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44例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对4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在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高热护理、抽搐护理、呼吸衰竭护理和恢复期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本组治愈33例,好转8例,仅3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保证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17例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结果17例患儿治愈12例,好转出院4例,未愈出院1例。结论加强发热护理、惊厥与抽搐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恢复期及后遗症健康指导,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2002年7月以来,我院共收治8例乙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敬请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流行性乙型脑炎成人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儿童发患者数逐年下降,成人乙脑患者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密切观察各期的病情变化,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6.
2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1年以来,针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各种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37岁,病程5~18天,28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虫为媒介而传染。因此,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3~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段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病死率最高,我院传染科自1990-1997年共收治乙脑病人384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死率由1990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并且主要通过蚊虫来传播感染。乙型脑炎患者常表现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进而严重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发偏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临床护理干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后有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针对小儿乙脑症状进行护理,注意呼吸衰竭的预防,重视恢复期护理和营养供给,加强病房管理等。结果 11例小儿乙脑患全部治愈,无1例后遗症发生。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小儿乙脑严重症状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患儿康复痊愈,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我院于1998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重型乙脑患儿5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惊厥,抽搐.而抽搐又可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水肿又促进惊厥和抽搐.反复的惊厥和抽搐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乙脑的降温是治疗的关键.1 脑是一个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其重量不到体重的2%,需氧量却占全身10%以上.因此脑对缺氧及其敏感.脑缺氧常加重脑水肿又引起频繁的抽搐.高热抽搐可促使呼吸衰竭的发生,这往往是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头部温度可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一般认为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可降低5.5%,因此,头部降温很重要,效果显著.2 体表降温用冰敷前,要检查患者有无末稍循环不良征象,如有应先纠正,但头部仍可照常冰敷,用冰袋,冰囊降温时,要用布包裹,防止冻伤.开始时宜逐渐加冰快,防止寒冷反应.当体温稳定在37.5℃左右时,可逐渐撤冰,因为体温降得过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虫为媒介而传染.因此,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3~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病死率最高.我院传染科自1990—1997年共收治乙脑病人384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死率由1990年的10.3%降至1997年的1.07%,后遗症发病率也明显下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辅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加用纳洛酮0.03-0.05mg/(kg.d)于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s5a),治愈率100%。单用常规(利巴韦林和甘草甜素)治疗23例(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5±1.4a)作对照,治愈率为87%。2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意义(P>0.05)。但在退热。止痉,神志转清方面用洛酮组明显优于不同用织洛酮的常规疗法组(P<0.01 相似文献
18.
楚雪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及病理反射为特征。重症者出现中枢呼吸衰竭。我科自2007-2008年共收治乙脑患者28例,其中9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并给予特别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基本护理1.1病室环境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要做好病房消毒管理。将患者置于抢救室内,备齐急救器材和药品,限制人员出入,保持病室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以60%~70%为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地面、床单用500mg/L健之素或“84”消毒液湿拭清扫。1.2专人专护气管切开术后,遵医嘱床前专人护理患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妥善处理。2气管套管的管理2.1妥善固定气管套管谨防翻身时气管套管脱出,系带松紧适当,以容纳1指为度,以免压迫颈部静脉,影响静脉回流。2.2保持清洁气管套管下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或随脏随换。3呼吸道的护理3.1加强口咽部护理气管切开口咽部细菌阳性检出率居首位,主要是因为极重型乙脑患者的吞咽反射功能减弱或消失,口咽部... 相似文献
19.
5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从1986~1995年9年间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594例,其中死亡51例,占8.59%。本文对死亡病例作一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死亡的51例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1岁。其中1岁以下3例,1~5岁26例,6~9岁9例,10~13岁6例,14岁以上7例,以1~5岁发病率最高。有48例病人来自农村,占94.1%。其中儿童44例,占86%。发病到入院确诊时间1~10d,入院至死亡时间2h~10d。2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型根据《传染病学》的动脑诊断及分型标准。普通型7例,重型25例,极重型19例。3临床表现发热sl例(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常规的临床特点,探讨血常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常规特点。结果 6例患者血常规血象、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2例正常;8例患者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均降低。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血常规特征是血象、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或正常,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