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得的婴儿脐带血抗百日咳杆菌 Ig G抗体浓度几乎与母体水平相同。至4月龄 ,多数婴儿已检不出抗百日咳毒素 (PT)或丝状血凝素抗体 ,较高水平的母体抗PT抗体与婴儿对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而非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较低抗 PT抗体应答有关。这些研究提示 ,母体免疫能为新生儿提供早期保护作用 ,从而使 2、4和 6月龄初免程序能诱生更持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百日咳:母体免疫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得的婴儿脐带血抗百日咳杆菌IgG抗体浓度几乎与母体水平相同。至4月龄,多数婴儿已检不出抗百日咳毒素(PT)或丝状血凝素抗体,较高水平的母体抗PT抗体与婴儿对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而非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较低抗PT抗体应答有关。这些研究提示,母体免疫能为新生儿提供早期保护作用,从而使2、4和6月龄初免程序能诱生更持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迄今 ,疫苗的研制仍以传统的方法进行 ,例如 ,细菌毒素用传统的化学方法脱毒。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几种细菌毒素的结构 -功能关系有了很好的认识。有赖于此 ,细菌毒素的遗传减毒成为可能。依此方法 ,已产生了遗传脱毒的百日咳毒素 ( PT)。这种分子在婴儿中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效力 ,现已成为百日咳无细胞菌苗 ( Pa)的组分。相同的细菌毒素分子脱毒策略已应用于霍乱毒素 ( CT)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 L T)。当去除毒性的毒素突变体与几种抗原结合接种于粘膜部位时 ,突变体表现出高度的免疫原性和强烈的佐剂性。这些成功的结果表明 ,研制更强有力、更安全的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杆菌所产生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唯一不受争议的抗原成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试图开发与PT有关的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细菌疫苗和DNA疫苗.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青少年接种单剂抗原减量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德国美因茨大学的Knuf等进行了公开、非随机、多中心研究。受试对象为123名11~18岁健康青少年,女性66名,男性57名,所有受试者之前均未接种过百日咳疫苗,无百日咳病史,且血清抗百日咳毒素(PT)抗体水平〈20EU/ml。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两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试验的血清学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粘附素、菌毛和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高与百日咳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与仅含有百日咳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组分的菌苗相比,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越多,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7.
百日咳黏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日咳黏着素(pertactin,PRN)是所有有毒力的百日咳杆菌产生的一种非纤毛性凝集原,存在于菌体外膜上,属于自主转运蛋白.它能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已经成为百日咳组分疫苗的重要抗原成分.近年来许多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均有百日咳发病率增高的报告,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百日咳杆菌的一些抗原(百日咳毒素、PRN、凝集原)型别的转换导致疫苗保护效果的下降.此文就PRN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及纯化工艺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吴燕  卫辰  王丽婵  晁哲  马霄 《中国药事》2023,(9):1047-1053
目的:用一种组分百日咳疫苗残留毒性的体外替代检测方法,更稳定和客观地评价疫苗成品的生产一致性。方法:验证直接定性法和间接定量法2种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簇集试验方法,分别对6个国内外厂家的10种组分百日咳疫苗产品毒性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并使用百日咳毒素参考品将体外法与小鼠组胺致敏试验进行桥接和初步评价。结果:体外定量试验的灵敏度为0.0026±0.0003 IU·mL-1,几何变异系数为13%,体外定性试验的灵敏度为0.0067±0.0016 IU·mL-1,几何变异系数为24%,组胺致敏试验的灵敏度为3.3 IU·mL-1;所有样品的体外定性结果均为阴性,小鼠组胺致敏试验结果均合格,体外定量结果与小鼠组胺致敏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37,P<0.05)。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使用 CHO细胞簇集试验方法检测百日咳疫苗成品,并进行了初步评价。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小鼠组胺致敏试验,可应用于百日咳疫苗毒性及毒性逆转检测。该方法需要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和数据积累,以达到完全替代动物实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迄今,疫苗的研制仍以传统的方法进行,例如,细菌毒素用传统的化学方法脱毒。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几种细菌毒素的结构-功能关系有了很好的认识。有赖于此,细菌毒素的遗传减毒成为可能。依此方法,已产生了遗传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这种分子在婴儿中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效力,现已成为百日咳无细胞菌苗(Pa)的组分。相同的细菌毒素分子脱毒策略已应用于霍乱毒素(CT)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两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试验的血清学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粘附素,菌毛和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高与百日咳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与仅含有百日咳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系组分的菌苗相比,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越多,百日咳无细菌菌苗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联合疫苗与多价疫苗研制过程中 ,抗原总量的增加可能是个问题 ,制备高效抗原可使疫苗的抗原含量减至最小。研究发现弱抗原性抗原经化学交联后能诱生抗体。为此作者在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中研究了化学交联抗原组成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效力。  作者将百日咳杆菌 Tohama株在改良的S- S液体培养基中静止培养 5天后 ,取上清液提纯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 ( FHA)、百日咳毒素 ( PT)、百日咳 6 9k Da外膜蛋白( PRN)。然后将上述三种抗原以 9∶ 2∶ 1的蛋白比混合 ,加入 2或 50 m M 1 -乙基 - 3- ( 3-二甲胺基丙基 )碳化二亚胺 ( EDC)和 0 …  相似文献   

12.
 百日咳毒素是百日咳杆菌重要的保护性抗原,经化学方法脱毒成为百日咳类毒素后制成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具有残余毒性和毒性逆转的可能性,所以建立特异性毒性检测方法对于保证APV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此文就国内外APV特异性毒性检测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并结合近几年国外研究的毒性检测新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百日咳杆菌毒素(PT)是目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的主要保护性成分,其中PT的S1亚单位又是其主要的功能性亚基,具有免疫保护活性和多种毒性。在对多个S1突变体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后发现,其中的一个S1的双位点突变体(PTX-9K/129G)在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PT的毒性,有望成为理想的百日咳疫苗候补抗原。  相似文献   

14.
联合疫苗的研制是现代疫苗研究的一大趋势 ,其中已应用的、最成功的疫苗之一是DTP。然而对百日咳全细胞菌苗安全性的担忧使该菌苗的可接受性下降 ,同时亦促使新型、安全有效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研制。遗憾的是这些新菌苗的价格远高于原有的菌苗。为此作者研究了产生含破伤风毒素(TTX) C片段和百日咳毒素 S1亚单位的杂交蛋白 S1 - TTC的重组卡介苗 (BCG)代替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可能性S1 - TTC可由两种不同的表达系统产生 ,在第 1种系统 (p EN0 0 4表达系统 )中 ,是在BCG85 A抗原启动子和信号肽的控制下产生的 ,而在第 2种系统 (p …  相似文献   

15.
百日咳毒素 ( PT)是百日咳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由 5个亚单位组成 ,S1亚单位具有酶活性 ,而 S2~S5亚单位参与靶细胞的结合。研究发现抗 S1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预防百日咳杆菌感染 ,源自S1亚单位的重组蛋白和合成肽能诱导机体产生抗PT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提示 S1亚单位能用于百日咳疫苗的研制。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 Kamachi构建了编码 PT S1亚单位的 DNA质粒 ( pc DNA/S1 ) ,并评价了其在小鼠中诱导抗 PT或百日咳杆菌攻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用基因枪将 pc DNA/S1质粒或 pc DNA质粒射入 BALB/c小鼠皮内 ,分别于 0…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毒素在百日咳的发病机理及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它由具有酶活性的A亚单位和无毒的B低聚物组成。本文证实B低聚物能诱导小鼠产生对百日咳天然毒素的免疫应答,并对百日咳毒素的实验性攻击具有防御作用。作者把百日咳毒素溶于含3M尿素、1%3-[(3-胆胺丙基)-二甲氨基]-1-丙烷磺酸盐和100μM三磷酸腺苷(ATP)的10mM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放置15分钟后混合于羧甲基琼脂糖凝胶中,室温放置15分钟后装于层析柱,用磷酸钠缓冲液洗下不与羧甲基结合的A亚单位,再以6倍体积的缓冲液洗涤,  相似文献   

17.
为了捉高百日咳菌苗的安全性,在研制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又采用DNA重组技术,研制百日咳灭活毒素,全毒素与类全毒素已能在体外装配,并已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Keogh(1947年)最早报道百日咳杆菌具有凝集各种动物红细胞的血凝素。Arai等(1976年)进一步指出I相百日咳杆菌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血凝素,即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血凝素和丝状血凝素。两者都是具有保护性的蛋白质抗原。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学者证明,I期百日咳杆菌有许多抗原,毒素和毒素样成份,包括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腺苷环化酶、不耐热毒素、脂多糖和气管细胞毒素等。其中LPF和FHA两种蛋白可能有重  相似文献   

19.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由5个亚单位组成,S1亚单位具有酶活性,而S2~S5亚单位参与靶细胞的结合。研究发现抗S1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预防百日咳杆菌感染,源自S1亚单位的重组蛋白和合成肽能诱导机体产生抗PT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提示S1亚单位能用于百日咳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能迅速和准确地测定百日咳毒素(PT)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制造、纯化和检定百日咳菌苗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和比较了两种测定百日咳毒素(PT)含量的ELISA法。在试验中制备了此两种夹心法所需要的多克隆兔抗百日咳杆菌抗体(RaBp)和鼠单克隆抗PT抗体(Mca PT)。被测定的材料为经纯化的或未经纯化的百日咳抽提液,其方法是依次用5%饱和度和含15mM磷酸钠的1M NaCl(pH8)浓缩和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