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体冠状断层标本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数字化可视人体科研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体断层塑化标本制作的需求[1-3],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了去除上肢的人体连续冠状断层标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把这一制作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火棉胶切片标本盒装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李云生 《解剖与临床》2005,10(2):165-166
随着显微外科和影像医学的进展,对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传统的断层标本制作有如下几种方法:①锯切法:包括分部、划线、冰冻、锯切几步,层厚4-5mm,待点锯耗大、欠精确,难以显示细微结构。②生物塑化包埋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制备断层切片层厚1.2mm,锯耗0.3mm。但塑化技术设备要求高、费用贵,现在国内尚未普及。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羊驼、马、鲨鱼经过选材、测量、固定、剥皮、鞣质、生物塑化等流程,完成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不仅具有生物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便于保存的特点,还能更好的展示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还能展示动物的皮毛,使标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断层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人体断层标本的制作,以供教学、临床和科研应用。但是,往往缺少尸体在锯切前的处理步骤,或处理不当,致使锯切后的断层标本出现左、右侧切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和厚薄不均现象,从而影响了标本的质量。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工业上是一种新型的管道保温材料。将它用于断层标本制作技术中,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塑化(Plastmation)研究所Dr.GunthervonHagens于80年代首先使用。本文作者在海德堡大学塑化研究所学习期间.参加了该项技术工作。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型哺乳动物整体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3种大型哺乳动物牛、鹿、马经过固定、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造型修复、聚合硬化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具有无毒无味、便于保存,能更好的展示哺乳动物种类间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肌肉、血管、神经清晰可见具有传统动物标本无法比拟的优点,能更好的满足教育、科普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随机选取的中青年男性和女性尸体标本,经过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修复造型固化、上色标示、涂层保护等流程,完成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呈站立位歌唱姿势,外形栩栩如生,同时能清晰展示人体的各个发音共鸣器官大小、形状及毗邻位置关系。结论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经久耐用、安全环保、易于保存、拆卸、运输,后期维护简单,在缺乏仪器设备和人体解剖生理实验的实际情况下,人体塑化标本成为声乐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9.
冰冻薄层连续断层标本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8 18年荷兰人Riemer率先用冰冻法制作人体断层标本以来 ,冰冻断层技术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 。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 ,大体断层标本的厚度已由最初的厘米级进入了毫米级 ,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目前 ,冰冻断层标本的锯切工具多为细木工带锯机 ,其连续锯切的断层厚度多在 8mm以上[2~ 5] 。特别是对硬度较大的骨质标本锯切时很难控制其连续切割的厚度和精度 ,如头部。临床影像医学的进步需相应厚度的薄层断层标本加以配合。生物塑化断层技术可制作约 1mm厚的断层[6] ,但其制作费用高、周期长 ,且目前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塑化技术的逐渐推广 ,人们不断摸索塑化标本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生物塑化技术主要是可以从液态硬化成固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置换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并保持原有组织形态结构 ,从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丙酮置换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此后采用真空负压促使丙酮离开组织细胞 ,留下的空间则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填充 ,最后经硬化处理使组织内聚合物形成固态[1,3 ,5]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因地置宜开展标本塑化制作 ,现根据本人在香港大学和国内参加标本塑化工作的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供同行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