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对脑出血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66例既往无糖尿病史、出血量15~30 mL的基底节脑出血且血糖值为7.8~11.1 mmol·L-1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34)及常规治疗组(n=32)。正常对照组(n=30),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每2 h检测1次血糖,以预防低血糖。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NSE的水平,治疗期间脑血肿变化,及评定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预后。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在12 h内NS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1),治疗组在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在第3天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常规治疗组7 d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胰岛素治疗组在3 d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治疗组21 d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 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到28 d时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第28天,胰岛素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P〈0.01)。在14 d、28 d的胰岛素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组治疗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继发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神经细胞损害及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后测定血清NSE和S100β蛋白。结果两组治疗前ESS和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NSE和S100β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h内、3、7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探讨NSE水平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昏迷患者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两组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检测可用于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33例发病36h入院的患者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显示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NSE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NSE含量于发病后第72小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而采用丁苯酞的治疗组在发病后72h、120h、168hNS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脑出血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第1、2、3、4、7、14 d的血清NSE变化.结果 脑出血组各时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NSE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血清NSE变化对判断脑出血量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均于发病后48 h内、5 d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水平.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48 h内NSE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48 h内NSE的水平显著高于发病第5天NSE的水平,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第5天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虽然脑的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但神经元细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损伤,损伤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动态测定NSE水平有助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ICH)的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h内血清IL-6、NSE浓度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IL-6至发病后6~9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而NSE在病程6~9d,甚至10~14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血清IL-6、NSE平均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6、NSE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为ICH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血凝酶(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尼莫地平4~6mg静脉滴注,同时以立止血1kU分别进行静脉推注和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烯醇化醇(NSE)、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8周血肿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血清CRP、NSE、NO、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多项血清因子及日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热性惊厥患儿82例,随机抽取4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20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小儿的血清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后6 h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患儿发病后6 h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14d,对照组仅以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观察血清NSE、S-100β变化;在发病第1、14、28天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urvey,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NSE水平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对照组在第7天后,NSE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NSE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第3d达到峰值,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的第3、7天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S-100β回到相同水平(P〉0.05)。治疗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在相应时间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东明  杨文东 《河北医药》2012,34(23):3540-354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 ml和生存组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60 ml和死亡组患者(P<0.01)。(2)h-FABP与NSE、S-100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和0.747,P<0.01),NSE与S-100B也呈正相关(r=0.492,P<0.01),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3)手术组无效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1),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出血量<60 ml组有效率显著高于>60 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保守疗法。结果:术后3个月ADL分级中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及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60ml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死亡率为0;出血量〉60ml组有效率为47.06%,死亡率为17.6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清除率为45%-78%,总清除率为80%-95%:治疗组死亡3例,其中1例24h内死于脑弛、呼吸衰竭。2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具有诸多优点。临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a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术临床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给氧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GF 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MMP-9和SOD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血脑屏障破环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实验性创伤性脑外伤(tra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GF组,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TBI大鼠模型,NGF组经鼻给予NGF治疗。采用平衡木方法评估3组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TBI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P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NGF组TBI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协调功能恢复较快(P〈0.05),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对照组和NGF组NSE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NSE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NGF组β-APP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β-APP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给予NGF可增加TBI大鼠NSE阳性细胞表达,减少β-APP阳性细胞表达,减轻脑水肿,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