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留柱 《临床医学》2021,41(5):30-32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联合交感神经损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交感神经损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麻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时NRS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PSQ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2年时NRS、V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9.99%,32/64)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联合交感神经损毁应用于PHN治疗中远期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减轻麻木,睡眠质量佳,但并发症发生风险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SF-MPQ总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可快速缓解PHN,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PHN患者,CT引导下给予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900s,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1 w,4 w,8 w及12 w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SF-36)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背根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1]。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臭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口服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臭氧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臭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处理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臭氧组相比,联合组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侧隐窝阻滞治疗,观察组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腰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疼痛评分、腰部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利于缓解患者腰腿部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冲击波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所有患者均连续口服药物依托考昔、普瑞巴林3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脉冲射频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患者则辅以体外冲击波及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于治疗结束后2年随访4组患者疾病发展、胃肠道功能、就诊情况以及医疗花费等。 结果 治疗4周时发现4组患者疼痛VAS、QOL-SF36、HAMA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疼痛VAS评分[(0.67±0.72)分]、QOL-SF36评分[(139.00±10.54)分]、HAMA评分[(3.81±3.78)分]及HAMD评分[(4.36±4.1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联合组这种疗效优势持续保持至治疗12周时。治疗结束后通过2年随访,发现联合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就诊次数、医疗花费等均较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曲马多治疗,电针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电针围刺治疗;脉冲射频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电针围刺治疗。于治疗前(即入组时)、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面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入组时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比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在治疗后15 d及1个月时,其疼痛VAS、HAMA、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QOL-SF36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5 d、1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9±1.01)分、(1.77±1.10)分]、HAMA评分[分别为(12.45±4.11)分、(11.31±3.82)分]、HAMD评分[分别为(20.22±6.50)分、(16.54±6.58)分]、皮肤疼痛面积[分别为(66.36±31.25)cm2、(53.68±29.89)cm2]及QOL-SF36评分[分别为(90.54±15.02)分、(101.95±19.84)分]与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比较,发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加巴喷丁与曲马多使用量[分别为(1309.1±603.8)mg/d、(104.5±57.5)mg/d]均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风险低,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和CT引导下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4例PHN接受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的病人按穿刺影像引导方式分为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和CT组,每组47例。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3个月、6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镇痛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射线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及镇痛有效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组在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明显高于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P <0.05)。结论:与CT引导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用于胸椎背根节射频治疗PHN,具有更快捷、低辐射及低经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1个月仍持续存在的一种疼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PHN的发病率为9%~34%[1],其治疗以药物为基础,常结合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方法。射频治疗模式包括连续射频(continuous radiofrequency,CRF)和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PRF临床较为常用,因其不引起神经改变,可避免对痛觉和触觉纤维造成热凝损伤,疼痛缓解效果好,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少。缺点是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短,不少病人需反复治疗;而CRF易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治疗后虽然疼痛缓解时间长,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多[2,3]。  相似文献   

13.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样痛、跳痛、间隙性性针刺样痛、闪电样痛及刀割样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及感觉迟钝~([1,2])。顽固的PHN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病人生活质量~([3])。目前,国内多应用普瑞巴林等药物及神经阻滞、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等治疗,但少数病人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1天、治疗后1天、1周、4周、8周、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巴喷丁及曲马多的用药量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因头面部PHN接受治疗的病人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鞘内注射组35例、神经干三氧水注射组26例、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组35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12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病人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痛觉异常由von Frey实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VAS、BNI、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低于其他三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总结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长期误诊误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表现为枕颈部疼痛反复发作,其中1例伴头晕、视物模糊,1例伴左前臂麻木,病程2年;1例表现为头面部和颈枕部疼痛,病程10年。外院分别误诊为偏头痛、颈椎间盘突出症、面痛,给予相应治疗效果欠佳。转院后经详细查体和颈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源性头痛,予第2颈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缓解。结论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头面部、颈枕部疼痛患者,应考虑颈源性头痛的可能,详细问诊并仔细查体,完善颈椎影像学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第2颈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长期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治疗组(n=12)。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坐骨神经,治疗组予脉冲射频治疗坐骨神经结扎部位120 s。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21 d、28 d测量缩足反射阈值(HWT),治疗后28 d取大鼠右L4-6背根神经节,采用RT-q PCR和ELISA方法检测CGRP表达。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HWT逐渐升高,7 d起即高于模型组(P0.05),21 d、28 d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CGRP转录及翻译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脉冲射频治疗可长时间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下调背根神经节中CGR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完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综合物理治疗方案。方法60例PHN患者,采用高电位全身治疗加脉冲短波和脉冲电磁分别置于病变部位对应的脊髓或神经节的体表投影区局部治疗,按简易McGiLL问卷计算治疗前后疼痛分数。结果治疗前(22·05±3·20)分,治疗后(1·50±1·46)分,t=26·3261,P<0·001。结论脉冲短波加脉冲电磁场于病变脊髓区或神经节体表投影区对置法与高电位疗法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杜佳繁 《大医生》2022,(8):42-44
目的 分析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进行干预,统计患者不同病程的疼痛评分情况、睡眠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