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04~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数794例,死亡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42/10万,病死率8.94%;88.21%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2~6月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91%;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数为51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65.11%。〈15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24%。南疆地区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8.01%。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是流脑高发地区,应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做好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常规免疫,提高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7年共报告流脑419例,年平均发病率0.07/10万;病死68例,年平均病死率为16.23%;地区分布高度分散;1~4月为发病高峰;0~9岁发病率高,近年有向10~19岁移动的倾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偶有爆发疫情,在全国首次发生C群流脑爆发。病例菌株以A群为主(61.53%),其次为C群(15.38%)和B群(7.69%),呈多样化态势。A群菌株对复方新诺明100%耐药,C群和B群菌株对磺胺100%耐药。健康人群咽拭子带菌率1.28%;血清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5%和21.72%,抗体平均值分别为4.57μg/ml和1.70μg/ml。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流脑有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病例高度分散、菌群分布多样化、发病年龄高移等特点。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预防控制流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罗献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6):20-23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04-2013年共报告1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0.24/10万;死亡96例,病死率6.59%。病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其中合肥市发病率最高(占全省发病总数的42.48%)。10~19岁年龄组高发,主要为中小学生。流行菌株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为主,占所有检出菌群的86.87%。结论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优势菌群由A群变迁为C群,导致发病率上升,并出现新的流行特征。2009年以后,流脑防控成效显著,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2013年,持续出现W135群流脑病例,表明流行隐患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随时掌握菌群流行动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 中国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相对集中于5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0%以上.结论 对相对高发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爆发或流行,降低流脑发病,提高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减少流脑病例死亡的措施及确定流脑预防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流脑病例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中国2004~2006年流脑年均死亡率为0.0135/10万,总病死率为7.88%.流脑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安徽、贵州、浙江、辽宁、四川等省;以<5岁儿童为主;婴幼儿和老龄人群病死率较高.聚集性疫情死亡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 中国2004~2006年流脑报告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流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儿童和学生均是流脑的主要高危人群,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病死率上升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2005/2006年度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与2004/2005年度相比,报告病例数减少29.0%,死亡病例数减少21.9%;病例相对集中于6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2%;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3%,但<10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7%、22.1%、16.1%。结论为控制流脑爆发或流行,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方法对2000~2004年540例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4年流脑发病率由0.17/10万上升到1.43/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0.12/10万。本市人口病例119例,占22.04%;外来人口病例421例,占77.96%。临床诊断503例,占93.15%;实验室确诊37例,占6.85%;A群11例,B群5例,C群6例,未分群15例。540例病例中,3~5月发病370例,占总病例数的68.52%;发病构成比在前3位的年龄组为:15~19岁108例,占20.00%;0~4岁组88例,占16.30%;20~24岁组64例,占11.85%。119例本市人口病例中,学生53例,占44.54%;421例外来人口病例中,学龄前儿童76例,占18.05%;民工246例,占58.43%。外来人口病例1~14岁87例。其中有免疫史的11例,占12.64%;无免疫史的76例,占87.36%。结论北京市2000~2004年流脑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高度散发,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为外来人口,存在A、B、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应关注菌群的变迁。要做好流脑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同时加强外来儿童的管理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即流脑)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流脑患儿中的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对流脑的发病情况(包括性别特点、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特点、职业特点),临床检查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流脑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更高(64.O%),多见于冬春季(以春季发病率更高/62.0%),在未成年人群(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中发病率明显更高(82.0%),多见于学生(46.0%)与散居儿童(26.0%)中;发病后多项临床检查指标,如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蛋白水平等均出现异常;流脑死亡患者中以0—5岁患者相对更多(50.0%)。结论应对流脑易感染人群加强防范工作,重点对未成年人做好重点保护,并做好流脑疫苗的接种与补种工作,以降低流脑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2004-2018年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流脑防控效果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2004-201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脑病例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0/10万;各设区市均报告流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景德镇市(0.100/10万);12月-次年4月病例占82.77%,15岁病例占74.91%,学生占52.81%,男性占64.42%。结论 2004-2018年江西省流脑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以15岁人群、学生、男性居多;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季节性、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8-2010年流脑疫情资料及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东莞市共发生流脑病例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27/10万;6例病例的年龄分别为:17天龄、3月龄、16岁、17岁、23岁、61岁;病例均为男性,且均为外地户籍;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1、3、4、5、8、10月。5例病例的血液或脑脊液样本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C群3株),1例病例的脑脊液沉渣涂片镜检发现G双球菌。2008--2010年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咽拭予737份,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7株,其中B群6株、C群1株,人群带菌率为0.95%。结论东莞市流脑流行菌群以B群和C群为优势菌群,今后应关注菌群的变迁,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及流脑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工作,控制流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97~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997~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对流脑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1997~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0.128/10万;2000年以来病死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9.0%。病例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河南、辽宁、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区);发病季节高峰前移,仍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但发病有向大年龄移位趋势;儿童发病构成下降,学生发病构成上升。结论中国1997~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流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应针对薄弱环节,以加强监测为主,掌握流行动态,辅以疫苗和药物预防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3--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茵群分布特征,为制定中山市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2003—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中山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年平均发病为0.05/10万。14例病例中4月龄3例、6岁1例、〉17岁10例;男性7例,女性7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1、2、3、4、5、10、12月,其中3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例,其他月份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例。14例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样本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7例,B群、C群、W135群各2例,A+B群混合感染1例。结论中山市近年流脑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流脑茵群的监测,根据流行型别及时调整流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在50-70年代,此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流行呈周期性,宜昌市城区在50-70年代流脑的发病率也很高,其发病情况与其它地方相似,为了控制流脑流行,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宜昌在区于1982年试用流脑菌苗,1987年大规模开展流脑菌苗的预防接种,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使流脑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文章收集了这一地区的疫情资料和菌苗预防接种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历城区55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世纪60~80年代发病率较高,并有两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62~1968年,1975~1977年,年发病率都在39.16/10万以上,85年全面接种流脑疫苗以后发病率明显下降。病例全区散发,呈明显冬春季高峰,85%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结论]防制流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江西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流脑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疫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有所波动;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95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97/10万,病死率为6.89%;发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1-4月份,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占77.98%;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逐年上升;C群血清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结论 近10年来,江西省流脑呈现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分布广泛,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高峰等特征。加强流脑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A+C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蒋凤张丽詹玮王寅寅吴升伟刘铭朱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6):80-81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轮种前后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特征分析贵州省黔南州卫生防疫站吴文富,吴强,朱世惠,史顺华,邓治铭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辖11县1市,总人口340多万,少数民族占53%,传染病年发病率最高达8003.03/10万,流脑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掌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 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