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创伤性气胸患者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胸外科接收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穿刺时间、肺复张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即时、术后8 h及术后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疗效显著,胸壁疼痛轻,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0年至2010年)与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1989年至2010年)共5个数据库,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并收集未发表的文献.纳入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6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其中12项独立研究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榄香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组的有效率高于顺铂组[RR合并=1.26,95%CI(1.13,1.39)].结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可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孔华玮  刘雪慧 《医学综述》2012,(20):3492-349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2例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热退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和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还能降低胸膜肥厚和胸膜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气胸(PSP)的治疗方法.方法275例PSP患者根据气胸类型给予不同的初始治疗:保守治疗、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复发性小量PSP保守治疗成功率55.6%(5/9)显著低于初发性小量PSP的98.2%(54/45),P<0.01;初发稳定型小量PSP、稳定型大量PSP、不稳定型PSP胸穿抽气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3.9%(26/31)、62.5%(60/96)、25.0%(4/16),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大量稳定型PSP,首次胸穿抽气时间在发病≥24小时(h)组治疗成功率72.3%(47/65),明显高于<24h组的41.9%(13/31),P<0.01;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成功率91.7%(44/48),高于胸穿抽气的61.0%(97/159),P<0.01;VATS安全、疗效肯定.结论初发稳定型小量PSP适合保守治疗,大量PSP适合延迟胸穿抽气;复发性、不稳定型、并发血气胸的PSP适合胸腔闭式引流,有条件者可行VATS.  相似文献   

5.
季秋平 《中外医疗》2011,30(4):8-8,10
目的为了解决自发性气胸愈后反复复发问题。方法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庆大霉素、高渗糖胸腔内注射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两组病人对照。结果治疗组病人临床治愈率92.0%,1年复发率4.4%;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3.3%,1年复发率42.9%。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9-4050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利用出院病例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方法,比较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排气、胸腔内注射行胸腔粘连术、胸腔镜局部治疗和开胸手术几种方法的不同疗效。结果74例患者气胸消失,2例年长合并症多的患者死亡。结论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是治疗老年性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常用的措施,局麻下经胸腔镜喷撒滑石粉疗效最佳,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射行胸腔粘连术是预防气胸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术两种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等关于两种引流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符合条件文献123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中心静脉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的对照组(OR=6.09,95% CI:3.71~9.99,P=0.000),可明显缩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MD=-7.49,95% CI:-8.86~-6.12,P=0.000),并在防止胸膜肥厚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OR=0.28,95% CI:0.17~0.47,P=0.000)。结论 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反复胸腔抽液术,不仅明显缩短了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还能降低胸膜肥厚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相比(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4,P=0.734),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内科急诊.发生气胸后,胸膜腔内负压可变成正压,致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程度不同的心、肺功能障碍[1].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抽气或在前胸壁皮肤作切口置入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常需反复进行,而粗硅胶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组织损伤较大,易发生胸痛、皮下气肿与纵隔气肿、复张后肺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多有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细软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作闭式引流术的报道[2].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8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娟 《黑龙江医学》2005,29(3):216-217
目的 探讨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 ,防止复发 ,指导愈后。方法 采用保守法、胸腔抽气法、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膜修补术。结果  2 0例患者 ,保守治疗 4例 ,胸腔抽气治疗 6例 ,胸腔闭式引流术 10例 ,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术 1例无效后转外院行胸膜修补术。结论 青年特发性气胸经内科治疗 ,有效率达 9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式胸腔穿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以Seldinger技术作为基础的改良式胸腔穿刺组(27例)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31例),分别行改良式胸腔穿刺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改良胸腔穿刺组即刻成功率(59.3%)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即刻成功率(61.3%)无统计学差异(P=0.92),1周成功率改良胸腔穿刺组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也无统计学差异(93%VS84%,P=0.04),但在住院率上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二者在1年后复发率上也无统计学差异(22%VS23%,P〉O.05)。【结论】以Seldinger技术作为基础的改良式胸腔穿刺对于治疗初发特发性气胸更加安全、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细管留置延迟排气治疗稳定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筛选稳定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共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气方法,入院2小时内胸腔穿刺抽气;观察组在气胸发生72小时后行胸腔穿刺细管留置排气。比较两组患者肺有效复张时间、肺完全复张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有效复张时间、肺完全复张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治疗采用细管留置延迟排气方法可有效缩短肺复张时间,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Pneumothorax is the presence of air in the pleural cavity. 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pontaneous, traumatic or iatrogenic. The majority of pneumothorax cases are spontaneous, which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PSP) or 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SSP), defined by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obvious underlying lung disease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cludes simple aspiration, intercostal tube drainage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When intercostal tube drainage is used, it is usually attached to an underwater-seal system. Mobile chest drains, such as the Heimlich valve, replace the underwater-seal and allow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ces. The Heimlich valve however, is costly and not readily available in many local hospitals. Cheaper and easily obtainable alternatives which are also safe are being sought. This is a case report describing the use of the urine bag in the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rax.  相似文献   

14.
This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unblind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if the intrapleural instillation of 1500 mg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would be effective in diminishing the ipsilateral rate of recurrence for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During the 4-year enrollment period, 113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tetracycline group; 116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5-year study perio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etracycline group (25%)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1%). Use of tetracycline seemed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either primary or 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nd for patients with either an initial or a recurrent pneumothorax. We conclude that the intrapleural administration of tetracycline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rate of ipsilateral recurrence but is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chest pain. Intrapleural tetracycline therapy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a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ho are hospitalized and are treated with tube thoracostom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单孔缝扎组:余对照组22例为三孔器械组:采用三孔下内镜组织切割缝合器(Endo-GI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胸引管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1)h、术中出血量(14.1±3.0)mL、平均胸管引流量(320.47±17.8)3 mL及引流时间(46.09±11.5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0.65)d,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率9.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且价格适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胸腔闭式引流技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36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采用留置深静脉管或负压吸引球的非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6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术后平均镇痛次数0.5次,术后平均留置胸腔引流管2.9d,术后早期胸腔残余气胸发生率8%,无引流管脱落现象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采用非胸腔闭式引流技术安全可靠,患者疼痛轻,恢复快,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采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自发性气胸200例,比较分析SPVATS组(n=99)和VATS组(n=101)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漏气(术后持续漏气>7d)、术后疼痛、远期复发、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SPVATS组比VAT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h、72h疼痛小(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漏气、远期复发气胸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手术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且创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乳晕隐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效果。 方法 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采用经乳晕隐痕切口胸腔镜下切除肺大疱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方面,经乳晕组均明显优于三孔法组(P<0.05);2组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乳晕组随访5.8月(1~10月),乳晕边缘切口术后未见明显瘢痕,乳头及乳晕外形无变化且感觉功能良好,术后无气胸复发。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和美容效果均十分满意。 结论 采用经乳晕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疱安全可行、疗效显著,且符合美容最佳要求,是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又一种隐痕微创手术路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治疗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的患者85例,其中55例行VATS治疗为观察组,30例行开胸手术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3例复发率为5.45%;对照组2例复发率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猪尾式引流管和一次性带针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初次诊断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猪尾式引流管组(n=30)和一次性带针胸腔引流管组(n=30),两组按不同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猪尾式引流管组患者初次复张成功率、引流管停留时间与一次性带针胸腔引流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胸膜反应、复张性肺水肿、引流管堵塞、脱管、皮下气肿、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猪尾式引流管行胸腔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安全,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