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与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了解Ⅰ型糖尿病(DM)是一种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胰小岛淋巴细胞浸润、循环中出现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1]。而Ⅱ型DM则是在胰岛素(Ins)抵抗伴Ins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基础上发生的[2]。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成年发病、起病时表现类似Ⅱ型DM的病人也有上述自身抗体,提示病人体内有慢性自身免疫性胰小岛炎。由此提出“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概念[3]。本研究通过测定磺脲类药物(SU)继发失效的成年DM患…  相似文献   

2.
063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预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英]/TuomilehtoJ…∥Lancet.-1994,343(8910).-1383~138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时,胰腺β细胞呈渐进性破坏。利用胰岛细胞抗体(ICA)、自身胰岛素抗体(I...  相似文献   

3.
IA-2β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种重要胰岛细胞自身抗原,是引发1型糖尿病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针对两者的自身抗体存在于半数以上的新诊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A-2、IA-2β及其抗体检测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预测和早期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L-精氨酸(L-ARG)或葡萄糖(GLU)刺激法,对42例发病年龄25岁-39岁之间的糖尿病酮症(DK)和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胰岛β细胞对LARG刺激虽有一定的反应性,但胰岛素和C肽分泌峰值明显低于正常人,随病程工逐渐降低,经良好控制血糖和其它代谢紊乱后,Ins和C肽分泌峰值有所提高。GLU胰β细胞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治疗后也无明显提高;(2)病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脱羧酶与Ⅰ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脱羧酶与Ⅰ型糖尿病杨文,周智广谷氨酸脱羧酶(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酶,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及肝、脾、睾丸等组织中,是神经系统疾病僵人综合征(stiffmansyndrome)的自身抗原。在胰岛β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将325例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胰岛素(LNS)分泌缺乏及非INS分泌缺乏两组,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县岛细胞坑体(ICA)、胰岛素抗体(IA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比较其相关性。结果两组ICA、GAD、Ab阳性率、酮症发生率及体重指数有显著性差异。证明ICA、GAD-Ab可作为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研究ICA、64KDAb、IAA对1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预测价值,对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非糖尿病一致亲属与普通人群中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测定。方法 ①胰岛细胞抗体和各氨酸脱羧酶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②血清胰岛素自身抗体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ICA、64KDAb、IAA在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64KDAb阳性率高于ICA、IAA。结论 64KDAb较ICA、IA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预示1型糖尿病的标志。ICA、64KDAb1、IAA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3243 位点 A→ G 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 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 例随机收集的1 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 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 G A D) 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 例该点突变(0 .86 % ) ,48 例 G A D 抗体阳性(58 .5 % )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突变携带者 G A D 抗体阴性,其家系成员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方式,但均表现为胰岛素缺乏。结论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异常所致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可能与自身免疫胰岛炎无关,而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9.
064 白介素-I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英]/Mandrup-PoulsenT∥Diabetologia.-1994,37(supp2).-S42~43目前,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普...  相似文献   

10.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认识,本研究比较了LADA2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7例(儿童发病21例、成人酮症发病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轻至中度30例、重度8例)及正常人42例的临床、空腹血糖、血浆C肽水平及HLA-DQA1、-DQB1链基因频率,提出LADA的特点及诊断要点为:(1)20~48岁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下降快,体重指数(BMI)≤25,空腹血糖≥16.5mmol/L;(2)空腹血浆C肽≤0.4nmol/L,早晨空腹100g馒头餐后1小时或(和)2小时C肽≤0.8nmol/L;(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4)HLA-DQB1链第57位点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易感基因)。第(1)点是基本临床特点,加上第(2)、(3)、(4)点中任何一点就考虑诊断LADA,尽早采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使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保护受自身免疫破坏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防止糖尿病眼、肾、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051 在某些无临床尿崩症表现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患者中可检出血管加压素细胞抗体[英]/DeBellisA…∥ClinEndocrinol.-1994,40.-173~177研究表明,在1/3特发性尿崩症(DI)患者中可检出血管加压素细胞抗体(AV...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机制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DDM患者的淋巴细胞出现多种异常,影响了细胞凋亡过程。其中有的针对胰岛β细胞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受损,使免疫耐受丧失,导致IDDM的发生;相反,有的T淋巴细胞具有自发凋亡倾向。B淋巴细胞存在CD95表达缺陷,引发了针对胰岛β细胞特异的B淋巴细胞凋亡受阻。由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的IL-1、TNF等细胞因子,通过NO介导使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这在IDDM胰岛β细胞最初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IDDM患者体内IgM自身抗体通过Ca内流,增加介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1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分布、出现时间及与儿童期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自1989年始,德国对1353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进行了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称为Babydiab,共历时8a。本文则是对其研究结果做一初步总结。实验设计与方法 观察对象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其中父亲为糖尿病患者的儿童为467例,母亲患糖尿病的儿童871例,父母均为糖尿病者15例。自出生时、9个月、2岁、5岁和8岁分别取静脉血进行抗体测定,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s)、胰岛素自身抗体(IAAs)、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IA2As)、谷氨酸…  相似文献   

14.
胰岛淀粉样蛋白(LA)是2型糖尿病(DM)人的胰岛特征性病理改变,其主要成分为胰岛淀粉样蛋白肽(LAPP),LA的形成可能与胰岛B细胞蛋白内切酶活性降低有关。临床研究提示IA沉积和胰岛素分泌下降相关,在DM动物的发生过程中IA出现先于血糖升高。实验研究发现IA原纤维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此外,LA沉积还可减少胰岛血供和直接侵害胰岛细胞,损伤胰岛功能。因此,LA在2型DM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义。结果表明1.被诱导的抗ds-DNA、ss-DNA抗体主要是1gG,其次才是lgM型,偶见1gA型。2.被诱导的抗DNA、组蛋白自身抗体主要是IgM型和IgG型。3.IgM类抗DNA自身抗体和IgG类同时出现,这和前者产生细胞可能是后者产生细胞的前体这样一种推论矛盾。4.IgG、IgM抗ds-DNA抗体高峰和阳性率导以抗98-DNA抗体,提示正常B细胞库中对ss-DNA的免疫耐受更完全,识别ds-DNA的B细胞克隆数量多和/或轻易被选择活化。5.本文表明43KD优势抗原是空弯菌感染诱导自身免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的关键性致病分子之一,为感染因子HSP诱导自身免疫病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致糖尿病药物对胰岛β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沈新明,苏清芬,张镜如目前对四氧嘧啶(ALL)、链脲佐菌素(STZ)和白细胞介素I-β(IL-1β)对胰岛β细胞急性作用机制不明。由于β细胞的放电与胰岛素分泌相耦联,能较好地反映胰岛素的即时分泌,因此本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新近发现的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临床意义。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新近发现的糖尿病中的一个亚型,以胰岛β-细胞在遗传与环境多种因素参与下缓慢、进行性损伤直至功能衰竭为特征,目前一般以人胰岛细胞抗体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成年起病的NIDDM为诊断标准,而对临床上疑为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抑制自身免冯进展保留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可防  相似文献   

18.
α—干扰素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α-干扰素(IFN-α)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机制,应用IFN-α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培养系统,观察在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下,6例正常人和9例AITD患者的T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发现IFN-α对体外的T淋巴细胞呈普遍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抑制性T细胞(CD8/CD11b)亚群表现的尤为显著。IFN-α的这种抑制和刺激作用同样表现在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不具有选择性。根据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调节平衡学说,临床应用IFN-α诱致的甲状腺自身免疫作用可能与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有关。IFN-α有刺激B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作用,而B细胞、巨噬细胞功能的亢进可能也是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甲亢患者血清胰岛素抗体RIA测定与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亢患者血清胰岛素抗体RIA测定与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杨开福,孙星达,沈树标,章宏图1972年Hirata报告了首例Graves病(甲亢)患者在他巴唑(MMI)治疗过程中出现空腹低血糖和胰岛素自身抗体(胰抗体)─—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  相似文献   

20.
胰岛自身抗体对Ⅰ型糖尿病诊断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uyang L  Wang J  Zhu X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0):674-676
目的 探讨免疫指标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Ab)与胰岛细胞抗体(ICA)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Ⅰ型糖尿病104例,正常对照102例,用放射配体分析法检测GAD65-Ab,ELISA法检测ICA;用受试者运筹特性(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比较二者的诊断效率。结果 (1)GAD65-Ab最佳界值0.30,ICA最佳界值0.45。GAD65-Ab、ICA、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