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3):1561-1562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意义.方法 对458例患者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6%.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00%,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检出338例,占73.8%,其中室早二、三联律16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应用DCG对50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500例共检出心律失常983例次,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64.09%),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24.92%)、窦性心动过缓(4.98%)。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电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而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100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出心律失常196例次,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发生112例次(57.14%),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7例次(13.88%)、窦性心动过缓24例次(12.24%)、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0%)。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发生律失常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图24h检测300例老年患者的心电情况。并记录和分析。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范围为38~167次/min,平均心率为71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和偶发性房性期间收缩是老年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发生率高达93.7%和97.3%。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及时发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回顾86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将常规心电图检测与24h动态心电图临床监测进行对比,评估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用于监测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频率,可提供心律失常与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作规律,及时诊断疾病,正确治疗,同时还对评价患者目前使用的治疗药物的疗效,以改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接受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9例作研究对象,予以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就2种诊断方法对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共79例,24 h动态心电图对本组患者术后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是98.73%,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89.87%(P <0.05);②24 h动态心电图对上述心律失常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100.00%、100.00%、94.12%、100.00、100.00%,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85.71%、92.31%、76.47%/83.33%、81.25%,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运用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检测分析,评价12导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58例门诊心律失常患者,并进行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心律失常指标做定量分析.结果 ①12导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者598例,占90.88%,无心律失常者60例,占9.12%.②窦性心律失常者 84 例,占12.8 %,室性心律失常者 170例,占 25.8%,房性心律失常者 188例,占28.5 %,房室传导阻滞者66例,占10%,束支传导阻滞者90例,占13.78%.③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血管病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较多.结论 12导动态心电图可发现并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定位检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律失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56例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玉敏 《安徽医药》2009,13(1):58-59
目的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1次或多次24h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记录其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占42.86%,其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5例,占8.9%,缓慢性心律失常5例,占8.9%。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出心源性晕厥,其简便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防止心脏性猝死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发作类型及发生率以及病因、机理.方法 对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伴有心律失常者,死亡8例,占33.33%,无心律失常41例,死亡4例,占9.76%.结论 肺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24 h Holter心电图监测,尽早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给予及时处理,积极改善预后,真正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类型及相应治疗。方法:对317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及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给予治疗。结果:心律失常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9.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疑为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7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28例(38.88%)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而晕厥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严重心率失常。能够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发生晕厥患者24例占本组的(85.7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部分心源性患者获得病因诊断,但检查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多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或进行遥控心电监护、埋藏式心电监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5例中,长程动态心电图对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1.20%)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对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7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有房早、室早、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的孕妇,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否有更进一步发现。方法记录和分析835例孕妇动态心电资料,分析24h心律和心率,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妊娠早期检出心律失常79阵次;中期检出心律失常84阵次;晚期130阵次。835例孕妇均为窦性心律,24h平均心率为87,心率范围为:56~163次/分,心律失常检出达100%;100%检出有窦性心动过速,18%检出房早,室早检出律7%,成对室早检出1%。结论随着孕周增加,孕妇心律失常检出律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DCG)24h连续检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疑为一过性心源性症状患者232例自愿接受本次调查,均作普通心电图和12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对多种异位心率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经χ2检验P<0.05;各系统疾病患者心律失常是常见的现象,各类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采用24h DCG无创检测心律失常,能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方法中的价值。方法 50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由两组专业人员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种不同分析结果的准确率,评价不同心律失常的散点图意义。结果利用单导联分析动态心电图诊出率93%,利用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图诊出率98%。结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不同,其中分析间歇性心房颤动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尿毒症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尿毒症心肌病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45例因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接受胺碘酮治疗(0.2 g,3次/d×5 d,0.2 g,2次/d×5 d,维持量0.2 g,1次/d),治疗10 d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62例检出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45例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单个室早>30个/h,成对室早>5个/24 h或短阵室速>1个/24 h),室上性心律失常48例(42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5例接受胺碘酮治疗,10 d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显效2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1.1%.治疗前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心室率无显著下降,仅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55次/min),停用胺碘酮后消失.结论 尿毒症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很常见,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茜  杜青 《贵州医药》2024,(4):611-613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7例(恶性心律失常组),占比22.1%。恶性心律失常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血清NT-pro、hs-CRP含量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24h动态心电图SDNN与24 hQTV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多伴随有24 h动态心电图异常与血清NT-pro、hs-CRP含量增高,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  相似文献   

19.
530例老年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 《哈尔滨医药》2006,26(2):26-26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530例老年冠心病人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异常ST-T改变检出率高.结论是早期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一种可靠以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老年患者20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类统计处理。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范围为39~169次/min,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达66%和3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平均ST段下移幅度达(0.173±0.083)mV,平均时间为(9:85±9.06)min,生物节律以清晨4-7AM最多,另一高峰为15MP-21MP。结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心肌梗死后的SMI的检测对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