⅱ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切断术在剖胸术后止痛中的作用.方法:44例剖胸手术病人被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肋间神经切断组、C组为肋间神经切断加皮下自控镇痛泵组.对术后14d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VAS法),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因镇痛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B、C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B组术后平均疼痛评分(4.32±1.30)、C组(1.86±1.31)较A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肋间神经切断结合皮下自控镇痛泵用于剖胸术后围手术期镇痛简单、安全、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对胃癌终末期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对胃癌终末期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将胃癌终末期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度冷丁;B组单纯针刺足三里;C组度冷丁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三组止痛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3.0%,B组71.8%,C组60.5%.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度冷丁穴位注射对胃癌终末期疼痛镇痛效果较好,镇痛效果优于其它两组(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90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戍术后应用镇痛药组(A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13组)及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C组),比较3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需要辅助应用镇痛方法。结果C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较A组和13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是一种可靠的预防开胸术后剧烈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10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治疗组)128例,对照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情况.结果 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5);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也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1).结论 冷冻肋闻神经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安全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10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治疗组)128例,对照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情况.结果 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5);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也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1).结论 冷冻肋闻神经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安全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孙大新  邵军进  刘莹 《当代医学》2010,16(31):88-89
目的探讨特耐(帕瑞昔布钠)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疼痛的影响,并探讨是否减少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82例行食管贲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静脉给予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61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C组(61例)仅静脉给予特耐,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比观察各组术前、术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B组止痛有效率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3组之间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A组用量最少,C组最多。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特耐复合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加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并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洪波  高嵩 《安徽医学》2005,26(5):412-41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肌注镇痛药;B组为治疗组,开胸术后以0.375%布比卡因10mL在手术区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评价在患者完全清醒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用布比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经济、简便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冷冻肋间神经对开胸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冷冻肋间神经后对开胸术后止痛的效果,并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开胸术后的患者58例为冷冻组(术中冷冻肋间神经);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术后3个月伤口周围的感觉情况。结果冷冻组止痛的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6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术后应用曲马朵4例(6.9%),对照组12例(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冷冻肋间神经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的用量,较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20)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 n=20).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秒).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FVC、FEV1和PEF.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VC、FEV1、PEF均下降.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5天、第7天E组优于C组.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明显改善术后肺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雄 《中外医疗》2008,27(30):102-10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常规关胸,以VAS评分判断两纽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曾玉山  黎萍 《吉林医学》2012,33(11):2246-2248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30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冷冻组)与同期收治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冷冻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管所在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冷冻组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是防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n=40),使用北京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3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两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静脉自控给药镇痛(n=40)。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肺炎、肺不张、嗜睡、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第3、4、6、8天止痛效果优于B组(P<0.05),镇痛不良反应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中,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8.
美蓝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清霞  许瑞彬  何秀丽  胡彬 《医学争鸣》2001,22(17):1615-1617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用美蓝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A组为对照组 ,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 im镇痛药 ;B组开胸前以 10 g· L- 1 美蓝 2 m L +3.75 g· L- 1 布比卡因 10 m L 手术区肋间神经阻滞 ;C组手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入 3.75 g· L- 1布比卡因 5 m L+吗啡 2 m g.观察术后 48h内 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次数及镇痛维持时间 ;术后 8,2 4及 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副作用 .结果  B和 C组给镇痛药次数明显少于 A组 (P<0 .0 5 ) ;镇痛维持时间 :B(38±16 ) h>C (2 0± 13) h>A (5± 5 ) h (P<0 .0 5 ) ;术后 2 4h内B和 C组疼痛明显轻于 A组 ,48h时 B组疼痛明显轻于 A和C组 (P<0 .0 5 ) .结论 用美蓝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维持时间长、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n=25)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合并皮下自控镇痛;B组(n=25)为单纯使用皮下自控镇痛,两组均于术毕关胸前启动皮下PCA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术后4 h的VAS疼痛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率、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开胸术后早期皮下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访视组(A组)、全程心理疏导组(B组)、术后镇痛组(C组)及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组(D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T2时MAP水平和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B组、C组及D组比较,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的综合性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蹂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