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介导恒温扩增法(LAMP)检测在卡式肺孢子菌肺炎大鼠中的可行性及1,3-β-D葡聚糖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炎感染组,每组各20只。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构建卡式肺孢子菌肺炎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观察两组大鼠的发病情况、体质量、肺重及肺重体积比。设计卡式肺孢子菌的特异度引物,对两组大鼠进行LAMP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和肺灌洗液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炎感染组大鼠死亡4只,体质量明显降低,肺重及肺重体积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方法能检测卡式肺孢子菌,对照组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肺炎感染组外周血和肺灌洗液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且肺灌洗液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卡式肺孢子菌肺炎大鼠模型并建立卡式肺孢子菌简便快捷的LAMP检测方法,1,3-β-D葡聚糖水平与卡式肺孢子菌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菌组),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测定三组病人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G试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痰真菌涂片及培养,比较三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试验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真菌组、非真菌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值分别为:52.03±50.98,6.71±5.49,6.63±4.27 pg/ml,真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图确定20.591 pg/ml为最佳临界值,其中真菌组阳性66例,占68.8%;阴性30例,占31.2%.其相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2.0%,94.3%和60.5%.G试验、痰涂片、痰培养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689,0.591.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最佳临界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IFI确诊患者46例,同时选取外科择期手术,排除IFI患者30例作为阴性对照;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并确定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45.28±44.50)pg/mL和(8.62±4.8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IFI的最佳临界值为14.7pg/mL,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7,95%置信区间为0.888~0.9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0.3%,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于IFI具有诊断应用价值,可以用于IFI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9月收集IFI组67例、非IFI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非IFI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pg/mL明显高于非IFI组61.30pg/mL(Z=-5.083,P<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pg/mL(Z=-8.288,P<0.01)。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IF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IFI时,动态检测G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IF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12月对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47例患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其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IFI组与非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应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147例患儿中IFI组32例,非IFI组115例;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I组(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率(32.7%)高于真菌培养法(5.9%)(x~2=14.8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IF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大于真菌培养法;使用最佳临界值16.7pg/mL诊断IFI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81.7%)最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可用于临床诊断IFI,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IF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的共420例受试者血浆,其中深部真菌感染者226例,非真菌感染者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6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G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真菌感染者与对照组间比较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25.33pg/mL,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0%、70.83%、72.0%、84.10%(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一种非典型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1])。过去卡氏肺孢子菌被归为原生生物,但是目前认为卡氏肺孢子菌属于真菌,科学家将其更名为jirovecii肺孢子菌,但是为了避免混淆,其缩写仍然沿用"PCP"~([2])。有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免疫力正常的成人会再次感染卡氏肺孢子虫,但是绝大多数并不会  相似文献   

8.
杨莉萍  曹登成 《华西医学》2010,(8):1553-1555
目的探讨尿路插管所致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浆和尿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5月47例尿路插管所致真菌感染患者设为试验组,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和尿液中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及尿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尿液和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高于血浆。结论血浆和尿液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的可靠指标,且尿液样本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萄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香菇多糖对G试验的干扰.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IFI患者183例(确诊组32例,临床诊断组76例,拟诊组75例),细菌感染者59例,健康体检者41例,香菇多糖干扰组25例.采用了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香菇多糖对G实验的干扰.结果:临床诊断组与拟诊组、细菌感染、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8.889,P<0.001;Z=-7.992,P<0.001;Z=-7.275,P<0.001).香菇多糖干扰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665.6 pg/mL明显高于确诊组的108.7 pg/mL(Z=-5.307,P<0.001)和临床诊断组的38.2 pg/mL(Z=-7.0,P<0.001);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Z=-3.874,P<0.001).排除香菇多糖干扰后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可信区间为(0.761~0.885).结论:肿瘤患者进行G试验时注意检测前使用香菇多糖的干扰,血浆1,3-β-D葡聚糖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深部真菌感染时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至2015年,收集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资料并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是血流真菌感染患者27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4人及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患者20人,选取同时期非真菌感染患者100人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IFI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BDG检测结果,根据ROC曲线评价三组感染部位不同的患者BDG阈值的差异。结果血流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及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组的BDG均值分别为236.85pg/ml,206.95pg/ml,122.92pg/ml,对照组BDG均值为20.14pg/ml,三组真菌感染患者BDG浓度与非真菌感染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真菌感染组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流真菌感染组与肺部真菌感染组间BD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但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组与血流及肺部真菌感染组间BD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血流、肺部及泌尿系统诊断真菌感染的阈值分别为92.68、76.32和77.85pg/m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佳状态。结论 BDG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良好指标,采用BDG浓度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应适当提高阈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住院患者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昆明市延安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20例怀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所做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的阳性预测值时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中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资料不明确的8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1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10、20、50pg/m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3.0%(27/37)、67.6%(25/37)、56.8%(21/37);特异度分别为66.7%(50/75)、76.0%(57/75)、86.7%(65/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1.9%(27/52)、58.1%(25/43)、67.7%(21/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0/60)、82.6%(57/69)、80.2%(65/8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的优点,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实际应用中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和动态监测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2.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最初常见于早产儿、器官移植及肿瘤、免疫缺陷的患者.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广泛、长期、大剂量应用,恶性肿瘤放化疗以及器官移植患者数量增加迅速,本病发病率有所升高,PCP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极高,临床上应提高对其的警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neumocystis,PC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6例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根据护理问题采取适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预后改善。结论所涉及的护理措施可应用于PCP患者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HRCT表现。结果卡氏肺孢子菌肺炎HRCT表现为实变、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马赛克表现、碎石路征、肺气囊、纵隔淋巴结增大等征像。结论免疫力低下患者近期出现肺部感染性病变,HRCT扫描可见前述间质性改变、对称性磨玻璃影、新发肺气囊及马赛克表现应高度警惕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念珠菌评分(CS)≥2.0的108患者分为多部位定植(MC)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组和非定植非感染(NCNI)组,分析比较三组CS评分、1,3-β-D葡聚糖水平;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检验临界值.结果:IC组与MC组及NCNI组C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C组CS评分高于MC组及NCNI组;而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 h内1,3-β-D葡聚糖检测,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和48 h检测,IC组与MC组及NCNI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3-β-D葡聚糖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24 h 0.952、48 h 0.96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8 pg/mL和20.6 pg/mL.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高危患者的筛查,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干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简称PCP)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2007年收治的PCP患者3例的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1、32、47岁,基础病变分别为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治疗中。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X线和胸部CT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双肺渗出影或毛玻璃样改变,1例支气管灌洗液中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3例均加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病例2、3症状明显改善,病历1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多并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当此类患者出现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快速进行性低氧血症及I型呼衰时应想到PCP的可能,并发PCP时死亡率高,应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共76例,分为研究组(确诊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和对照组(非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进行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1,3-β-D葡聚糖的检测,判断血清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1,3-β-D葡聚糖、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于WBC、PLT、hs-CRP,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中获得了最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为81.25%,特异性为90.01%,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86.96%,约登指数0.71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较WBC、PLT、hs-CRP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张欣  喻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451-2452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1 211例疑似IFI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进行G试验,并与真菌培养方法加以对比,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211例临床疑似IFI患者中,G试验用于IFI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分别是32.0%、68.0%、41.4%。真菌培养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分别是19.0%、81.0%、24.6%。G试验用于IFI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χ~2=35.62,P0.05)。对98例临床确诊为IFI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67岁,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G试验测定结果均大于100pg/mL,少数患者1 000pg/mL。结论血清G试验可用于IFI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08例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对可疑感染标本进行培养。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5.97±2.94)pg/ml,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9.96±37.04)pg/ml、(31.27±23.67)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8.49、7.70,P<0.05、P<0.05);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与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1.48,P<0.05);②真菌培养法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及74.07%,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0.13,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临床深部组织感染,可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真菌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9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真菌感染患者和100例临床及微生物学检查均排除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及健康者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真菌培养阳性且结合临床诊断确定为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90例阳性,阳性率为94.74%,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28±22.84)pg/mL,阴性对照组为(3.79±1.96)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为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