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患儿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我院2009年收集到的397份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上报科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397例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中,幼儿期所占比例最高,达39.88%;一代及二代头孢菌素使用量最大,分别是31.23%和30.7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88.92%;门诊上报的ADR最多,占到92.44%。结论我院作为儿童专科医院,对于儿童用药中出现的问题更应该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对ADR报告制度的认识,才能提高不良反应的监测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京市高淳县人民医院上报的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0年上报的6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国家逐步建立、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体系,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损害。抗菌药物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由于其应用普遍、作用范围广、生产工艺复杂,加上患者自身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较常出现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0.53%);以喹诺酮类最多(42.29%),其次为-内酰胺类(24.67%);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38.7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5.55%)。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5.
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菊琴 《海峡药学》2010,22(3):213-214
目的分析我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8年上报的209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03~2005年8月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1):1507-150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上报的1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6.84%;引起ADR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46例,占24.21%;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6.84%。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反应,谨慎选择给药途径,坚守"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3年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ADR报告206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级及转归情况、关联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抗菌药物ADR中,ADR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22.33%)和70岁以上老人(16.02%);涉及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40.29%),其次为喹诺酮类(22.33%);常见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占66.02%;ADR多在用药1 d内发生,占69.42%;采取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停药并对症治疗(47.57%)、停药并激素治疗(20.87%);经干预和处理后,ADR转归较好,治愈率达59.71%,好转率达39.32%。结论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其ADR的监测,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ADR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常州妇幼保健院收集并上报的390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对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0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30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引起ADR最多(265例,占66.92%);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ADR最常见(362例,占92.82%);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243例,占51.70%)。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有关。结论: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操作,加强ADR监测和预警,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我院上报不良反应中居首位,其中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刘煌 《中国药房》2015,(5):639-64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59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科室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0~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3.90%、34.59%;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6.16%;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ADR最多,占30.82%;联合用药致ADR高达31.45%;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例(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现将我院2003~2005年8月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资料来源我院通过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立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15.
我院612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6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以β-内酰胺类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19例(占50.4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97例(占15.35%)。结论:抗菌药物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闫启光 《安徽医药》2013,34(8):1220-1222
目的分析3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提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当谨慎,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统计法对3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涉及不良反应的8种药物中,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排第一、二位。人体的9个系统受ADR的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比例最高。结论应注意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耐药、过敏、菌群失调等又使其成为潜在危害。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分析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该院的7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抗菌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涉及8类16种,头孢菌素类最多(66.2%),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7.6%),其次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ADR发生的易感因素,尽可能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所致106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性别,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原患疾病的种类、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致ADR的抗菌药物共4类13种,ADR的发生率:头孢菌素类为59.43%;青霉素类为29.75%;其他类为9.43%;大环内酯类为1.8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荨麻疹为主。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的ADR监测,注意儿童用药个体化,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