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检测Oddi括约肌功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采用术前十二指肠镜联合术中胆管造影 (IOC)检测Oddi括约肌功能 ,以决定肝管结石手术方式。 方法 对 319例拟诊为胆管结石者 ,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十二指肠乳头 ,实施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IOC检查十二指肠乳头与括约肌。 结果 Oddi括约肌功能检测为“优”者 79例 ,“良”者 15 2例 ,“差”者 88例。 结论 对肝胆管结石者应根据括约肌功能的优劣 ,合理选择是否保留括约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内镜诊断特点和X线影像表现符合胆道型SOD诊断标准的病例,直接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catheterdilatation,EPBD)治疗。结果ERCP显示46例胆总管直径1.3~2.5cm,胆管无结石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下端呈鸟嘴状狭窄或渐进性狭窄28例。39例行EST,7例行EPBD。34例(73.9%)腹痛基本消失,8例(17.4%)明显缓解,4例(8.7%)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42/46)。术后1~14d发热及黄疸者症状完全消失,术后7~14d肝功能酶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2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禁食、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0.8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期间按照RomeⅡ诊断标准筛选的42例SOD患者,B超、CT和MRCP排除胆管残留结石、肿瘤或其他胆管及胰管梗阻病变,对确诊为SOD的42例患者全部行EST。结果本组病例EST成功42例,成功率为100%。发生并发症5例(11.90%),均为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3~7d后痊愈;无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无消化道穿孔、出血、胆管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2~45个月,平均23.8个月,全部病例腹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或缓解,有效率为100%,其中2例患者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作返院行内科治疗痊愈。结论 EST治疗SOD由于疗效确切、痛苦小、安全、并发症少和可重复性,符合当今微创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已成为SOD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阀门,对于维护胆胰管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广泛开展,出现了EST适应证掌握不严、切开方式越来越随意等情况。这已经成为SO生理功能的致命杀手,微创手术可能变成巨创手术~([1])。本文结合胆道结石病的微创治疗方 相似文献
5.
经胆道镜测压观察硝酸甘油等对Oddi括约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经胆道镜测压方法观察硝酸甘油,西沙必利,吗啡对Oddi括约肌(SO)的作用及硫酸镁对吗啡的拮抗作用。方法 选择胆道术后患,用经胆道镜低顺应性灌注式三腔管胆道压力测定方法。测用药前后十二指肠压力(DP),SO基础压力(SOBP)及收缩幅度(SOCA)和胆总管压力(CBDP)。结果 硝酸甘油组,西沙必利组SOBP和SOCA明显下降,吗啡组SOBP和SOCA明显升高,再使用硫酸镁后,则明显降低。结论 临床常规剂量下硝酸甘油和西沙必利均有降低SOBP和SOCA的作用,吗啡有明显增加SOPD和SOCA的作用。硫酸镁可以拮抗吗啡对SO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一期治疗胆道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C)和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h,DST)一期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胆管结石),在全麻下一期行例LC术中经胆囊管插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的病人(3例术前已诊断为胆管结石),在全麻下一期行LC和EST清除胆管结石。结果 10例病人LC和EST均顺利完成,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软组织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Oddi括约肌成型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内镜下Oddi括约肌小切开+球囊扩张+胆总管取石+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Oddi括约肌成型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软组织夹Oddi括约肌成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幅度、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频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周,Oddi括约肌成型组括约肌的基础压力优于对照组[(25.1±9.4)mmHg vs (11.0±6.4)mmHg,t=8.089,P<0.001],时相性收缩幅度[(85.9±22.6)mmHg vs (58.2±17.6)mmHg,t=6.3383,P<0.001]和时相性收缩频率[(7.2±2.4)mmHg vs (4.0±1.4)mmHg,t=7.603,P<0.001]也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年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管镜下行探查取石术,经胆总管切口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施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结果施行三镜同期联合手术103例,切除胆囊103例,取净胆总管结石101例,2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置T管引流,术后经胆管镜和液电碎石取净。98例Oddi括约肌狭窄切开成功,5例Oddi括约肌狭窄中转为其他术式。术后轻症胰腺炎2例。术后胆漏2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三镜同期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ECT对胆道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99mTc-EHIDA动态功能显像定量分析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38例胆汁淤积病人进行^99mTc-EHIDA动态功能显像定量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用脂餐刺激内源性CCK释放;同时对20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组胆囊排胆分数(GBEF)与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测压进行比较。结果:20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病例肝脏半排时间(TEX),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胆总管60min排泄率(CBD E60),胆总管90min排泄率(CBD E90),胆囊排胆分数(GBEF),胆囊排胆期(GBEP),胆囊排胆率(GBER),Oddi括约肌高峰时间(Oddi Tup)和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P<0.05;且脂餐后功能障碍组定量分析排泄率明显增加。动态功能显像,功能障碍组也有牲性改变,即胆道扩张不明显,而胆汁淤积20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病人,^99mTc-EHIDA动态功能显像定量分析与胆道测压进行比较,结果较一致,一致率为70%。结论:^99mTc-EHIDA动态功能显像定量分析对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和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Oddi括约肌(Oddi's sphincter,OS)功能的影响和病理基础,以及OS动力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兔分成对照组、实验I组、Ⅱ组,每组8只,制作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进行OS测压、造影、电镜、一氧化氮合酶、胆囊容积和胆汁性状的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OS基础压明显升高,收缩波幅减低,造影剂排空时间延迟,胆囊容积增大,胆汁混浊(实验Ⅱ组还出现结石,7/8);电镜显示细胞线粒体肿大、嵴溶解、空泡化,肌丝排列疏松等;但一氧化氮合酶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可以引起胆囊完整的兔的OS功能改变,后者可能与胆囊内胆汁淤积有直接关系,并成为胆囊结石形成的动力因素之一。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异常可能是这一功能改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黏膜接触电极在家兔Oddi括约肌肌电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适合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肌电测量的新方法.方法 两组各15只家兔分别用黏膜接触电极(contact electrode on mucosa,CEM)和浆膜钩状电极(chorion claw electrode,CCE)测量SO肌电活动;另外6只家兔同时使用两种电极同步测量.结果 CEM测量SO肌电成功率高,创伤小,而且记录到的家兔SO肌电波形和CCE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CEM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测量SO肌电活动的新方法,将来可能用于人体SO功能的研究,为人体内镜诊断SO功能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将家兔用于研究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家兔采用双极金属钩状电极采集其肌电活动信号,经放大、滤波及计算机处理后记录其大小及波形。结果不同条件下的家兔Oddi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在波形、频率、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重复实验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结论家兔是研究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较为理想的动物,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信号稳定等优点。使用双极金属钩状电极可以稳定地采集到在体的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信号,这为今后广泛、深入地研究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麻醉镇痛药物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经胆道镜Oddi括约肌测压,观察常规剂量的吗啡、度冷丁、强痛定及曲吗多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病人7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度冷丁组、强痛定组及曲吗多组,测量用药前后的十二指肠压(DP)、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收缩频率(SOF)、收缩间期(SOD)及胆总管压(CBDP)。结果 肌注吗啡及强痛定后SOBP和SOCA升高,SOF增快,吗啡组CBDP升高(P<0.05);肌注度冷丁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肌注曲吗多后SOBP和SOCA明显降低(P<0.05);应用各药物后收缩间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常规剂量的吗啡及强痛定对Oddi括约肌起激动作用,常规剂量的度冷丁对Oddi括约肌无明显作用,常规剂量的曲吗多对Oddi括约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动态扫描计量分析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排泄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寻找评价奥狄( Oddi) 括约肌功能的无创方法。 方法 将45 名自愿者病人随机分成3 组,即术前组、术后组及排泄延迟组。经禁食8 ~12 小时后,分别静脉给予9 9 m Tc E H I D A185 M Bq ,同时进行动态采集。取肝总管、胆总管、胆囊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 R O I) ,通过实时的核素比值,分析单位时间的核素分布,同时比较胆总管兴趣区核素排泄的 Tmax 值。 结果 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兴趣区的核素比值( R2) 及胆总管 R O I的 Tmax 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 。而排泄延迟组虽经 B 型超声检查证实无胆总管扩张,但其 R2 值和胆总管 R O I的 Tmax 值与术前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1 = 216 ,t2 = 229 ,t3 = 207 , P< 005) 。 结论 在没有肝外梗阻,无 Oddi 括约肌功能失调的病人,其胆汁排泄于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无代偿性扩张。肝胆放射性核素动态扫描计量分析可作为 Oddi 括约肌功能失调的诊断和分型的敏感、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阐明人迷走神经在Oddi括约肌 (SO )运动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99mTc EHI DA肝胆动态显像的方法 ,检测 2 3例手术前后肠道时间放射性曲线 ,分析注射99mTc EHIDA 3 0min后的放射性计数 (BORC 3 0 )、潜伏期 (BOLP)、脂餐后放射性计数快速增加期 (BOEP)、增加量(BOEI)、增加率 (BOER)。结果 Hassab手术组 :术后BORC 3 0min明显增加 (615 9.4± 175 1.3vs42 5 7.8± 2 42 3 .9,P <0 .0 1) ,BOLP明显延长 (13 .86± 5 .13vs 2 .2 8± 1.65 ,P <0 .0 1) ;手术前后的BOEP、BOEI、BO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栓塞术组 :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人迷走神经在SO运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切断迷走神经使消化间期SO张力减低 ,餐后SO舒张延迟 ,但不影响SO的舒张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治时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病人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是否与乳头切开大小相关.方法 研究并随访95例接受内镜下EST术病人,按术中乳头切开的程度分为大、中、小切开3组,统计EST术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5例EST病人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94%(18/95),包括术中出血11例、迟发出血3例、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及胆管炎病人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但1例行EST大切开的憩室内乳头病人因并发十二指肠穿孔,抢救无效病死;95例随访者中出现远期并发症者共11例(11.57%),其中胆系感染5例、再发结石3例、乳头狭窄1例及慢性复发性胰腺炎2例,分别经再次ERCP治疗及对症药物治疗症状好转;经统计学分析,EST大、中、小切开的近期(χ2=2.433,P=0.296)及远期并发症(χ2=1.151,P=0.562)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切开大小与术中出血并发症(P=0.109)及总的近期(P=0.124)、远期并发症(P=0.402)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EST术后存在很多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乳头切开程度与术后并发症之间无明确相关性,ERCP操作时精确把握切开方向、避免血管损伤、保持胆汁胰液引流通畅及尽量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免受损伤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