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每年使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就其药物名称、规格等方面,采用药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数据。结果从药频度排序来看,我院临床应用抗组胺药物基本合理。结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我院门诊药房2007~2009年抗组胺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一所专科性的皮肤病医院,在临床中抗组胺药的使用频率大。因此,合理的选用抗组胺药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我院门诊药房2007~2009年抗组胺药的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抗组胺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了解2010至2012年间我院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我院在2010至2012年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数据,包括药物名称、药品规格、使用量、销售量等.同时,结合皮肤科对门诊过敏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所开具的处方3000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部分处方中用法用量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剂量较大而且疗程较长,其中联合用药也有不合理之处,过分注重疗效而忽视了抗组胺药物的毒副作用.结论 门诊部门应加强对抗组胺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病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取2009年~2011年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电脑销售记录,对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09年本院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共销售113511元,2010年131443元,2011年150419元,呈显著上升趋势,销售前三位的药品名称均为依匹斯汀、司他斯汀、盐酸左西替利嗪。2009年~2011年本院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物使用频率2009年为6592人次,2010年为7687人次,2011年为8252人次,呈显著上升趋势,2011年本院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频率排名为依匹斯汀、司他斯汀、盐酸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氯苯那敏、西替利嗪、赛庚啶。结论目前,本院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依匹斯汀、盐酸司他斯汀、盐酸左西替利嗪,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便加强监管,倡导合理用药.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物的品种.使用金额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物用量逐年上升,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品种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我国儿科临床抗组胺药物正逐步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主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2009—2011年该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和合理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对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第16版、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用药频度法对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处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尿药的应用偏少。结论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医生和药师应遵循降压药物治疗指南,熟练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顾敏 《北方药学》2012,(10):78-79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我院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账册提取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2009~2011年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药房在2009~2011年间共消耗麻醉药品11种、一类精神药品3种,除芬太尼注射剂外,其余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抗组胺药是皮肤科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为评估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我们随机抽取张家港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1998~2000年抗组胺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2009—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药销售金额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03%、21.1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39%。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合理,双胍类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主导地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增长较快,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受到临床青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6年至2010年门诊皮肤病患者抗组胺药物处方习惯及其演变。方法采用7日法对2006年至2010年中每年7月1日至7日所有门诊过敏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抗组胺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从抗组胺药物处方中最常使用的抗组胺药物、平均处方剂量、联合用药和合并用药等方面作分析比较。结果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处方频率逐年下降,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率呈现逐年增加;同时使用2种抗组胺药频率逐年增加,少部分同时使用3种抗组胺药的情况。抗组胺药物主要合并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合并免疫调节剂处方频率逐年增加。结论本站2006年至2010年在门诊皮肤疾病患者抗组胺药物处方习惯和方式方面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同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应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组胺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干预作用,以促进抗组胺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整理2011年第三季度(临床药师干预前)和2012年第三季度(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儿科所有住院患儿病历,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其中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儿科抗组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与肝药酶抑制剂联用不当、选药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用药频次不当、与抗组胺药物联用不当;经临床药师的合理干预,其不合理使用率从干预前的31.48%下降到干预后的5.76%(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组胺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干预,可促进儿科抗组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门诊民族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对2009—2011年我院门诊民族成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应用是否合理及其原因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2009—2011年排序比接近1的民族成药品种占所有民族成药品种的1/4;正偏离最高出现在西帕依固龈液,负偏离最高出现在通滞苏润江胶囊。结论:2009—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民族成药使用平衡,以疗效优先、兼顾价格的原则选择药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皮肤病的常见病种及其用药情况。方法:运用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部分皮肤病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局部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抽取皮肤科处方对临床诊断及皮肤病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平均金额74.46元,其中41.5%的处方金额在10元~50元之间,新型口服抗组胺药使用较多(销售金额占97.72%),局部用药物以品牌药居多且占据较大的金额比例(超过75%),近半数(48.8%)的患者因皮炎与湿疹及荨麻疹类皮肤病就诊。结论:我院门诊皮肤病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单位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组胺药和药物供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查阅江苏省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2008年1至12月的过敏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门诊处方3662份,根据《门诊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逐项填写,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使用率偏高(79.93%),主要应用的是第1代和第2代H1受体拮抗剂、部分H2受体拮抗剂和少数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存在同时使用1~3种抗组胺药,未能充分利用第2代抗组胺药的特点,抗组胺药选择缺乏针对性及部分药物使用剂量偏大、疗程较长,增强了治疗效果却忽略了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疗单位皮肤科抗组胺药使用率偏高,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应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张海平 《海峡药学》2012,24(8):227-229
了解本院门诊、病区药房中药针剂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临床利用的评价.对2008~2010年门诊、病区药房中药针剂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以及排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门诊药房以解热镇痛抗炎类、心脑血管类用药为主,病区药房以心脑血管类用药为主.门诊和病区药房用药有所区别,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差,医师要合理使用中药针剂.  相似文献   

16.
熊一岚  魏红  罗叶青 《中国药师》2010,13(7):1016-1019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趋势和药物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并及时指导医院药品储备。方法:应用我院信息系统数据库,统计2007~2009年在门诊就诊的四类典型的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湿疹)的月患儿人次及全院抗组胺药年度用药频次,根据月均人数对构成比进行季节性分析,采用用药频次排序法,分析2007—2009年抗组胺药的用药情况。结果: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我院抗组胺药的年总用药频次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西替利嗪为代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使用频次2007年住居榜首,三年来构成比分别为37.10%、33.41%和24.17%。第一代抗组胺药酮替芬因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其用药频率也始终保持在前3位,且以氯苯那敏为代表的第一代传统抗组胺药在低龄患儿中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结论:我院抗组胺药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第二、三代新型抗纽胺药已逐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本院2009—2011年抗精神疾病药物药房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各类抗精神疾病药物总用药金额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69.57%,2011年比2010年增长20.60%,总用药频度2010年比2009年增长42.31%,2011年比2010年增长71.20%。结论:本院使用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基本合理,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平稳增长。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受到临床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肿瘤用药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5~2006年门诊药房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用药金额呈明显增长趋势,占据肿瘤用药金额前列的以辅助用的中成药、免疫制剂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主.三苯氧胺连续两年分别都排在用药频度的首位,医保类药物具有较高的使用率.结论:门诊肿瘤用药向着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好地应用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份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对抗高血压处方药加强处方审核,以提高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由药房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我院门诊药房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和销售金额排序法,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抗茵药物使用强度(AUD)等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林可霉素类DDDs较高,其中头孢菌素类的销售金额和DDDs最高。结论:我院临床用药基本合理,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是我院抗菌用药的优先选择。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健全我院抗茵药物分级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