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卒中发病率在我国为0.3%~1.0%,抑郁是卒中后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1%~65%,较严重的抑郁为10%~27%.我院采用行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农文军 《医学文选》2005,24(4):625-627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伴发的情感障碍中,以PSD最常见,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43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通过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对病灶定位,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分析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162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患病率为43.2%;其中女性患者PSD的患病率为54.80%,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2.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P<0.05);多发性、左侧病灶、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非腔梗性卒中患者PSD患病率较高。结论:PSD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及卒中类型无关,而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维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大约1/3患者在2年内会发展为卒中后抑郁症。PSD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卒中后恢复,并增加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早诊断、早治疗对PSD患者卒中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卒中后抑郁各种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发生率。近年来,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逐渐增多。轻者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及兴趣下降等,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导致自杀,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当前,中医药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导致的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继发性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绝望自责、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兴趣缺乏、焦虑及躯体化症状等。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卒中患者躯体和认知功能水平的恢复,增高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综述旨在讨论PSD的临床相关问题,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PSD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岩  彭颜晖 《浙江医学》2023,45(2):220-224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许多脑卒中患者常常在治疗后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疲劳和精力减退等,称为卒中后抑郁(PSD)。PSD降低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病死率,且极易复发。近年来一些新兴治疗方法在PSD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PSD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P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周燕 《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会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各种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2):81-85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认知功能的康复及心身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风险大,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就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 (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有关文献报道 ,PSD发生率从 2 0 %~ 79%不等 ,但多在 4 0 %~ 5 0 %。国内有研究报道 ,近四成脑卒中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抑郁。临床上以抑郁、焦虑不宁、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为主要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 ,为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而最新统计表明 ,初次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容易诱发第 2次卒中 ,发病率为 30 %~ 5 0 %。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心理治疗和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为主。口服抗抑郁药副作用大 ,脑血管患者难以接受。笔者从 1999年— 2 0 0 2年 ,用针刺系统治疗观察 4 0例 ,疗…  相似文献   

11.
瘢痕的形成有多种机制,从而导致了对其治疗的难度。目前治疗瘢痕有多种方法,如手术、药物、压力疗法、放射治疗、硅胶、激光治疗、冷冻等,其中由于局部注射药物操作简便、全身副作用少,从而很早便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现今已有各种类型的药物应用于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因此有必要对其现应用的药物种类做一回顾,并从中发现其治疗瘢痕比较有效的药物或提出有发展前景的治疗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医学综述》2006,12(10):638-63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但却是病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一旦脑动脉阻塞,缺血、缺氧区域的脑组织细胞即刻发生一系列的“缺血瀑布样反应”,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国内外学者对缺血型脑血管病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最终将于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为脑血管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是新近被分出的乳腺癌亚型,有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对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全身化疗是该亚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远期疗效不佳。TNBC的分子特点、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然而局部晚期宫颈癌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静脉化疗的联合治疗,疗效不佳。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宫颈癌的方法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更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高龄初产妇妊娠与分娩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发生的原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武汉市4家三甲综合医院妇产科就诊115例高龄初产妇(高龄组)与同期115例年轻初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职业、流产史差异性显著(P值〈0.001);高龄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并发妊高症、前置胎盘、产褥病、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高龄初产妇与职业、流产史有关;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初产妇。  相似文献   

16.
常规PID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调速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常规PID控制的设计需依靠数学模型,负载、模型参数的变化及非线性因素等影响常规PID的精确调节。单神经元PSD控制器利用神经元的自学习、自组织能力,根据被控对象的变化情况对控制器的权值进行在线调整,达到在线调整PID参数的目的,并且采用无需对象模型的控制算法构成了自适应控制。与常规的PID调节器相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同时,通过对PSD控制器的改进,在直流伺服系统的仿真应用中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有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64-1066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包括脑卒中后抑郁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给予舍曲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共进行8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受试者入组前以及治疗后1、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结果:观察组经生物反馈治疗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晓  李光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05-1307
脑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狭窄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对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星  钟鉴宏  黎乐群 《医学综述》2012,(22):3764-3766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而我国发病人数居首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仅对早期患者推荐手术治疗,但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护理技术的提高,中晚期HCC行手术治疗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中晚期HCC的治疗新观点。现对HCC手术治疗技术及手术治疗情况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换;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