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改性的临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和抑菌性,为减少继发龋提供新途径。方法向光固化复合树脂中添加质量比为0%、1%、3%、5%、10%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通过机械和超声搅拌均匀后,快速填入模具中固化,研究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性。结果随着T—ZnOw添加量的增加,改性后的临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5%组具有最高值,1%,10%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抑菌率随着T—ZnOw添加量的增加,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提高,其较空白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添加T—ZnOw为5%组的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最高,抑菌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强韧性匹配问题,通过添加ZrO2、CeO2和TiO2制成新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简称GIC—ZCT),并选用纳米纤维素晶须(NCW)增韧。方法测定材料的抗弯强度、粘结强度、显微硬度,并将该复合材料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0d,用Paffenbarger测重法评价材料的溶解性,采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结果在GIC.ZCT中添加NCW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显微硬度、粘结强度均得到提高(P〈0.05),加入1.25wt.%NCW提高最大。GIC—ZCT的溶解率,随着添加NCW质量的增加,其溶解率先增大后减小(P〈0.05)。结论这说明添加纳米纤维素晶须起到一定的增韧作用,提高GIC—ZCT力学性能,对溶解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能满足口腔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添加纳米纤维素晶须(NCW)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IC)的力学性能及溶解率方面的影响。选用NCW为改性材料,分别按质量比0 wt.%、0.5 wt.%、1.0 wt.%、1.5 wt.%均匀混入GIC粉中常规固化,测定了改性后材料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显微硬度、粘结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的断口形貌。并将复合材料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0天,用Paffenbarger测重法评价材料的溶解性。结果表明,添加NCW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弯曲强度和粘结强度均得到提高(P〈0.05),其中加入1.0wt.%NCW提高最大,但压缩强度有所下降(P〈0.05)。随着添加NCW质量的增加,GIC的溶解率先增大后减小(P〈0.05)。这说明添加适量NCW的GIC的弯曲强度和粘结强度得到提高,对溶解性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果为口腔临床改性GIC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计算机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阳性细胞方法在检测GFAP阳性细胞中应用,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代替人工计数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应用正常组、癫痫组以及灵芝孢子粉组三组大鼠切25μ厚冰冻切片,常规GFAP免疫组化染色。人工计数GFAP阳性细胞,同时用Image-Pro Plus分析图片的积分光密度,对比各组间差异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各组间存在差别,结果具有相关性。结论用人工计数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得出的结论也一致,在某些可代替人工技术方法用于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结合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置换术患者101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为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的5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骨水泥固定后关节内喷洒氨甲环酸1 g(10 ml)。术后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男女比例,体重指数,术前血容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有无输血、输血量以及有无症状性静脉栓塞(VTE)发生。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总失血量分别为729.0 ml和1163.0 ml,术后第5天总失血量为915.8 ml和1358.2 ml,总输血量3.1 U和4.2 U,输血率为92.9%和100.0%,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血红蛋白水平(1108 g/L)明显高于对照组(982 g/L)(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159.4±44.4)×109/L和(165.4±45.7)×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菊苣酸调节叉头框蛋白O3(FOXO3)-叉头蛋白M1(FOXM1)信号轴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肺癌细胞顺铂(DDP)耐药细胞A549/DDP,用不同浓度菊苣酸处理后通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不显著降低细胞活力的最大浓度作为菊苣酸的最佳作用浓度。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组、菊苣酸组、菊苣酸+FOXO3敲低组,分组处理后分别采用MTT法、集落生成实验及流式细胞实验测定各组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FOXO3-FOXM1通路、增殖(PCNA)与凋亡(Bcl-2、Bax)相关蛋白表达。将A549/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DDP+空载组、DDP+菊苣酸组、DDP+菊苣酸+FOXO3敲低组,分组处理后分别采用MTT法、集落生成实验及流式细胞实验测定各组A549/DDP细胞增殖及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549/DDP细胞FOXO3-FOXM1通路、增殖、耐药[P-糖蛋白(P-gp)]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空载组A549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菊苣酸组A549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藤黄酸是否能够增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探索其增敏机制。方法: 体 外培养U251细胞,并分成空白对照组、藤黄酸单独处理组、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 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 ROS 水平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 结果: CCK-8法实验中,四组细胞处理24 h后存活率依次为(98.65±3.68) %、(93.58±2.47) %、(66.81±2.39) %和(38.65±4.13) %, 可 以看出联合处理组能够大幅提高对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联合处理组U251细胞凋亡比例为(61.43± 2.58) %,与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的(26.68±1.82) %相比明显增加(P<0.01);藤黄酸和替莫唑胺共同处理后能够上调U251细胞 ROS水平和降低GLUT-3和p-AKT的表达,抑制GLUT-3/AKT信号通路(P<0.05或P<0.01)。结论: 藤黄酸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够 通过上调U251细胞中的ROS水平、抑制GLUT-3和AKT信号通路而增强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支架用钴铬合金进行两种处理(茶多酚人工唾液浸泡和铸造前热处理),研究其浸泡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改变。方法将钴铬合金浸泡于1.25 g/L茶多酚人工唾液中,热处理的钴铬合金浸泡于人工唾液中,长期浸泡后,检测腐蚀速率、表面形貌变化和力学性能等指标。结果热处理组和茶多酚组其耐腐蚀性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而其力学性能无显著变化。结论热处理组和茶多酚组均可提高铸造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且对其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与热处理相比,茶多酚处理相对简单,佩戴义齿的患者在日常的饮茶的过程中即可完成,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与BAG3蛋白剪切的相互关系,以及BAG3蛋白剪切是否依赖胱天蛋白酶介导完成。[方法]选取人MCF-7乳腺癌细胞系,设空白对照组、MG132处理组、Z—VAD处理组和MGl32+Z-VAD联合组。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BAG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Gl32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AG3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但BAG3蛋白剪切体也随之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细胞凋亡率增高fP〈0.05)。同时,应用胱天蛋白酶体抑制剂Z-VAD处理细胞后,BAG3蛋白剪切体消失。[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上调乳腺癌MCF-7细胞中BAG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但BAG3蛋白裂解增强,可导致细胞凋亡增加,这一效应可能依赖胱天蛋白酶介导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霉素与医用胶(ZT508)融合后对阿霉素的缓释作用及对阿霉素、ZT508性能的影响。观察阿霉素在体表肿瘤局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阿霉素与ZT508融合,用HPLC图谱对融合物进行分析;取融合物与ZT508同时进行粘结对比实验;融合物浸泡液中阿霉素的浓度。临床应用融合物涂抹于肿瘤表面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肿瘤表面病理学检查。[结果]融合物在HPLC图谱中,阿霉素谱峰值无明显变化;融合物稳定,固化没有发生分层,其强度与ZT508无明显差别;融合物固化块随浸泡时间延长,浸泡液中阿霉素释出浓度逐渐增加。应用于临床34例中有效(CR PR)18例(52.9%);34例治疗前肿瘤表面病理学检查,阳性23例,阳性率67.6%(23/34);治疗后印片阳性3例,阳性率8.8%(3/3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霉素与ZT508有良好的相溶性,融合后未改变两者的特性;在融合物中阿霉素有良好的缓释作用。ZT508与阿霉素融合物应用于体表肿瘤,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效果。结果:在19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00例(良性组),诊断为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CT常规特征中的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不同重建方法显示肺部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鉴别诊断肺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5%、91.9%、91.5%和91.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内占位病变中的应用获取图像清晰,重建区域自由,能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恶性肿瘤需要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25例,年龄11~49岁,平均年龄(26.8±11.9)岁,其中实验组为42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1 g,并以30例未使用氨甲环酸为对照组,术前查血常规、凝血等指标及术后3天每天查血常规,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天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股骨远端组为(263.5±86.5)ml,胫骨近端组为(288.1±71.5)ml]以及隐性失血量[股骨远端组为(867.9±294.2)ml,胫骨近端为(943.8±274.4)ml]明显少于对照组[股骨远端引流量为(333.6±94.8)ml,胫骨近端为(375.3±111.5)ml;股骨远端组隐性出血量为(1 182.7±256.2)ml;胫骨近端组为(1 174.0±29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34.6%,胫骨近端组为37.5%)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66.7%,胫骨近端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有血栓形成,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鼠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对缓释型避孕药载体—生物降解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PLA)及乳酸-乙醇酸共聚物(RLGA)进行突变性及细胞毒性的评价。PLA和PLGA各处理剂量组及对照组经90天处理后,在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其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在0-0.3‰范围内,骨髓微核率也在0.8-1.2‰之间,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PLA和PLGA合成中起催化作用的锌酸亚锡经Ames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的锌酸亚锡的回变菌落数均与自发回变无显著差异。细胞毒性试验PLA和PLGA的反应指标为R=%。结果表明,以上各指标均为阴性,表明PLA及PLGA自身在所测试的剂量范围内不具有致突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半监督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EM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算法利用了有限的人工信息, 即在图像上点击有限的几个点以标识对应区域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到满足给定限制的精确图像分割结果。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量化处理, 而后在量化后的色彩空间中集成先验的分割信息进行色彩聚类。实验表明算法运行速度快, 分割效果好,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和大黄酸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大黄素和大黄酸的体外遗传毒性。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均分别为20、40、80、120μg/ml)处理人的类淋巴母细胞WTK1后,进行彗星实验、体外微核试验和TK基因突变试验。并设溶剂对照组和甲基甲烷磺酸(mthylmethane sulfonate,MMS)阳性对照组。结果:大黄素80和120μg/ml剂量组TK基因突变频率、细胞拖尾率及平均尾长均增高(P〈0.05);大黄酸12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增高(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黄素和大黄酸均表现出弱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调控纯镁的医用活性,将纯镁超声微弧氧化涂层进行化学镀锌,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纯镁超声微弧氧化后,进行化学镀锌,制备出表面含锌的涂层材料。实验分为三组:A组为超声微弧氧化对照组(MAO),B组为化学镀锌实验组(MAO-Zn),C组为碱处理后化学镀锌实验组(MAO-Na OH-Zn),用扫描电镜(SEM)测量与研究各组试件表面的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的早期形态,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并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结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示C组和B组表面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三组材料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为C组>B组>A组,三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锌MAO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经碱处理后的镀锌涂层生物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选取12只实验犬分为A、B、C两组,A、B二组每组5只,C组2只。A、B二组接受放射照射。C组作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放射结束后1个月,拔除实验动物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确定局部形成ORNJ后,A组接受超声治疗20天,B组不做处理。放疗后3个月取材,通过影像学骨密度检查和病理学观察,比较A、B二组间照射区下颌骨骨质变化。结果:影像学骨密度检查尽管A、B二组照射区骨密度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动物,但经过超声治疗的实验组动物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检查并行微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检测,B组牙槽骨中未检测到任何血管组织,而A组中可以见到少量血管组织,但仍较C组血管密度低。结论: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初步确定低强度超声对ORNJ的愈合有促进作用。考虑到超声物理治疗的经济成本低,易于持续应用,可能有更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选取12只实验犬分为A、B、C两组,A、B二组每组5只,C组2只。A、B二组接受放射照射。C组作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放射结束后1个月,拔除实验动物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确定局部形成ORNJ后,A组接受超声治疗20天,B组不做处理。放疗后3个月取材,通过影像学骨密度检查和病理学观察,比较A、B二组间照射区下颌骨骨质变化。结果:影像学骨密度检查尽管A、B二组照射区骨密度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动物,但经过超声治疗的实验组动物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检查并行微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检测,B组牙槽骨中未检测到任何血管组织,而A组中可以见到少量血管组织,但仍较C组血管密度低。结论: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初步确定低强度超声对ORNJ的愈合有促进作用。考虑到超声物理治疗的经济成本低,易于持续应用,可能有更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低强度超声(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LIUS)能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作用的影响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LIUS对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根据超声照射强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 W/cm2)、0.5 W/cm2组、1.0 W/cm2组和1.5 W/cm2组;LIUS处理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微镜及F-actin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处理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LIUS(小于等于1.5 W/cm2)能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侵袭,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都表明LIUS处理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增加;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发现LIU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RTFQ-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MM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升,MMP-9的mRNA 表达水平上升。结论:LIUS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骨架及增加MMP-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ZF-2转录因子与甲基化后的DNA结合基序结合活性。方法 常规培养CNE-2细胞株,提取核蛋白;合成、标记和纯化MZF-2探针,其中一组用M.SssI甲基化酶处理,进行凝胶迁移分析(EMSA)。结果 EMSA图中单独加入甲基化探针组无结合条带,单独加入原样未甲基化探针组有结合条带,同时加入标记和未标记原样未甲基化探针组结合条带强度减弱。结论 甲基化可以抑制MZF-2转录因子与其DNA结合基序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