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十二指肠支架、后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的方法,评价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12例。在透视监视下,使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经口置入12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经皮肝穿通过十二指肠支架网眼置入11个胆道自膨式金属支架、单纯置入外引流1个。结果12例病人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均成功、同时11例胆道支架置入成功,1例导管不能通过胆道阻塞段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放射学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成功率、减黄有效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支架置入成功70例,3例失败.其中单金属支架置入62例,双侧金属支架置入3例,金属支架+塑料支架置人5例.减黄有效率为87%(61/70),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90 d,中位生存时间为246 d.术后发生胆管炎7例,胰腺炎3例,出血2例.结论 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过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成功率、减黄有效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支架置入成功70例,3例失败.其中单金属支架置入62例,双侧金属支架置入3例,金属支架+塑料支架置人5例.减黄有效率为87%(61/70),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90 d,中位生存时间为246 d.术后发生胆管炎7例,胰腺炎3例,出血2例.结论 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成功率、减黄有效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支架置入成功70例,3例失败.其中单金属支架置入62例,双侧金属支架置入3例,金属支架+塑料支架置人5例.减黄有效率为87%(61/70),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90 d,中位生存时间为246 d.术后发生胆管炎7例,胰腺炎3例,出血2例.结论 内镜置入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复发性胆道恶性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间,我科对15例胆道恶性梗阻手术后复发再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PTCD术,对其中12例病人成功地放置了金属胆道内支架。为病人解除了胆道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4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19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11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12例。共置入支架65枚,其中3枚为覆膜支架,其余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42例病人中,手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9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病人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7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于围手术期因严重胆系感染而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12周(平均49周),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用多种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对 2 8例病人采用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 ,并结合局部内照射或局部化疗 ,姑息性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 2 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 ,男 19例 ,女 9例 ,胆道金属支架均放置成功胆汁引流通畅 ,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全部病人均未出现胆道大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2 1例随诊 6~ 12个月 ,生存半年以上的有 16例 ,占76 2 % ;1年以上有 10例 ,占 47 6 %。无 2周内死亡的病例 ,中位生存时间 9个月。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结合放化疗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金属支架、塑料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8年5月,对136例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通过内镜途径或经皮经肝途径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内镜成功128例,不成功的8例行经皮经肝穿刺。放置金属支架71例,塑料支架65例。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ALT、AST均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显著改善。7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者中,11例术后2个月内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支架后引流通畅;余60例支架通畅时间270~286d,平均275d。65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中,9例术后1~4周支架移位和梗阻,重新置入塑料支架;余56例支架通畅时间110~128d,平均118d。经皮经肝途径术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生存时间1.5~28个月,存活3个月以上者92例。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宜手术者,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效果。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宜选择金属支架;估计生存期3个月或经济条件不充许者,可选用塑料支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置入十二指肠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47例.经内镜置入47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7例病人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置入均成功,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若导丝能通过狭窄段则一次置入支架,若导丝不能通过则置入外引流管,外引流7~10 d后再置入支架。其中24例支架一次性放置成功,4例经外引流10 d后再放置获得成功,全部患者均同时留置外引流管。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为(372.3±128.4)μmol/L、(118.9±67.2)U/L、(754.2±332.4)U/L;术后1 w降至(159.9±117.3)μmol/L、(82.4±37.3)U/L、(436.7±241.2)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为(107.8±48.1)μmol/L、(52.0±23.7)U/L、(231.1±104.3)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改善3例,术后明显好转26例,总有效率为90.6%。随访3个月,30例黄疸完全消退,2例明显减轻;随访半年时死亡5例。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治疗的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癌8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根治术后肝门转移癌2例,均置入合金胆道支架。结果 放置支架后ll~38d黄疸消退;l例放射介入方法置入支架第3天出现胆道出血,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定期随访。术后生存30~384(平均180.5)d。结论 对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操作较简单,痛苦较少,并发症较少,减黄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4.
周明忠  杨帆  蒙谦  谢江 《腹部外科》2009,22(5):283-285
目的探讨最适宜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引流的方法。方法77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和纤维十二指肠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对比两组病例引流成功率、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生存时间、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引流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住院时间、术后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支架置入方式均可作为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非手术姑息性治疗方式,根据技术掌握熟练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内镜治疗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于自2002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52例恶性梗阻黄疸的患者行内镜治疗,其中6例为胆囊癌,20例为胆管癌,25例为胰头癌。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放置支架,黄疸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85.3天,平均生存时间为165.7天。结论对于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属内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使用金属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食管癌、6例胰头癌和6例直肠癌所致75例消化道梗阻患者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的资料,分析不同部位梗阻行内支架植入的手术操作相似点和不同点及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①各种支架植入术的难度由低到高为食管支架、直肠支架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②消化道各部位支架植入术在操作步骤、导管导丝的运用手法、支架直径与长度的选择标准和释放支架的原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③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在患者术中体位、所用导管型号、医生所受辐射剂量和交换超长超硬导丝的手法方面具有一定特点;④直肠支架植入在患者术中体位、释放支架后1/3时的手法方面具有一定特点;⑤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为病变位置特点、患者饮食习惯及疾病发展转归,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转移和全身衰竭。结论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金属内支架植入术的操作过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亦十分相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通过练习依次开展食管支架、直肠支架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65±14)岁;晚期胃窦癌17例,胃癌术后复发15例(其中毕I式吻合8例),十二指肠癌4例,壶腹周围癌7例,转移性肿瘤13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8.2%(55/56)。49例患者(87.5%)在支架置入1~3(2±1)d后开始进流质饮食,进食半流质的时间为4-9(6±2)d;42例(76.4%)患者在支架置入10~16(13±3)d后开始进普通饮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疼痛14.5%、支架移位1.8%和出血25.5%,无穿孔。截至2008年1月20日,53例(96.4%)接受了随访,生存期14~332(139±15)d,中位生存期135d。支架通畅率94.3%(50/53),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43d、158d和190d出现了再狭窄,通过再次置入金属支架后好转。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Eighteen 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stents were inserte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16 patients) or benign (two patients) biliary strictures. Four were the Gianturco-Rosch biliary Z-stents and the remaining 14 were the Wallstent. The stents were delivered through either the endoscopic transpapillary (10 patients),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five patients) or combined percutaneous-endoscopic (three patients) route. No failure in implantation was encountered. Bile drainage was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Stent occlusions were observed in four patients with hilar obstruction due to tumour overgrowth above the stents at 30–67 days (mean 47.75 days) after insertion. The occlusions were drained percutaneously (two patients) or endoscopically (two patients). Migration of stent did not occur.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170.5 days (range 57–731 days), 11 patients were still alive and free of jaundice. The median patency period of the stents for common bile duct and hilar obstruction was 288.5 days (range 117–731 days) and 61.5 days (range 30–188 days),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median patency period was 165 days. It is concluded that 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stent is a useful adjunct to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s with a better result in distal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