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岩 《中医正骨》2008,20(11):82-82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能有效地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肱骨头置换术后康复目的是重建肩关节的功能,只有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是恢复肩关节良好功能的关键。自2004—2006年作者对3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了康复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我科2002年~2003年对3例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骨折中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为4%~5%,多见于老年人群,年龄〉50岁的女性发生率高。选择人工肱骨头置换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仍存争议。临床医生最终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患者骨折移位程度、骨质情况、远期出现缺血坏死可能等因素来决定手术方法。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6例创伤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和术后的康复指导,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厉驹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52-652
肱骨近端粉碎性三、四部分骨折,往往需要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而且更强调早期的对症处理及术后肩关节的功能锻炼。笔者自2002年1月~2005年5月间对23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术后予内服活血止痛汤结合功能锻炼,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假体置换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了解2种方法的临床适应证。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分别进行锁定钢板固定和假体置换,术后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优良率分别为80%和84%,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虽然在总体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年龄偏大,骨质较疏松,肱骨头粉碎严重,对肩关节活动度要求不是太高,并无骨水泥禁忌证者可采用假体置换,相反则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假体置换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了解2种方法的临床适应证。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分别进行锁定钢板固定和假体置换,术后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优良率分别为80%和84%,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虽然在总体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年龄偏大,骨质较疏松,肱骨头粉碎严重,对肩关节活动度要求不是太高,并无骨水泥禁忌证者可采用假体置换,相反则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3部分、4部分骨折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骨水泥固定假体,复位大、小结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1例中19例获10个月以上随访,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异位骨化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0%。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明显骨质疏松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精确安装假体,对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术后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肩关节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上肢肌力评分、总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肩主动前屈上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6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3.08%。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能有效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提供肩关节早期活动,获得良好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雪宁  刁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35-136
目的:探讨中西医护理在肱骨头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运用中西医护理方法对肱骨头置换的患者从情志、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辨证施护。结果:术后10例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随访6-8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能参加负重工作。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肱骨头置换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53 ~88岁,中位数73岁;左侧7例,右侧1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12例,合并肩峰骨折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腋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4d.术后进行系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5年;疼痛均缓解,肩关节功能均改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前曲70°~150°,中位数110°;后伸18°~70°,中位数40°;外展60°~ 130°,中位数81°;外旋20°~40°,中位数22°;内旋可达臀部至T10水平.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均无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感染及假体松动、断柄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但要求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精准,以确保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以右肱骨上段软骨肉瘤瘤段切除右肱骨头及肱骨干上段假体置换术后10年,肩关节脱位,活动受限1年,皮肤破溃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因右肱骨上段软骨肉瘤,于某肿瘤医院行右肱骨中上段切除,人工肱骨头及肱骨中上段假体置换术.术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1年前发现右肩关节逐渐脱位,未经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头粉碎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8个月。2例患肩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5°(90~115)°,前屈95°(85~105)°,外旋35°(30~40)°,内旋65°(60~70)°,优良率为83%。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头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左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伴肩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前护理、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等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术前、术后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肩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1]。其适用于难于闭合和手术复位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10例病人施行肩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术后予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7%(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根据实际情况尽早予以相关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和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例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患者术后出现外旋部分受限伴轻度疼痛,2例只达20°,1例达30°,其余12例活动范围满意,旋转均达健侧的50%以上,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所有病例无脱位、感染和肩关节不稳定出现。结论积极地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击肩关节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却极为少见,合并骨折更为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也可见于癫痫发作、电休克治疗、电击过程,发生率占肩关节脱位的1%~4%,由于临床查体及个人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其漏诊、误诊率较高。有报道称误诊率可高60%,有“诊断的陷井”之称口。笔者接诊1例电击伤致肩关节后脱位并肱骨头骨折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及总结经验,对其分类及诊疗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脱位机制,进一步了解后脱位,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是用金属和/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部件来代替患者受损关节、模仿正常关节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减少痛苦的一种替代手术,主要用于肱骨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但肩袖正常、肩胛盂关节面破坏较轻的患者可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现将该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8年6月笔者接诊1例电击伤后导致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过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发现肩关节后脱位并未纠正,随后立即行闭合复位术,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分析肩关节后脱位及其合并伤的发病率、治疗策略、预后情况,介绍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