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复制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对照(control)组,单纯缺血(ischemia)组,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组脑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以NO2^-/NO3^-代表NO的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NO2^-/NO3^-,iNOS,MDA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内有大量的NO、ONOO^-产生,脂质过氧化增强,ONOO^-参与介导了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peroxynitriteanion ,ONOO-)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造成肠缺血模型 ,测定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 氨基胍及缺血再灌注 氨基胍组的肺组织学变化以及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NO-2 /NO-3 含量变化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Osynthase ,iNOS)及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 ,NT)的变化。结果肠I/R后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征象。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MDA和NO-2 /NO-3 的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SOD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且出现大量iNOS及NT阳性信号。缺血再灌注组 AG组肺组织MDA和NO-2 /NO-3 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 ,SOD活性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 ,NT阳性信号减弱。结论肠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有大量NO和ONOO-产生并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血管反应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离体灌流肾(isolated perfused k idney,IPK)技术观察肾缺血再灌注(ischem ia reperfusion,I-R)后肾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反应性的改变;观察应用氨基胍(am inoguan id ine,AG)阻断内源性NO生成对肾I-R大鼠IPK肾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以及给予外源性ONOO-后大鼠IPK肾血管反应性的改变。结果I-R后IPK肾血管对NE的缩血管反应性和对Ach的舒血管反应性都有明显降低,I-R5h较I-R1h进一步降低(均P<0.01)。ONOO-(40μmol.L-1)与veh ic le相比则显著降低IPK肾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均P<0.01)。AG I-R1h组大鼠IPK肾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与NS(生理盐水) I-R1h组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AG I-R5h组大鼠肾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较NS I-R5h组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ONOO-在肾I-R所致的肾血管反应性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热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处理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脑缺血10 min再灌注后12 h时脑组织内HSP70的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活力。结果:热处理组的SOD活性及HSP70蛋白的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热处理诱导产生的HSP70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热处理可能是通过HSP70清除脑组织自由基和修复脑组织损伤蛋白质,进而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NO、ONOO-在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在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灌流肾(isolated peffused kidney,IPK)技术观察肾I-R对菊粉清除率(Cin)、尿钠排泄指数(FENa)、肾血管阻力(RVR)的影响;阻断内源性NO生成对肾I-R所致的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外源性直接给予NO供体硝普钠(SNP)、ONOO^-对大鼠IPK肾功能的影响。[结果]①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IPK肾血管阻力(RVR)明显增大(P〈0.05),IPK的Cin降低(P〈0.05),肾I-R后IPK的FENa有较大幅度的增加(P〈0.05)。②SNP能够使健康大鼠IPK的RVR降低、Cin增加和FENa增大(P〈0.05)。而ONOO^-使RVR增高、Cin降低和FENa增加(P〈0.05)。③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使大鼠IPK的功能I-R后5 h RVR降低、Cin增大和尿钠减少(P〈0.05);而应用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加重了肾I-R大鼠IPK肾机能的损伤,I-R 1h和I-R 5h均出现了RVR增大、Cin降低和尿钠排泄增多(P〈0.05)。[结论]肾I-R所致NO大量生成后产生的ONOO^-损伤了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如何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的脑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乳酸化修饰作为一种全新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乳酸可通过组蛋白乳酸化表观遗传修饰对转录进行调控,进而将细胞代谢与基因调控相关联,在不同疾病中发挥作用。本综述详细探讨了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氧化应激生成的超氧阴离子与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反应生成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通过硝基化作用修饰多种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并且可以氧化损伤多种蛋白分子,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故有针对性的抗氧化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针对这一途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梗死侧大脑半球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方法:运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采用液体闪烁法检测NOS活性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海马CAI区梗死灶体积,并运用t检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缺血2h后,NOS活性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1),腹腔注射L-硝酸精氨酸(L-NA,60mg/kg)后,NOS活性显著降低,海马CA1区梗死灶体积缩小(P<0.01)。缺血再灌注2h后,NOS活性和缺血2h时相比再次增高(P<0.01),注射L-NA后,NOS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海马CA1区梗死灶体积扩大(P<0.01)。结论:NO可能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又对缺血后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脑是临床上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时主要受损的器官,损伤后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延胡索乙素对神经系统可以发挥多种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心肌和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挥作用.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此药,本文就延胡索乙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在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75只雄性沙士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未予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后开放造成I/R;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I/R前60min吸入1.2%~1.5% ISO 30min;AG ISO组:腹腔内注射AG200mg/kg,30min后同ISO组;氨基呱组(AG组):I/R前30min注射AG。再灌注24h,取鼠前脑,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游离Ca2 浓度和MPTP开放程度。结果在I/R组和AG组,线粒体明显肿胀、Ca2 浓度增加及MPTP大量开放,AG ISO组,部分线粒体未见明显损伤,部分线粒体损伤较明显;Ca2 浓度高于SHAM组和ISO组,而MPTP的开放明显高于ISO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异氟烷预处理对沙士鼠脑I/R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黄素(riboflavin)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核黄素干预组(RBF组) ,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缺血区心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 与IRI组相比,RBF组在缺血后各时点血清中NO含量升高明显(P <0 .0 5 ,P <0 .0 1) ,心肌组织匀浆中各型NOS检测结果示:RBF组cNOS的活性较高,与IRI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 核黄素对再灌注损伤干预作用的部分机制是通过保护冠脉血管内皮,维持cNOS活性,增加NO的释放,从而对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每组15只。L-Arg组、AG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后,L-Arg组按500mg·kg-1腹腔注射1mLL-Arg注射液;AG组按100mg·kg-1术后腹腔注射1mLAG注射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腹腔注射1mL灭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后12、24、72h大鼠行为学改变,血清中NO浓度和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24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高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缺血再灌注12h的N0含量显著升高(P<0.05),AG组缺血再灌注24h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12和24h,AG组的NO含量均显著低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的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L-Arg组iNOS阳性细胞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低于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O和NOS的表达随时间动态变化,且NO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L-Arg、AG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全脑缺血 2 0min后再灌注大鼠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84只 ,体重 (2 2 0± 2 0 )g ,随机分为对照组 (12只 )和缺血组 (72只 ) ,后者设 8、2 4、48、72、96、16 8h 6个时相点。参照Pulsinelli等的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 2 0min再灌注模型 ,于再灌注后 8、2 4、48、72、96、16 8h活杀取血及海马组织 ,对照组施行麻醉及手术 ,但不缺血 ,观察 72h后取血及海马组织 ,测定血清NSE、海马NO含量及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 (Pyramidalneuron ,PN)密度。结果 ①海马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 48h明显升高 ,72h达峰值 (与对照组比较P均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96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16 8h降至接近对照组 ;②缺血组各时相点血清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均 <0 .0 1) ;③缺血组海马CA1区PN密度呈明显的逐渐减少趋势 ,自 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后 16 8h仅为对照组水平的 2 2 .8% ;④缺血再灌注后海马NO含量与血清NSE水平的变化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r =0 .90 2 2 ,P <0 .0 1)。结论 NO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引起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DND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 (EAA)、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 30min后再灌注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间 (1h、6h、2 4h、4 8h和 72h)脑组织EAA、NOS和NO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 1hEAA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 ,以谷氨酸最为明显 ,随后逐渐下降 ,2 4h达正常水平。NOS和NO于再灌注后1h即升高 (P <0 .0 5 ) ,2 4h达最高水平 (P <0 .0 1) ,72h降至正常。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EAA、NOS和NO含量发生变化 ,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海马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1 d、2 d、3 d、5 d、7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NO含量。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再灌注1 d时呈大致正常条带,2 d、3 d呈“梯状条带,”5和7 d出现了代表部分神经元坏死的涂抹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1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明显增加,再灌注3 d时凋亡率达高峰,随后凋亡率逐渐下降,7 d时大致达正常水平;海马组织中NO含量于再灌注后2 d明显升高,3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7 d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NO含量均于再灌注3 d时达高峰,7 d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NO增多可能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