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已婚。因间断胸憋、气短20年,加重伴心前区痛3小时,于2000年7月19日入院。既往“肥厚梗阻型心肌病”20年。入院前3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持续压榨性痛,伴左肩臂放射痛、头晕及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抽搐、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后,症状持续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诊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予以“硝酸甘油5mg静滴,吗啡5mg入壶静滴”,症状无缓解收入病房。入院查体:T36℃,P65次/minR20次/min…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指左心室肥厚,主要是室问隔不对称性肥厚伴流出道梗阻者。在临床上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肌病颇相似,易混淆。本院1981年曾遇到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猝死的尸检,现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发热半年,咳嗽、咳痰伴喘憋5d于2008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38.5℃,在我院感染科住院,查超声心动图(2007年12月6日)显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厚度1,7cm,左室后壁厚度1.47cm,存在左室流出道入口狭窄(1.15cm),最大压差80.3mmHg,可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SAM征),二尖瓣前后叶对合欠佳,瓣叶面较粗糙,二尖瓣轻至中度反流。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9岁。因阵发性心悸18年,晕厥3次,于1992年4月14日入院。该患自1974年起阵发性心悸.当时检查心脏有杂音,诊断“室间隔缺损”。1976年做心电图(ECG)诊断“预激综合征”,未治疗。近4年阵发性心悸加重,伴胸闷,时有左胸阵发性闷痛。近20天于洗澡及上楼梯时,先后突然发生晕厥3次,每次约10分钟左右可恢复。每于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性,45岁,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心电图报告: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伴右室肥大、劳损。既往常有胸闷不适,上二楼有时感到心慌、胸闷、气喘。曾因劳累而晕厥4次。拟诊冠心病,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按心肌梗塞常规治疗10天无效、患者遂来我院诊治。查体:心脏听诊发现胸左Ⅱ~Ⅲ肋间BSMⅡ,心尖区BSMⅠ~Ⅱ°心电图示同前。疑为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UCG示:左房轻度增大(44mm),室间隔体段及心尖段,左室前璧、侧璧均增厚,前间隔体段厚2.1cm,Ivsd/Lvpwd为1.9:1,左室流出道未见梗阻,证实为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给予硫氮(艹卓)酮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未因劳累而再诱发晕厥。  相似文献   

8.
我科近年来观察了两个家庭共14例家族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其中7例长期在本科就诊),猝死竟达9例,存活者临床上有一定特点。现将在本科就诊资料较完整的7例临床所见及家庭调查的7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男女各7例。二、年龄:最大46岁,最小11岁,20岁以下6例。三、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1。四、X线检查:共7例,1例因脊椎严重畸形,房室大小难以判断未列入统计外,其余6例心脏增大者5例(83.3%),心胸比例均大于0.5:1,实测心脏表面积较预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我院收治的3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对HOCM心电图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小川 《医学综述》1999,5(1):45-46
<正>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n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以心室间隔的上部呈非对称性地向左心室突出的肥厚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肥厚,表现为多样的临床症状,其决定于左心室流出道的压力阶差的程度,是青少年,特别是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呈家族性发病,也可呈散发性发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1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邓绪乐患者,男,26岁,厨师职业。于1996年6月17日下午3时在工作中忽然倒地不省人事,半小时左右送来我院急诊科,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双瞳散大,虽给抢救仍无效宣布死亡。生前无疾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一家族四代57人中24例患家族性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17/24例有程度不等之症状与体征,21例心电图明显异常,13/15例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增厚,室间隔/左室后壁厚比≥1. 3∶1,无二尖瓣收缩期异常前向运动。并就其诊断、类型、心电图表现及遗传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tive cardiomypathy HO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一种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异常肥厚,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此型患者很少有正常心电图表现,为此,我们对我院1997年以来住院确诊的36例HO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HSS)在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少见。1961年Morrow等[1]首次报道切除部分肥厚的心室间隔肌肉组织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我科自1984年5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6例IHSS病人,施行切除部分肥厚心室间隔肌肉5例及切除部分肥厚心室间隔肌肉和施行二尖瓣替换术1例,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女5例,男1例,年龄25~53岁,平均38.8岁。主要症状: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头晕、晕厥明显加重。经服用心得安、消心痛、异博定治疗不能控制。体检:胸骨左缘3~4肋…  相似文献   

16.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临床较少见而易误诊。 1993~ 1999年 ,我院共收治 31例 ,作者对 31例 (HOCM)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38~ 69岁 ,平均 54岁。多有活动后气短、胸闷、头晕或晕厥等症状。诊断依据 :①超声心动图示心室间隔肥厚 ,心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 >1.3∶1。右心室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2 .70kPa ,SAM征阳性。②心尖肥厚型 ,肥厚限于心尖 ;③乳头肌肥厚型 ,乳头肌肥厚并突入心腔 ,心室造影示腔内“葡萄状”充盈缺损。本组病人超声心动图均符合前述标…  相似文献   

17.
李军丽 《中原医刊》2006,33(16):18-19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8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84例(95.5%);伴ST段压低57例(64.7%),T波异常倒置45例(51.1%);左室大和高电压38例(43.2%);心电轴左偏32例(36.4%);异常Q波25例(29.5%);P波时限增宽23例(26.1%);右侧前导联r波递增序列异常22例(25%);合并心房纤颤7例(7.9%);QRS时限>0.12 s,伴束支阻滞或室内阻滞3例(3.4%);心电图正常4例。结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奇  沈卫峰  张瑞岩 《上海医学》2003,26(3):226-226
患者男 ,6 0岁。因反复饱餐、活动后胸痛 2个月 ,加重1周于 2 0 0 2年 8月首次入院。追问病史有高血压史 2 0余年。心电图示 :左室肥厚 ,ST T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左房内径为 4 9mm ,室间隔厚度为 2 2mm ,左室后壁厚度为18mm ,主动脉瓣下压力阶差为 6 1mmHg(1mmHg =0 .133kPa)。经美托洛尔 (2 5 0mg/d)、维拉帕米 (30mg/d)及福辛普利 (蒙诺 ,10mg/d)治疗后胸痛症状好转后出院。2 0 0 2年 11月因胸痛症状加重再次入院 ,考虑药物治疗无效而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术前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 73mmHg(静息状态 ) ,选用右前…  相似文献   

1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比较少见。我院遇见一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调查其家族中连续三代患病。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先证者(Ⅲ_2)女性,21岁,以心悸、心前区闷痛,头晕二年余,晕厥二次,于1988年9月15日就诊。无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2℃,,呼吸18次/分,脉博86次/分,血压14.7/9.3kpa(110/70mmHg)。心界正常,律整,心率86次/分,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心尖内侧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瓦氏动作时杂音轻度增强,不伴有收缩期震颤。  相似文献   

20.
张璇  汤圣兴 《医学综述》2012,(19):3213-3215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其猝死率高,为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治疗HOCM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十余年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并且已成为治疗HOCM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主要对HOC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