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命名为“艾毒”最为合适,属“疫毒”范畴。“艾毒”之“艾”取自艾滋病病名,艾毒之“毒”,包括疫之为毒、邪之甚为毒,邪结化毒、致病特点与“毒邪”相符等内涵。艾滋病的中医病名称为“艾劳”较符合客观实际。“艾劳”归外感类,属“疫病”范畴。“艾”取自艾滋病病名,“劳”为虚劳,明确了艾滋病元气亏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的基本病机,并有病深难治、预后不良之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精抗艾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芪精抗艾胶囊、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6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改善,2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芪精抗艾胶囊能明显升高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下降病毒载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艾泰定”抑制病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药复方制剂“艾泰定”在动物体内体外对病毒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体内外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有抑制作用,体外对HIV-1有抑制作用,猴体内对SIV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成药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患者59例,在治疗5年后,对本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CD4 T淋巴细胞、舌象、体质量、生存质量评定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9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有效率83.22%。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艾康胶囊艾滋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艾康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河南省885例艾滋病患者,采用益艾康胶囊为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治疗,口服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周期48个月,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感冒次数、Karnovsky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Karnovsky评分及体重升高、感冒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载量下降加稳定者占84.8%,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逐年下降.结论 益艾康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机会性感染,降低病毒载量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对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名称进行命名,使之统一和规范,这是科研及临床的现实需要。命名的原则应遵循独有性、区别性、准确性等原则,科学地体现出本病病因的特殊性。作者在进行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初步认为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名称命名为“艾毒”或“艾邪”较好,其中以“艾毒”最能体现艾滋病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述基于“艾毒伤元”理论假说的临床调查表的构建方法和效果.方法 围绕“艾毒伤元”理论假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证素为核心,对假说的理论内涵进行分解,设置优选条目,建立调查表,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设置优选了以证素为基础的调查条目四十余条,并结合艾滋病病期设置5个调查表,开展临床调查,显示效果良好.结论 以证素为基础,对“艾毒伤元”假说进行分解,构建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调查表,方法可行,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艾泰定”的免疫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中草药复方制剂“艾泰定”在动物体内外免疫激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对鼠腺细胞、人T淋巴细胞有明显激活作用;体内对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有明显活活作用;对白介素II、干扰素有诱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HIV/ AIDS患者47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连续观察3年.观察患者体重、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方案能增加患者体质量(P<0.01);减少症状体征积分(P<0.01);提高生存质量(卡诺夫斯基积分)(P<0.01);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1).结论 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CD4+计数,延缓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带毒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病例,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佐证"艾毒伤元"理论。方法:采用流行性病学调查设计和现场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艾滋病发热病例和非艾滋病发热病例各40例。结果:两组在壮热、潮热头身困重、易患感冒、盗汗、气短、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佐证了"艾毒伤元"理论,初步探讨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是艾毒伤元,导致气虚、血虚、阴虚等而发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拟抗艾排毒方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对HIV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HIV/AIDS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HAA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抗艾排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173例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7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药制剂益艾康胶囊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个月,观察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中药具有一定的提高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提高CD4/CD8比值,延缓CD4淋巴细胞下降的作用。结论:中医药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减缓其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巍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13-2515
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容易并发一些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死亡.西医治疗艾滋病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所用药物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仍持续存在,长期应用产生的药物耐药性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问题使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受阻.艾滋病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发热是艾滋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学治疗发热类疾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认为“艾毒”之邪为本病发病之源,透邪之法可贯穿艾滋病发热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健脾祛湿法治疗艾滋病B、C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艾滋病B、C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血、健脾祛湿法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则服用中成药益艾康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感冒次数及体重变化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药益气养血、健脾祛湿法治疗AIDS(B、C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县人口计生局把防艾工作做为当前维护人口安全的重要任务,利用计生防艾网络健全服务面广.县计生服务能力强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把防艾融于人口主生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全面开展艾滋病的大众宣传、CTC、母婴阻断等各项防艾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控制艾滋病压我县的育龄人群中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恐艾症的发生原因、身心危害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惠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的236例恐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愿咨询检测(VCT),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治愈人数为88例(7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T对艾滋病患者临床预后佳,可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8例,痊愈42例(72.5%)、显效14例(24.1%)、无效2例(3.4%),总有效率为96.6%.表明针刺加艾箱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伏邪的致病特点--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特征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 (简称AIDS)以来 ,该病与日俱增 ,成为二十世纪的“人类新瘟疫”、“超级癌肿”。艾滋病来势急 ,发展快 ,传染性强 ,死亡率高 ,以至于人们谈“艾”色变。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尚未出现症状者 ,其发病特征与祖国医学文献中之“伏邪”类似。本文拟从伏邪致病的特点探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的过程 ,望高明贤达斧正。1 “伏邪”实质伏邪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 ,邪气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的温病 ,如春温、伏暑。它是与感受当时之邪即时而发的新感温病相对而言的。伏邪学说 ,始自晋·王叔和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当代危害人类生命安全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该病的猖獗肆虐而被冠以“二十世纪瘟疫”、“现代黑死病”、“最大绝症”、“超级癌症”、“死亡代名词”等称呼。艾滋病之所以如此肆虐,是基于人类面临着外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内环境——人体“稳态”损害的状态。在“适者生存”、“优者胜”的规律下,艾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的出现,确实使人们有一种恐惧感,生怕艾滋病会在不知不觉中光顾自己。特别是在标榜性解放、性自由的美国,人们更是谈“艾”色变,由此暴发了拥有一个性伴侣,反对性解放、性自由的示威游行。事实上,艾滋病的传播是有路可寻的,一般其传播途径有五种: (1)同性或异性的性接触。艾滋病患者或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HIV阳性)与健康人发生性行为,可以通过体液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健康者。这种情形在性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