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 ( 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 方法 30例研究对象分为 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 10例 PSD患者,根据 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 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 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 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 S1阶段睡眠增加, S2和 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PSD患者存在 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 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性差异(P<0.05-0.01);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PSD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PSD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SD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PSD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3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D患者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的PSC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的PSC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C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者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eye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者的PSG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者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PSG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者,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G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oststrokedepression,PSD)睡眠行为及睡眠进程的变化,并针对此变化提出PSD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自编睡眠调查表及多导睡眠仪对28例PSD患者的睡眠行为障碍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与28例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组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度及晨醒时伴心境恶劣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存在潜伏期长、觉醒时间长、觉醒次数多、睡眠效率低、睡眠维持率低和REM潜伏期短(P<0.01)。结论睡眠障碍是PSD的重要临床症状,睡眠行为与睡眠进程中各种检测指标的异常与PSD的病程发展及发病机理相关,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睡眠障碍对PSD患者卒中康复的影响,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PSD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多道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177;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177;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8,P&;lt;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lt;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lt;0.05),睡眠效率低(P&;lt;0.0001),浅睡(Ⅰ,Ⅱ期睡眠)增多(P&;lt;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lt;0.000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lt;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lt;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焦虑、抑郁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2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图等检查,其中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患者15例(A组),不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10例(B组)。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青光眼病史长短、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单纯失眠、失眠并打鼾等方面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指标平均值均高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有96%存在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紊乱,与B组相比,A组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有效睡眠时间(%)缩短(P〈0.05),醒觉时间增加(P〈0.05)。结论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与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更易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多导睡眠图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沈文富  王强  蒋冬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138-138,165
目的探讨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06/2003—12建湖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0例,男271例,女29例。均知情同意。采用SRM-9601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整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回顾性总结多导睡眠图监测成功率。结果纳入对象300例中一次监测成功291例,成功率97.00%。经多导睡眠图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55例(85.0%)。结论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一次成功率及确诊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多导睡眠图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对27例快动眼潜伏期明确缩短的抑郁性失眠(depression or dysthymia insomnia,DDI)和39例心理生理性失眠(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PPI)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行两组间睡眠多导图各参数的比较。结果:①快动眼测量值:快动眼潜伏期(min):DDI组(65.6&;#177;11.9)较PPI组(156.7&;#177;67.0)明显缩短(t=8.295,P=0.000);快动眼周期数(次):DDI组(4.2&;#177;1.1)较PPI组(3.3&;#177;1.0)明显增多(t=3.110,P=0.003)。但快动眼时间(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62,P=0.067)。②睡眠结构:非快动眼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DDI组较PPI明显减少(t=3.145,P=0.003);但其组分S1%,S2%,S3-4%两组分别比较却无明显差别。快动眼时间占TST百分数(快动眼%)DDI组较PPI组明显增多(t=3.164,P=0.002)。但在所有66例失眠患者中S1%:男21.6&;#177;0.09,女15.7&;#177;0.08,有显著差异(t=3.145,P=0.006)。③睡眠进程及连续性: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觉醒时间,醒觉次数,总睡眠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抑郁性失眠的快动眼测量值及睡眠结构较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具有特征性的变化,非快动眼减少而快动眼增加;但两类失眠的睡眠进程和连续性却无差别;另外,在所有失眠病例中男性较女性具有更多的I期浅睡眠。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多道睡眠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应用多道睡眠图对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睡眠描记,分析相关睡眠参数,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睡眠伏期延长(38.44min)、总睡眠时间减少(259.71min)、中途醒转次数增多(7.55次)、睡眠效率低(58.06%)、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62.36min)、REM睡眠时间(32.42min)和REM活动度(67.91单位)减少(P<0.05-0.01)。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而且伴有睡眠质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和REM活动度是评价脑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快眼动睡眠指标对抑郁障碍临床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s,REM)睡眠的一些指标改变在抑郁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ICD-10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以REM睡眠9项指标的改变作为判定抑郁障碍的电生理标准,分别对120例门诊和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查,并通过计算Kappa值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120例患者中,通过临床诊断确诊抑郁障碍患者52例,以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REM强度、REM密度以及REM睡眠次数增加等改变甄别出的抑郁障碍患者59例,两种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P<0.05).结论REM睡眠上述指标的联合改变,对抑郁障碍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二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探讨PSD与脑卒中患者认知、睡眠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PSD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最近研究表明:认知功能缺损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为48.38%~61%,而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状态的常见症状。另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的关系对PSD及脑卒中患者的诊治及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承繁 《现代康复》2001,5(8):84-85
  相似文献   

16.
睡眠医学是21世纪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应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对睡眠障碍疾患进行研究已成为神经科临床的一项新内容,该项工作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始阶段。为促进PSG在睡眠障碍疾患的临床应用,本文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室进行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d sleep latencytest,MSLT)的80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监测分析,以探求临床常见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构成。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80例,男28例,女52例;年龄29~73岁,平均51·9岁。其中慢性失眠43例,日间嗜睡15例,睡中憋醒17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  相似文献   

17.
吴振雄  吴振东 《新医学》2000,31(1):32-33
1引言 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人体睡眠时有关生理、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为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对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2对象与方法2.1对象 30例患者,男 29例,女 1例,年龄 40岁至 75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脑血栓形成22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均为稳定期患者,UCG检查未发现心内膜赘生物。全部病例的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8,P<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0.05),睡眠效率低(P<0.0001),浅睡(Ⅰ,Ⅱ期睡眠)增多(P<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0.000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脑卒中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睡眠干预.结果 干预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秦红英  邢红霞 《现代护理》2007,13(29):2846-2847
目的 探讨睡眠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脑卒中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睡眠干预.结果 干预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