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寻找患者易接受的治疗工具和方法。方法:将1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第2组用短针浅刺治疗,两组取穴、疗程均相同,观察其疗效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7.1%,短针浅刺组为69.7%,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短针浅刺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而短针浅刺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与心理恐惧,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局部及远端循经辨证取穴肩髃肩髎,用温针灸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52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有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直径0.38 mm、长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中软组织疼痛自评分及肩部压痛自评分,以及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进针、扫散、留针过程中发生刺痛的次数、出针时出血情况等不适情况.结果: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程度的改善均为浮针组优于常规针组,提示浮针组的即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组;进针过程中的刺痛次数浮针组少于常规针组,扫散时、留针时的刺痛次数以及出针时出血次数,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试验看,在浮针疗法中使用一次性浮针比常规针灸针更为有效、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周炎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部分患者有肩部外伤史 ,大部分患者则无明显诱因。笔者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设计了一组独特的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5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3年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6 9岁 ;单侧发病 46例 ,双侧发病 4例。治疗方法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 ,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 ,取 0 .3 8mm× 75 mm毫针在痛点进针 ,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针刺 ,约刺入 2 .5寸左右 ,然后令患者重复使其出现疼痛的抬臂动作 ,反复这一动作不少于 5 0次。当该痛点消失 ,新的痛点出现时 ,以同一方… 相似文献
6.
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比较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到三段针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均取中平、阳陵泉、患侧肩、肩、肩贞等穴,三段针刺组操作时分步骤进行。结果:三段针刺组有效率为97·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10%(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段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五十肩”,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笔者自2004年至今,以“输穴”为主配合痛点“毫针剥离”治疗本病60例,疗效好,疗程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探讨针灸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镇痛消炎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疼痛,扩展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水平,有效祛除肩周部位的炎症,放松局部肌肉紧张和痉挛,加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巨刺中平穴和循经辨证取穴治疗肩周炎,结果观察组(50例)治愈率76%,对照组(40例)治愈率52.5%,疗效以观察组为优。提示巨刺中平穴对该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向临床医生介绍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方案的确立方法.方法:以一位具体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例,介绍如何提出临床问题,怎样检索相关文献,如何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评价,如何结合本病例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个人经验,运用所检索的证据拟定治疗方案.结果:采用按照循证医学方法确立的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方案治疗15次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通过临床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循证决策、循证实践过程,不但患者可达到满意疗效,主管医生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31.54±2.82,对照组15.03±4.0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139.64±12.34,对照组80.32±16.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牙周炎是多病因慢性炎症,临床上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针灸治疗牙周炎并发的牙痛、牙龈肿胀临床疗效快速、可靠;针灸结合洁治、药物含漱等牙周常规局部治疗对消除牙龈炎症、减轻牙周袋、降低牙齿松动度效果更佳,但后者相关研究较少,有待更多引入标准牙周临床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循经三步针法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肩周炎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循经三步针法即循经远端点刺、电针病理反应点、循经刺络拔罐法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结果:3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86.7%,近期有效率92.0%,远期观察有效率86.4%.结论:循经三步针法治疗肩周炎有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疗效巩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等评定。结果: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促排卵的受孕率高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针灸法流产率低,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排卵,可达相同的排卵效果,但针灸治疗受孕率优于口服药物者,流产率低于口服药物者。 相似文献
17.
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和常规针刺,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7%和20.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