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5例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选择同期未出现低血糖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低血糖情况出现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血肌酐(Cr)、尿微量清蛋白(UMA)指标存在关系,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茜 《吉林医学》2012,33(16):3386-3387
目的:研究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将80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选作DM肾病组,将80例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选作DM早期组,再选取相同时间内参加健康检查结果健康的80例选为健康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液、24 h尿液检查,对比所有人的血葡萄糖(Glu)、血尿素(Un)、肌酐(Cr)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结果。结果:DM早期患者及DM肾病组患者的血葡萄糖、血尿素、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结果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而DM肾病组患者的血葡萄糖、血尿素、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又明显的高于DM早期组患者,其中以尿微量清蛋白最为突出。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对肾病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可以积极的应用于临床帮助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lbum 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因素,以早期预防和指导DN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同步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按ACR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正常清蛋白尿组),男性41例ACR<22 mg/g,女性49例ACR<31 mg/g;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微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2例:ACR 22~220mg/g,女性41例:ACR 31~220 mg/g;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3例、女性42例,ACR>220mg/g。所有受检者分别记录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并做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ACR、FBG、PBG、血尿酸、FIB、TG、HbA...  相似文献   

4.
闫忠卿  韩丽萍  谢云 《吉林医学》2011,(19):3867-3868
目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T2DM)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测定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生化如肾功能、血脂等,尿生化如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计算BMI,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结果: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体重、BMI、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总蛋白、24 h尿肌酐、晨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TC、LDL、收缩压均有相关性,与HbA1c、FMN无相关性。结论:24 h尿微量白蛋白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控制肾病要作好体重、血脂、收缩压的控制,血糖控制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94例老年(年龄≥65岁)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分组:血糖<3.9mmol/L且持续时间在15min以上的34例患者为低血糖组,余60例患者为无低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血糖组的34例患者中,发生夜间低血糖者占61.8%。低血糖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平均值均低于无低血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无低血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血糖变异系数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OR=1.043、1.305);体重指数和血糖平均值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OR=0.815、0.704)。结论 血糖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体重指数及血糖平均值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人群清蛋白尿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尿清蛋白/尿肌酐比值(ACR)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清蛋白尿情况。结果共调查了2 044例患者,其中男性852例,女性1 192例,平均年龄(67.6±9.6)岁。微量清蛋白尿占22.7%,临床清蛋白尿占5.0%。糖尿病患者中清蛋白尿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和病程的增长而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7%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10年、高血压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是糖尿病患者避免发生临床清蛋白尿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清蛋白尿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血压、体质量、血脂和血糖相关,提示降低血压、控制体质量、控制血脂和血糖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药物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n=20)与平稳组(n=100),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2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6.7%,以午餐前、早餐前及凌晨低血糖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清除率(Ccr)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糖尿病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行磺脲类药物治疗或中短效胰岛素治疗、Ccr 水平较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了解上述因素对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9月~2007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52例,其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组男性65例≥25mg/g,女性41例≥35mg/g;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正常组男性132例<25mg/g,女性114例<35mg/g.按其年龄、性别、病程分别测定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并作分析.结果 (1)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比值正常者比较,表现为更高的血糖、体重指数、血压(P<0.05).(2)合并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明显(P<0.05).(3)ACEI类用药史的患者尿微量自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数值低于未用ACEI者(P<0.05).(4)性别、年龄、胰岛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血糖、体重指数、血压的控制及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是否因低血糖入院分为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低血糖表现、发生时间、诱因、降糖方案、合并症或并发症等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病程、降糖方案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低血糖组年龄、病程、肌酐、C反应蛋白(CRP)高于非低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Hb A1C可较好地预测血糖值,是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Hb A1C、肌酐、GFR、CRP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安徽医学》2012,33(2):176-1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64例,女116例。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24 h-UAE),记录血压和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男性血尿酸水平(276.93±87.51)mmol/L,高于女性(244.72±85.83)mmol/L,P0.05;②正常、微量及大量清蛋白尿组的SUA分别为:(243.58±63.93)mmol/L、(261.47±89.11)mmol/L、(334.23±113.82)mmol/L。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比较,大量清蛋白尿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收缩压、BMI、SCr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对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常规生化检查方法检测血肌酐、尿酸、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详细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血生化指标以及相关临床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尿微量白蛋白在血生化指标改变之前即已出现,其含量的增加伴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血糖控制不良等因素可加剧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结论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并对出现低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药物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低血糖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出现低血糖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BMI及CR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MI(OR=0.648,P=0.017)和年龄(OR=1.812,P=0.010)是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其中BMI是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与低血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年龄因素则与之正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关键,建议患者熟练掌握低血糖特点和解决手段,避免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护理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0例资料.按住院期间有无发生低血糖分为两组,A组为发生低血糖,B组为未发生低血糖.观察低血糖发生时间、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①2型糖尿病患者共640例,其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0例,男97例,女93例.②发生低血糖最多的时间为午餐前、早餐前和凌晨.③低血糖的主要症状为心慌、手抖、出汗.④A组BMI小于B组,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病程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较长、肾功能不全、老年、BMI过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应积极管理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测过尿微量白蛋白的1 259例住院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MAU组(n=352)及正常白蛋白尿(NAU)组(n=907),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MAU的危险因素。 结果 住院患者MAU的患病率为27.9%。MAU组患者的年龄以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NAU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2型糖尿病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80岁,OR=1.668,95%CI 1.185~2.348)、2型糖尿病(OR=1.718,95%CI 1.334~2.211)患者MAU的风险升高。 结论 住院患者MAU与年龄、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提示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干预治疗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强化降糖治疗与常规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已有血管并发症或具备血管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97例具备大血管疾病或微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标准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晨尿自蛋白/肌酐比值(Alb/Cr)、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两组人组时FBG、HbAlc、BMI、血脂、血压、尿Alh/cr及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收缩压及舒张压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2年后,强化组HbAlc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标准组;两组的尿Alb/Cr较前均下降,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血糖次数强化组比标准组高3.33倍,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进一步强化降糖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高危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延缓肾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检测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及Ⅳ型胶原(Ⅳ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尿中RBP、TRF及Ⅳ C ,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 ,酶偶联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尿RBP/Cr、TRF/Cr及Ⅳ C的含量分别为(2.12±0.95)mg/mmol,(1.81±0.52)mg/mmol,(44.68±17.2)ng/ml。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 ,其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 ,而RBP、TRF及Ⅳ 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在糖尿病的初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 ,mALB、RBP/Cr、TRF/C的及Ⅳ 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RBP、TRF及Ⅳ C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1例并发糖尿病肾病,32例糖尿病未并发肾病)和27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未并发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并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转铁蛋白 (Tf)、微量白蛋白 (m Al B)和尿 N -乙酰 -β- D-氨基葡糖苷酶 (NAG)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实验室指标的意义。 方法  Tf和 m Al B用免疫透射比浊法、NAG用终点法检测 ,Jaffer速率法测尿肌酐。 结果 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 (DM)患者尿 Tf、m Al B及 NAG三项指标较对照组增高 (P<0 .0 1) ,且尿蛋白阴性的 DM患者与尿蛋白阳性的 DM患者之间三项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Tf、m Al B、NAG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 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方法 随机选择12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把121例患者分成2组 (其中病例组53例, 正常组68例) , 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生活及活动方式 (有氧活动、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饮食失衡、服用钙剂) 、血脂、肾功、甲状旁腺、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糖尿病并发症、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正常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甲状旁腺、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有氧活动、服用钙剂、单纯胰岛素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程、甲状旁腺、尿蛋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主动有氧活动、服用钙剂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