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121例患儿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2±1.4)mL,手术时间平均(13.0±3.7)min,术后平均住院(1.2±0.4)d;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2.3)mL,手术时间平均(30.0±5.5)min,术后平均住院(5.7±0.8)d,单孔组优于开放组,且术后术区局部肿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疤痕小,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性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优缺点,评价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行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复发等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04、15.759、14.216,P=0.0013、0.0004、0.0087)。二组患儿在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7,P=0.481)。结论 腹腔镜下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捷、对精索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疝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7±5)min,平均住院时间4-6 d,平均住院费用(4125±25)元。术后随访1-18个月,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1.0%,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 20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其中570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腔镜组),63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两组患儿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复发率、对侧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腔镜组单侧手术时间、双侧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开放组,对侧鞘状突未闭发现率大于开放组,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P0.001)。腔镜组术后仅1例(0.2%)腹股沟高位结扎处出现线结反应,去除线结后愈合,且无复发,无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发生;开放组术后发生阴囊血肿42例(6.6%),医源性隐睾2例(0.3%),睾丸萎缩1例(0.2%);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01),复发率及对侧再发率均小于开放组(P0.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利于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7号针头(10 mL针管的针头)联合针孔腹腔镜行单孔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针孔组(行单孔针孔腹腔镜手术,n=50)与开放组(行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n=50),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针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放组,但增加了医疗费用(P<0.05);针孔组术后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线结反应1例;开放组术后发生阴囊水肿4例、脂肪液化1例、线结反应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7号针头联合针孔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手术安全,效果明确,可同时发现并处理隐匿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4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行切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开放疝囊高位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手术、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试验组阴囊水肿及继发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可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手术指标的同时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者295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中诊断符合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积液、疼痛)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4d,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复发及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双钩疝针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97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9)术中分别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和双沟疝针进行穿线和结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根据患儿个体病情完成6~31个月随访,对比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且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01);此外,观察组患儿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家属满意度高,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钩疝针能够使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保持在同一路径,仅穿刺腹壁一次便可完成手术,应用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明显降低术源性损伤和手术时间,利于提高手术的时效性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路径及缝合方法治疗小儿疝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便捷性。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腹股沟疝患儿根据具体情况分为3组,60例行腹腔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A组),26例于腹腔镜下双重结扎内环口(B组),2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并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C组),观察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操作难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术后1例脐部切口发生线结反应,余均无大出血、肠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无明显疼痛。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个月3年,A组复发2例,B组术后2年复发1例,C组无一例复发。A、B两组复发率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应依据患儿年龄、疝环类型与大小、初发复发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主要步骤"疝环高位缝扎"不变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以期取得更完美的疗效。对于巨大疝及年长患儿单纯行腹腔镜单重或双重高位结扎疝囊是不够的,镜下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是有必要的,且操作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x^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24例行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8.26 min vs.36.54 min),术中出血量降低(0.63 m L vs.4.15 m 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1.39 d vs.3.75 d),但住院费用增加(6 682.18元vs.4 385.9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开放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阴囊血肿3例,皮下血肿2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20.8%,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无明显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为73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横筋膜上内环口缺损较大时利用脐侧韧带缩小内环口。结果:7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120 min,平均(45.9±24.5)min;住院2~12 d,平均(4.5±2.0)d。随访65例,复发1例。术中行内环口修补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在结扎疝囊颈的基础上利用脐侧韧带进行内环口修补可减少复发,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部切口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单侧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n=104)与对照组(n=96),实验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腹横纹下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对侧隐匿性疝发现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门诊随访12~18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疝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术中失血量、对侧隐匿性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总费用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便于术中发现存在的对侧隐匿性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缝合法(缝合组)与疝针法(疝针组)结扎疝囊,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缝合组中复发1例,发生阴囊气肿2例、鞘膜积液2例、皮下血肿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疝针组发生鞘膜积液、阴囊气肿各1例,无复发、皮下血肿发生,共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疝针法操作更为简便,且容易掌握;术者可根据自身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价单孔腹腔镜在小儿隐匿疝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病例1864例,隐匿疝病例534例(28.6%),隐匿疝病例中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436例(腔镜组),传统开放手术98例(传统组)。通过隐匿疝的发现率,治疗总费用、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统计和分析,评估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疝的优势。结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放手术组在小儿隐匿疝发现率、治疗总费用、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行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不但能同时发现术前漏诊的对侧隐匿疝,并可同时手术治疗,避免了患儿再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经济负担,具有传统开放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2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疝112例(89.6%),双侧疝13例(10.4%,其中隐性疝3例);斜疝120例(96%),直疝5例(4%)。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结果:1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5.13±3.02)min,术后平均住院(3.12±1.04)d,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均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5.32±5.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患者满意度100%。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240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疝修补术(开腹疝修补组)148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腔镜疝修补组)9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术后慢性疼痛、术后阴囊积液及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开腹疝修补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腔镜疝修补(P均<0.01);开腹疝修补组术后复发(3例)、术后慢性疼痛(11例)、术后阴囊积液(2例)及术后感染(1例)等总并发症高于腔镜疝修补组(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镜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