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后各时段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后各时段与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各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注射阿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仅采用阿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半年(T2)、治疗后1年(T3)、治疗后2年(T4)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相比,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根据影像学将卵圆孔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按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穿刺针分别位于卵圆孔内侧、中部、外侧区域。行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疼痛缓解度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12月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当日、治疗后7天、14天、1月、6月、12月VAS和有效缓解例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和12个月VAS评分均降低(P<0.05)。12个月随访观察A组有效率为76.7%,B组有效率为76.7%,C组有效率为73.3%。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或入喉罩时、拔管/喉罩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h、6h、12h、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T_1~T_4时点,神经阻滞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_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T_0时点降低,心率(HR)较T_0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4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神经阻滞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3 d时MMSE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 d,神经阻滞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不仅可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POCD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管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佳,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 ± 1.2分,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4±1.5分和2.5±2.0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三者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5例(78.1%)疼痛明显缓解,2例(6.3%)疼痛部分缓解,5例(15.6%)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微创、安全,近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31-243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腰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并比较入室时(T_0)、侧卧位时(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开始后0.5h(T_3)、手术缝合完成时(T_4)、术后24h(T_5)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较短(P<0.05);两组T_0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T_4、T_5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与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麻醉起效快、效果好,且能降低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晚期上腹部或腰背部顽固性疼痛患者42例,在CT引导下经胸腔入路双针穿刺,行无水乙醇阻滞内脏大小神经。观察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随访并评定疗效、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口服吗啡日用量。结果: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临床治愈36例,显效6例;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吗啡日用量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QOL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长效麻醉剂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189例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试验组95例,采用术前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行双侧第9、10、11组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各切口0.2%罗哌卡因分层浸润麻醉。对照组94例仅行0.2%罗哌卡因切口分层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需要补救性镇痛等情况。结果 术后2 h,两组静息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及48 h,试验组静息VAS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8、24及48 h试验组活动后VAS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补救性镇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长效麻醉剂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安全、可行,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5例,根据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均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GA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CSE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NB组给予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及术后腰丛神经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NB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GA组(P0.05或P0.01);术后1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和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 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1、3 d NB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术后1 d GA组POCD发生率高于CSEA组(P0.05);术后7 d 3组均无POCD发生。结论老年股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方式有更高的早期POCD发生率,神经阻滞可能是老年股骨手术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奥卡西平治疗组(O组)、神经阻滞组(B组)和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O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的疼痛分值以及睡眠、生活质量、MPQ总评分、患者自我评价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O组患者口服奥卡西平起效缓慢,但能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第1、2、4周疼痛缓解效果与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OB组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OB组较其他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患者评价显示OB组较其他两组总体效果更让人满意(P<0.05).3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O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O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且安全;其疗效优于单独服药和单独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PVP治疗,观察组采用PVP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关节功能。结果 2组患者术前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且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前,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且观察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VP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和SGB组,各60例。两组术中全麻方式相同,TPV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SG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认知功能;监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1.325、0.397、0.611,P>0.05);术后1、3 d两组MoCA量表评分比较为TPVB组评分低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1、3.218,P<0.05);术后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针的麻醉效果,并比较环形皮下注射与传统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170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利多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B组(药物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C组(注射方法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分别比较各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结果 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A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在麻醉时,C组VAS值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三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至术后30min、1h、2h,A组均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麻醉时,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轻于背侧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加盐酸罗哌卡因针联合麻醉,持续时间长,术后的疼痛程度较单纯使用利多卡因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控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射频热凝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强度和睡眠质量的评价.结果 本组术前VAS和PSQI总分分别为(8.57±0.68)分和(13.97±3.35),术后1个月分别为(1.77±1.48)分和(5.37±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之间并非直接相关.结论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个30例。联合组采用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和单纯组采用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24h、48h疼痛及烦躁、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h、48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12h、24h联合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单纯组(P0.05)。两组患者烦躁、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显著麻醉效果和较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Ⅰ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颌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颌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1%,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5,5.5±1.7,7.9±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③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31),(7±2)d;(66±13),(5±2)d,P<0.0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