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林  甄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28-428,430
目的研究HBD-2在寻常疣中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寻常疣皮损组织、2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HBD-2在皮损中表达。结果寻常疣患者与银屑病患者相比,HBD-2水平低于银屑病阳性对照组,较正常人皮肤组织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D-2可能参与寻常疣免疫调节过程,并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及皮损周围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皮损边缘及20例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与皮损边缘和正常组织比较,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皮损边缘与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消退期(P<0.001),但进行期与稳定期Survivi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 mRNA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组织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及皮损周围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皮损边缘及20例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与皮损边缘和正常组织比较,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皮损边缘与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消退期(P<0.001),但进行期与稳定期Survivi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 mRNA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组织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9-26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典型银屑病皮损处;另外选择18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对照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正常皮肤。先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再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皮肤中AQP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经表皮水分流失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AQP3 mRNA的表达量为(0.154±0.091),正常对照组为(0.401±0.121),寻常型银屑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QP3表达下降可能是银屑病皮损干燥、皮肤屏障破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贺勤  李慎秋  帅俊  陈加媛  李青  徐娟  王京 《医药导报》2012,31(7):898-900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6例,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粒0.3 g,含芍药苷≥104 mg)0.6 g,tid. 服药4周为1个疗程. 用药初始和4周末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同时采集15例患者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 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PASI)评分判定白芍总苷对银屑病的临床疗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 结果治疗组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为76.92%. 治疗前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IL-17mRNA相对量为(1.256 8±0.196 4),治疗后为(0.640 8±0.101 0),对照组为(0.451 6±0.157 3). 治疗后银屑病皮损中IL-17mRNA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皮损IL-17mRNA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芍总苷能降低银屑病皮损中IL-17的含量,其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在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20例正常皮肤组织,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阿维A联合NB-UVB治疗,疗程8周,取治疗前后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及治疗前后皮损的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新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141-143,273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的mRNA表达,以了解银屑病皮损局部血管形成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扩增银屑病皮损及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GFBP5 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IGFBP5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IGFBP5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皮损局部血管形成增加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STAT3和MMP-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和MMP-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银屑病患者P-STAT3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TAT3信号途径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KB、NF-κBp65、Bcl-xL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KB、NF-κBp65、Bcl-xL的表达与定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PKB、NF-κBp65、Bcl-xL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银屑病皮损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随着PASI评分的增加,PKB、NF-κBp65、Bcl-xL的表达逐渐增强,其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PKB与NF-κBp65、PKB与Bcl-xL、NF-κBp65与Bcl-xL之间的表达水平均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B、NF-κBp65、Bcl-xL可能与银屑病发病及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β-防御素2(HBD-2)表达与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 选取治疗的51例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正常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NF-κB和HBD-2表达水平,RT-PCR检测NF-κB mRNA和HBD-2 mRNA表达.结果 NF-κB在观察组中的高表达比例为80.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在观察组中的高表达比例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NF-κB和HBD-2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F-κB mRNA与HBD-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56±2.27)和(9.60±2.3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和HBD-2在宫腔粘连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9(K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的K14、K19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K19主要表达基底层,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K19表达减弱;在银屑病皮损区,全层均无K19的表达。K14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银屑病皮损区,K14表达增强,呈全层表达。结论 K19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它的低表达也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K14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角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及皮损中胸腺和调控活化的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RAC,又称CC chemokine ligand 17,CC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使用退银汤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CCL17水平,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另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使用退银汤治疗前后皮损组织液CCL17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组织液CCL17表达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进行期与稳定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CL17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进行期与稳定期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液CCL1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CCL17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相应的PASI呈正相关。结论:退银汤可以降低寻常性银屑病血清及皮损组织液中CCL17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PSTAT3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VEGF、PSTAT3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与PSTAT3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VEGF、PSTAT3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STAT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皮损处微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4.
滕宁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99-170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TGF-α、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人皮肤作对照.结果 银屑病组VEGF在表皮层表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TGF-α阳性表达率为86.7% (26/30)与对照组的10.0% (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456,P<0.01);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3.3% (2/30)与对照组的13.3% (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9.997,P<0.01).银屑病组皮损中MVD计数(23.62±5.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57)(t=14.63,P<0.01).银屑病组皮损中的TGF-α、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72、0.735,均P<0.01),TGF-α与VEGF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21,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α、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增高,三者在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促进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海丰  杨仁池 《天津医药》2012,40(10):983-986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各自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水平.方法:取36例ITP患者(ITP组)和3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mRNA水平;随机抽取2组中的各10例,采用DNA甲基化修饰后测序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计算IFN-γ和IL-4基因的mRNA水平与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IFN-γ的mRNA水平增高(1.86±0.29 vs 0.83±0.14,P<0.05),而IL-4的mRNA水平降低(0.78±0.22 vs 1.45±0.40,P<0.05),Th1/Th2(IFN-γ/IL-4)比值升高(7.11±0.60vs 3.12±1.88,P<0.01).2组IFN-γ和IL-4基因CpG岛的位点甲基化水平和整体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中IFN-γ和IL-4的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ITP患者处于Th1极化状态,IFN-γ和IL-4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对各自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不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 factor(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考察TRAIL的表达变化。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表达低于健康人皮肤。结论TRAIL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细胞中bcl-2、Fas、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Fas、p53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PS)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0例PS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bcl-2、Fas、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bcl-2蛋白在30例PS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中均呈阴性表达;有26例部分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和浸润的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表达强度为Ⅰ级(P>0.05);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底细胞呈Ⅰ级阳性表达.(2)Fas蛋白在30例PS中有26例呈阳性表达,其中3例呈Ⅰ级表达,8例呈Ⅱ级表达,15例呈Ⅲ级表达(P<0.01);而10例正常皮肤组织均为阴性表达.(3)p53蛋白在30例PS中有12例在棘层、颗粒层少数KC中呈阳性表达,均为Ⅰ级表达(P>0.05);10例正常皮肤表皮棘层、颗粒层KC未见阳性表达,仅在基底细胞有2例呈Ⅰ级阳性表达.结论推测Fas蛋白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可能有关,而p53、bcl-2蛋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受体因子-1(CRLF1)、白细胞介素(IL)-6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s)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1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DMSCs内CRLF1、IL-6水平的变化,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做相关性分析。另取15例健康的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银屑病患者组CRLF1、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2)CRLF1、IL-6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RLF1、IL-6表达异常可能与银屑病免疫学JAK/STAT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7(K17)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以上指标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 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K14、K17的表达情况.结果 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基底层以上K14、K17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4、K17在银屑病进行期与消退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14、K17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监测银屑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2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FN-γ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FN-1mRN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t=-2.87,P=0.0071),咪喹莫特治疗8周后,皮损消退,外周血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的表达水平(t=-2.51,P=0.0159),但与健康对照者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22)。结论咪喹莫特可诱导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FN-γ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