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引起的短暂性、发作性眩晕和眼球震颤。BP-PV的发病机理有嵴顶石学说和管石学说。BPPV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所累及的半规管及结石碎片的位置有关。不同类型的BPPV可以通过观察体位诱发试验中出现的眼球震颤特点来诊断。BPPV可在保守治疗时自行缓解。管石复位法能将结石碎片从半规管转移到前庭,从而快速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2.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应用 Epley管石复位法、 Semont管石解脱法、Barbecue翻滚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结果 42 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36例(85.7%),有效4例(9.5%),复位失败2例(4.8%).失败的2例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 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可试行前庭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32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均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后痊愈96例(72.7%),改善20例(15.2%),无效16例(12.1%),复位有效率达87.9%,其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当。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除部分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和内耳手术后等病因外,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在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结石学说"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阳性体位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大多数患者经耳石复位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BPPV的诊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美眩晕病研究所门诊和病房BPPV患者120例,随机分为BPPV诊疗系统组和手法复位组各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BPPV的诊疗效果。 结果 BPPV组间诊断符合率为100%(Kappa检验值1.000)。BPPV诊疗系统组的次日有效率为96.7%,1周有效率为100%,而BPPV手法组次日有效率为88.3%,1周有效率为91.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7)。 结论 BPPV诊疗系统对BPPV诊断准确,治疗效果好,有助于实现对BPPV高效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15 d、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1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47例(65.3%),改善15例,总有效率86.1%。15 d后痊愈55例(76.4%),改善12例,总有效率93.0%;1个月痊愈52例(72.2%),改善13例,总有效率90.2%;至3个月时,痊愈54例(75.0%),改善1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误诊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分别在外院及本院误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改变头位时出现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及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主要经耳石复位治疗后痊愈率达91.3%。结论对收住神经内科的眩晕患者,按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眩晕无缓解者,要想到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潜伏期,眩晕持续时间短暂,病变部位受累以单侧为主,右侧发病明显高于左侧,PC-BPPV发病率明显高于HC-BPPV及AC-BPPV;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效果肯定,1次治疗有效率为81.82%,2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123例治疗有效患者随访观察半年,复发率为17.89%;PC-BPPV潜伏期明显长于HC-BPPV(P<0.05),无明显潜伏期比例显著少于HC-BPPV(P<0.01)。结论 BPPV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征性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和眼震。依据耳石沉积部位的不同,BPPV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性BPPV(PSC-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各型之间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略有差异。美国神经病学会于2008年对关于BPPV的文献进行回顾,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解决了治疗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tigo,BPPV)系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眼震,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属位置性眼震Ⅲ型.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可以自愈,故被称为良性眩晕,迁延不愈甚少.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a self-applied modified Semont maneuver (MSM) with self-treatment with a modified Epley procedure (MEP) in 70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he response rate after 1 week, defined as absence of positional vertigo and torsional/upbeating nystagmus on positional testing, was 95% in the MEP group (n = 37) vs 58% in the MSM group (n = 33; p < 0.001). Treatment failure was related to incorrect performance of the maneuver in the MSM group, whereas treatment-related side effec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roups.  相似文献   

13.
Kim  Hyo-Jung  Park  JaeHan  Kim  Ji-Soo 《Journal of neurology》2021,268(5):1995-2000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vertigo worldwide. This review consider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PPV including the use of web-based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vitamin D supplements for patients with BPPV and subnormal serum vitamin D.

  相似文献   

1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MEP)和改良的Semont耳石复位法(MSM)用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自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间的70例PC-BPPV患者分别使用MEP和MSM法进行自身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缓解率和治疗的副作用。结果MEP组中95%(n=37)患者完全缓解,而MSM组仅为58%(n=33,P〈0.001)。MSM组中,治疗的失败与动作执行的不准确密切相关。两组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P比MSM能更有效的缓解PC-BPPV,MEP应为患者自身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60°旋转复位与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被随机分入研究组(35例,接受360°旋转复位治疗)和对照组(34例,接受Epley手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痊愈后的残留症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1次治疗后即可获得治愈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1.4%(32/35)和88.2%(30/34),需要接受2次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3/35)和11.8%(4/34),但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治愈后有残留症状(包括头晕、行走不稳、颈部不适)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7.1%(6/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9.4%(10/35)](P0.05)。结论:360°旋转复位与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相似,但前者的残留症状更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操作更加简便、舒适度更优,显示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o clarify long-term outcome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5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52 months. Overall recurrence rate by Kaplan-Meier estimation was 37% at 60 months. The patients with horizontal canal BPPV (n = 19)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urrence rate (50%) at 60 months than those with posterior canal BPPV (n = 28; 2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recurrence rates and sex or age.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直到位置试验时眩晕症状及眼球震颤完全消失。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5~7d内分别完成问卷调查。随机选择1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与实验组进行交叉配对,将复位前、复位后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DHI分值上,手法复位后较复位前有显著改善(P=0.000),其中有6项显示未完全改善。手法复位后DHI分值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在一些项目上仍有差异,症状改善并不完全。结论DHI分值提示即使在成功的手法复后,患者仍会遗留一些残余的主观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后续的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法的疗效。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和Semont手法对12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48h后眩晕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分别随访3~11个月无再发。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