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收集2001-11—2018-10期间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EGDT的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入选患者4 001例,其中EGDT组1 988例,常规治疗组2 013例。EGDT组和常规治疗组住院病死率分别是20.2%和21.7%(OR=0.91,95%CI 0.76~1.08,P=0.29);28 d病死率分别是20.1%和22.0%(OR=0.89,95%CI 0.75~1.06,P=0.19);60 d病死率分别是30.0%和26.5%(OR=0.92,95%CI 0.70~1.20,P=0.52);90 d病死率分别是24.8%和25.0%(OR=0.99,95%CI 0.85~1.15,P=0.87)。结论:EGDT不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儿组织缺氧情况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液体复苏治疗48例早期脓毒性休克患儿,在液体复苏治疗前、24 h后分别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作比较.结果:治疗成功组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MODS组则无显著意义(P<0.05).成功组的乳酸清除率为55.2%±32.4%,MODS组为(25.1±38.7)%(P<0.01).乳酸清除率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存在明显相关.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吴素玲  王群思  金志鹏 《临床荟萃》2011,26(13):1144-1145
小儿脓毒性休克是小儿危重病首要死因[1],随着人们对感染性休克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早期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复苏前乳酸浓度-复苏后乳酸浓度)/复苏前乳酸浓度×100%]有望成为管理小儿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观察了小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酸是无氧酵解的产物,其变化反映了组织氧合代谢状况,国外研究显示,早期(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价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1-2]。而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国内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以血乳酸清除率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12和24h后再次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并计算12和24h后的乳酸清除率。入住ICU24h内,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统计28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P均0.05)。所有患者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347),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和0.387)。结论 12h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胡安 《护理研究》2013,(18):1868-1869
脓毒性休克是急诊科最严重、病情发展最迅速、死亡率很高的急危重症,几小时内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大部分病人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据有关报道,脓毒性休克的发病率超过心肌梗死,是危重症病人的首位死亡原因[1]。在发表"2008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后,我科收治了脓毒性休克病人例,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标指导下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目标指导下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传统经验治疗对息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目标指导下的治疗,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1mmHg=0.133kPa);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④尿量≥0.5ml/min。同时与经验性指导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6、24和48hMAP、CVP、动脉血气分析、上腔静脉血气分析、静脉血乳酸含量、心脏每搏量、心排血指数、液体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呼吸机使用例数及7d和14d病死率。结果目标指导治疗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24h和48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vO2、MAP、CVP较经验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乳酸含量降低(P〈0.01),经静脉输入的液体总量较多(P〈0.01),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较少(P〈0.01);48hSaO2、SvO2、MAP、CVP的改善更加显著,受损器官数目少,程度较经验治疗组轻;7d及14d的病死率目标指导治疗组也较经验治疗组低(P〈0.05)。结论目标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与经验治疗组相比可明显改善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5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4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患者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004年11月-2006年7月的21例采用传统抗休克治疗(对照组);2006年8月-2009年5月的28例患者(治疗组)接受EGDT治疗,使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达8~12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0.70、尿量≥0.5 ml·kg~(-1)·h~(-1).治疗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EGDT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是实施EGDT方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和对感染灶进行彻底引流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1)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2)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3)尿量≥0.5mL/(kg·h);(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vO2、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3-10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82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记录入院6 h Pcv-aCO2及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衰竭( SOFA)评分;并记录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入院6 h Pcv-aCO2高低分为两组:A组( Pcv-aCO2<6 mm Hg)和B组( Pcv-aCO2≥6 mm Hg),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SOFA评分及病死率。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两组:C组(乳酸清除率≤10%)和D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根据28天病程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结果 B组较A组乳酸清除率低,SOFA评分及病死率高,入院6 h 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存在负相关( r=-0.324,P=0.003)。 D组病死率低于C组( 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较死亡组高,而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 P<0.05)。结论6 h Pcv-aCO2和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2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治疗后6 h乳酸清除率,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1~7.1(5.3)mmol/L及2.3~7.6(5.7)mmol/L,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1~29(20)分及16~30(2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3~7.1(5.5)mmol/L及2.1~7.6(5.8)mmol/L,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1~30(21)分及16~29(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为25%,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56%,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12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4),治疗组给予EGDT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在治疗组中按复苏6 h后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n=40)和未达标组(n=22),比较两组复苏前年龄、性别、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水平、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SOFA:(12.26±4.37)vs.(12.54±5.21);KPACHE Ⅱ:(21.26±6.03)vs.(21.64±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24 h后两项评分SOFA:(9.18±3.63)vs.(10.62±4.27);APACHEⅡ:(14.92±3.81)vs.(18.21±4.25);P<0.05及28 d病死率48.39%vs.76.5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达标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和APACHEⅡ评分七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 EGDT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复苏前MAP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GDT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1.03% vs 83.33%,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1.86±16.34)% vs(14.77±10.3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9.45% vs 90.48%,30.67% vs 85.71%,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曲线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提高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将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处理。观察比较两组复苏6 h、复苏24 h EGDT指标的变化和两组液体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复苏6 h、复苏24 h EGDT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6 h补液量、肺水肿发生率、休克持续时间、二次复苏率、血管活性药物运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GDT曲线图可及时、动态、系统、全面的发现病情变化,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以右房压(right atria pressure,RAP)和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s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入住浙江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低血压发生时间<6 h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应用改良的容量性肺动脉导管连续同步监测容量和压力的变化,指导液体复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目标为RAP 8~12 mmHg,实验组的治疗目标为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校正的RVEDVI达到100~200 mL/m~2.记录液体复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AP、肺动脉嵌顿压(pulmonary artery occlusion pressure,PAOP)、RVEF、RVEDVI等参数;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牛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的变化;记录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治疗后6 h乳酸清除率;并将液体复苏治疗后6 h 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液体复苏15例达标12例,达标率为80%,实验组液体复苏15例达标13例,达标率为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达标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RVEDVI、RVEDVl差值、RVEF(%)、RAP和6 h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119.92±15.65)mL/m~2,(38.54±6.63)mL/m~2,(36.08±3.40),(14.46±1.13)mmHg,(58.31±13.36)vs.(99.92±11.71)mL/m~2,(21.00±11.01)mL/m~2,(32.42±2.47),(13.08±1.08)mmHg,(43.99±16.26);P<0.05],但PAOP、APACHE Ⅱ和S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治疗6 h后两组患者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以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传统的以RA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相比,复苏过程更安全,对乳酸清除率的改善更为满意,可能更好地改善全身组织灌注与氧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82例、死亡组26例;存活组中根据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再分为常规治疗组55例、有创机械通气组27例.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 h后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同时以早期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低乳酸清除率两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有创机械通气组与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pH值、PaCO2、PaO2、APACHEⅡ、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后常规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与死亡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病例两组比较,治疗6 h后各项指标包括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中每组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2%,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症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初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探讨补充应激剂量皮质醇激素逆转感染性休克和改善组织氧供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的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77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紊使用情况及平均动脉压(MAP)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24 h、7 d、14 d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均较治疗即刻明显降低,MAP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组治疗7 d时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在治疗24 h、7 d时MAP、乳酸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针对伴有顽固性低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应用氢化可的松可缩短缩血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减少缩血管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氧供,从而更快地逆转休克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本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感染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理论计算大概的输液量持续液体复苏,并根据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及尿量来决定输液速度,复苏终点是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血管活性药物撤离的患者为持续液体复苏组(41例);在早期给予一定量(20 ml/kg)液体复苏后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的患者为保守液体复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和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37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相关指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休克患者的预后与液体复苏方法策略间的关系.结果 持续液体复苏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液体复苏组(14.63%比94.74%,P<0.01),升压药物使用时间(h)明显缩短(33.24±17.56比58.29±34.78,P<0.05).42例死亡患者中选择保守液体复苏36例(85.7%),37例存活患者中选择持续液体复苏35例(9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ICU或死前的脑钠肽优势比(OR)=0.9136,95%可信区间(95%CI)为(0.8125,0.9986),回归系数-0.0931,P=0.0478;出 ICU或死前降钙素原OR=0.9095,95% CI为(0.8294,0.9973),回归系数-0.0949,P=0.0436;出ICU或死前血乳酸OR=0.5023,95%CI为(0.2833,0.8905),回归系数-0.6885,P=0.0184.结论 按理论计算输液量早期持续进行液体复苏,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SpO2及尿量来决策输液速度,及时撤离血管活性药物的休克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