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糖尿病双眼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控制血糖并给予眼科常规治疗,并应用复方芦丁片和维生素C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3次/d,疗程6个月。视力检查采用对数视力表,视网膜病变及分期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视力、视网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视力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眼底病变有22例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占52.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例恶化,占4.7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24%,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的胃肠道不适,1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均未停药,症状自行消失。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可以改善和稳定DR眼底病变,早期应用可防止和遏制DR的发生和发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DR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DR诊断标准分为DR组85例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及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最多;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NDR组,BMI值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临床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糖尿病病程、Hb A1c、LDL-C、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张瑞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130-131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糖尿病患者471例,进行眼并发症筛查,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201例患者合并DR,患病率为42.6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胆固醇、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与D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并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近3年血糖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检测并分析3组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并分析其与DR的关系。结果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均0.05),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眼底正常组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均0.05);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空腹C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偏高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我院对16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82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85例,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58-78岁,平均(68.4-10)岁。结果:DR组HBAIC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小RNA-19a(miR-19a)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NPDR患者30例作为NPDR组,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作为NDR组,收集2组患者血清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9a的相对表达量,S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9a相对表达量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应用Pic Tar,Target Scan与MiRanda软件综合预测目的 miR-19a的靶基因,取3款软件的交集作为最终靶基因。结果 NPDR组患者血清miR-19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NDR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9a相对表达量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2,P<0.05)。预测miR-19a靶基因富集在VEGF信号通路、脂类代谢、细胞凋亡、Erb B信号通路中。结论 NPDR患者血清miR-19a表达量显著上调,miR-19a可能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脂类代谢等参与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讨论DR与虚劳干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DM)及DR患者85例,其中DM眼底正常组26例,DR单纯期组30例,增殖期组29例,通过临床问卷的形式,调查其DM及DR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患者积分与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R患者积分明显高于DM眼底正常患者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DR病程越长积分越高;DM眼底正常患者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疾病者积分与DR单纯期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虚劳干血证候普遍存在于DR各期,DM患者伴全身疾病者亦可出现虚劳干血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4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肾病分为2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90例,非糖尿病肾病组(NDN组)327例;再将这417例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2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41例。测定所有患者MTHFR基因型、血浆Hcy、糖化血红蛋白、叶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分析其与DN和DR的关系。结果DN组和NDN组比较,DR组和NDR组比较,MTHFR基因CC型、CT型、TT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NDN组(P0.05),而DR组血浆Hcy水平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ND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程、BMI、TC、LDL-C与DN的发生有关,病程、TG和Hcy与DR的发生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MTHFR第677位碱基C-T突变产生的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可能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LPA、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DACI组,2型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作为T2DM组,门诊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入院后空腹取血检测血浆LPA、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DACI组LPA、hs-CRP水平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T2DM组LPA、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DACI组各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PA与HbA1c(r=0.352,P<0.01)、hs-CRP(r=0.239,P<0.05)、TG(r=0.319,P<0.01)呈正相关,与FBG、TC、LDL-C及HDL-C无相关关系(P均>0.05);hs-CRP与TG(r=0.387,P<0.01)成正相关,与FBG、HbA1c、TC、LDL-C及HDL-C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LPA、hs-CRP测定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LPA与HbA1c水平有关,并与体内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比较2组间血清hs-CRP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患者预后与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显著高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FMA评分显著低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CRP参与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探讨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DR患者68例随机分为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同时收集同年龄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予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DR患者VEGF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8周后VEGF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VEGF水平(116.50±22.34)下降尤为显著,与对照组(136.4±24.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能有效降低DR患者VEGF水平,从而缓解DR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血液循环及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状态,探讨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同步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DFI)测量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分析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睫状后动脉PSV与EDV均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0.05),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DR组PSV与EDV均明显慢于NDR组、NPDR组(P均0.05),阻力指数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均0.05);NDR组与NPD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与睫状后动脉PSV呈负相关(r=-0.844,P0.05),与EDV及R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之前,脉络膜动脉的血流减慢,阻力增大,整个脉络膜的氧供和血供相应减少,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次/d,15粒/次口服,疗程为2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以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眼底病变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及黄斑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更显著地减少DR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硬(软)性渗出和眼底黄斑水肿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期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监测2组治疗前后视野灰度值、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及血清hs-CRP、VEGF、IGF-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野灰度值、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及血清hs-CRP、VEGF和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有效改善早期DR患者视网膜状况,降低hs-CRP、VEGF和IGF-1水平,延缓血管增殖,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31例患者采用自动验光仪验光,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比较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的DR患病情况;对单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比较其双眼的DR患病情况。结果 1.单眼高度近视DM患者:非近视眼侧DR患病率100.00%,近视眼侧DR患病率8.08%,且病变主要分布在Ⅰ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8.404,P<0.01)。2.近视眼/非近视眼DR患病率比较:近视眼为15.10%,非近视眼为75.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2853,P=0.021)。结论近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患者不同屈光状态眼DR患病率不同,近视性屈光不正眼DR的患病率低于正视眼和远视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方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5例,并与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指标:通过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视力、血流变学等变化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益气化瘀方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良好前提下具有提高视力,对眼底微血管瘤,小出血灶等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选用达美康、美迪康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选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中药(处方:熟地黄、黄芪、山药、生地黄、玄参、泽泻、桃仁、赤芍、大黄、丹参、甘草)。观察治疗后6-12月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比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视力损害和致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豹纹状眼底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豹纹状眼底患者51例97只眼,散瞳眼底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和分期,同时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及近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97只眼中未发生DR者86只眼,DR者11只眼,全部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11.3%(11/97)。发生DR与未发生DR者在糖尿病病程、年龄、血糖情况、HbA1c(%)、血压、血脂和近视程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豹纹状眼底可能是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各45例患者的hs-CRP水平与CIMT,比较各组的差异。同时分析hs-CRP与CIMT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T2DM组HOMA-IR大于NGT组(P〈0.01)。T2DM组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T2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及CIMT均呈正相关,CIMT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CIMT增加,降低hs-CRP水平抑制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可以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在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及饮食、运动干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湿瘀阻络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湿瘀阻络证患者80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治疗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情况和血清HIF-1α水平改变情况,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缓解率、进展率和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DR缓解率为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P<0.05);治疗组DR进展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P<0.01);治疗组ETDRS视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I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可明显提高湿瘀阻络证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缓解率,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视力,对HIF-1α水平的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