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并发症。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PSD)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一些研究已经评估了病灶部位与PSD间的关系,但研究结果不一。该文总结近年来PSD与病灶部位关系的文献,探讨既往研究结果不一的原因,并提出未来PSD与病灶部位相关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卒中后抑郁(PSD)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6例初次患单侧单一病灶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发病2周及半年时用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结果急性期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后遗症期与急性期结果相似,PSD的发病率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且PSD发病率比急性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患病率与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具有相关性,与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具有相关性,与发病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43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通过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对病灶定位,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分析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162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患病率为43.2%;其中女性患者PSD的患病率为54.80%,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2.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P<0.05);多发性、左侧病灶、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非腔梗性卒中患者PSD患病率较高。结论:PSD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及卒中类型无关,而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为PSD的筛查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83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DRS)进行评定,CT检查筛查混杂因素,分析PSD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①PSD发生率为31.51%,在入组时抑郁患者和非抑郁患者的职业构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病灶侧别(OR=1.841,95%CI:1.114-3.044),是否基底节(OR=1.815,95%CI:1.056-3.119)和额叶(OR=1.964,95%CI:1.032-3.737)病变对PSD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研究对PSD与脑损伤部位的相关性持肯定态度。大脑左半球、额叶和基底节损伤发生PS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内疚甚至有自杀倾向等[1]。国内外报道PSD总体发病率约20%~79%,集中在30%~50%[2,3]。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可明显影响卒中恢复、预后,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资料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与发病部位的关系。希望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 (P<0.001)、额叶2.11(1.00~4.45) (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 (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5.16%,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且抑郁程度与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应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ISI Web of Science、Ovid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国内外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6年3月发表的卒中部位与PSD相关性的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1 95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随机效应模型,95%CI(0.89,1.43),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时右侧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相关[固定效应模型,95%CI(1.21,1.76),P<0.01],而在卒中后的病程、卒中后患者有无失语上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首次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PSD不具有直接相关性,未来研究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嵘 《华中医学杂志》2008,32(2):100-10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与脑损伤部位关系.方法 采用Zung自我评定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将120例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对照组.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对所有患者在起病3天内进行颅脑CT检查脑损伤部位和范围.结果 两组间比较,脑损伤左右侧大脑半球、大脑半球前后部、皮层和皮层下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大脑中后动脉供血区损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脑半球损伤左侧、前部、皮层更可能导致PSD,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比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损伤者更可能患P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变部位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对276例脑卒中患按病变部位分:左半球与右半球,前半部(额、颞叶)与后半部(顶枕叶),基底节区与皮层3组,进行抑郁症发病率的比较,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病率为28.3%,左半球组发病率为33.0%,大于右半球组的19.8%,前半球组发病率为38.6%,大于后半球组的20.0%,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皮层与基底节区二发病率无显差异。结论:脑卒中病变部位可能与PSD的一种病因,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尚晓峰  张莹  李虹  王苏  冉秀荣  王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34-383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S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SS分值均明显降低,ADL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西汀能缓解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晶  王春霞  赵仁亮 《河北医学》2008,14(2):153-15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与情感变化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单纯卒中组35例和卒中后抑郁组27例)收集两组入院d2、d7及d14两次空腹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较单纯卒中组比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增高,且卒中后抑郁组比卒中后无抑郁组的变化程度更显著;单纯卒中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但卒中后抑郁组TSH水平升高不明显;而在入院d14,单纯卒中组FT3、FT4、TSH均恢复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卒中后抑郁组FT3、FT4虽有恢复但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功能发生变化,而FT3、FT4及TSH水平变化与患者并发卒中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病机制。PSD的发病机制包括机体特定基因对抑郁症的易感性、脑神经元再生减少、低浓度神经营养因子诱发、脑缺血后的继发退行性变化、神经递质含量减少及炎性细胞因子增加;中医学机制为内伤积损、脑神逆乱。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周燕 《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会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各种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心理-社会因素是卒中后抑郁(PS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病耻感给患者带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可能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却很少被重视。目的 探讨病耻感与首发卒中患者PS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首发卒中患者299例。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卒中病史资料。使用卒中病耻感量表(SSS)、9条目患者健康量表(PHQ-9)、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卒中后1个月时病耻感、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纳入299例首发卒中患者,完整随访221例,脱落78例。根据PHQ-9评分分组,PSD组65例(29.4%,PHQ-9评分≥5分),非PSD组156例(70.6%,PHQ-9评分为0~4分)。PSD组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PHQ-9、mRS评分均高于非PS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与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mRS评分呈正相关(rs=0.606、0.319、0.441、0.369、0.616、0.3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总分是首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OR=1.263,95%CI(1.158,1.379),P<0.05〕。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的病耻感对PS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采取相应措施,警惕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次发生脑卒中急性期合并的卒中后抑郁与血清中5-羟色胺(5-HT)浓度和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案。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5-HT浓度较非脑卒中后抑郁低,且与抑郁程度成正相关。左侧病灶发病率高于右侧病灶。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