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告并评价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远期疗效。1957~1994年采用早期矫正畸形建立肌力平衡手术治疗3个月~12岁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088例1521足。采用自行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6~36年(平均11年6个月)、随访时年龄13~40岁的128例188足(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上52例74足)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总优良率89.4%,骨骼完全成熟患儿的优良率89.2%。手术疗效与足踝部主要肌肉功能、术前足畸形程度和手术时年龄均有明显关系(P<0.05)。手术操作不当也可影响手术疗效。早期矫正畸形并建立动态肌力平衡手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能取得外观及功能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很多 ,目前较常用的手术多数为一次性矫正畸形 ,对于僵硬型马蹄内翻足容易引起皮肤缺血坏死、继发感染和术后瘢痕挛缩等 ,远期疗效往往欠佳。 1990年3月~ 1999年 3月 ,我们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例 10足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右侧5例 ,左侧 4例 ,双侧 1例 ,共 10足。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小足畸形 ,其中 6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 ,患足矢状轴短缩 0 .5~ 1.5cm ,平均 1.2cm。手术年龄 3~12岁 ,平均 6岁。术后随访 1.5~ 8年 ,平均 …  相似文献   

3.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应用Ponseti方法(连续石膏矫形加皮下跟腱切断加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31足。男20例25足,女5例6足;年龄5d~12个月。结果病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3个月,按Dimeglio和Pirani分类和评价方法,25例31足中24例30足(96.8%)畸形获得满意矫正,1例1足残余部分畸形需手术治疗。结论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Carroll术式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首诊的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共27例33足,其中男性18例(22足),女性9例(11足)。年龄3个月至3岁。均采用微创Carroll术式(取足跟部、足内侧、足底短小切口,手法复位跟距关节、距舟关节)治疗,并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8周。所有患儿术后1周换药,术后1、2、3个月复查,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及功能标准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微创Carroll手术使患足的后侧、内侧及足底均获得了满意松解,畸形矫正充分,切口长度0.5~1.0 cm;经3~18个月随访,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检查及踝关节功能标准进行评价:优,20例25足,占75.76%;良,5例6足,占18.18%;一般,2例2足,占6.06%。优良率93.94%。无并发症发生,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Carroll手术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充分矫正畸形,并发症少,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225例(331足),平均年龄159d,(2~630d),其中男146例,女79例。均采取Ponseti方法手法矫正、石膏同定,每7d更换石膏1次,经3~10次(平均6.7次)石膏矫形后患儿内收内翻畸形得到矫正,开始佩戴外展支架每天24h,持续3个月后,改每天12h至患儿3~4岁。结果平均治疗时间8.5周,185例(81.9%)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年,疗效满意率为94.8%。结论早期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获得满意疗效,疗效与足部畸形程度及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关,与治疗时间早晚无明显相关,外展支架的运用有利于减少马蹄内翻足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蹿内翻足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并评价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远期疗效。1957-1994年采用早期矫畸形建立和平衡手术治疗3个月-12岁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088例1521足。采用自行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6-36年,随访时年龄13-40岁的128例12例188足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早期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从1997年5月-2001年12月保守治疗出生后3个月内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2例共30个足。患儿的平均年龄为生后第23d,方法 采用Ponseti的手法矫正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每周更换石膏一次。在石膏固定结束后,患儿穿戴矫形支具至少1年。结果 本组平均治疗时间10.5周,平均随访2年4个月。27个足(90%)的畸形获得满意矫正,3个足因支具穿戴欠配合,随访时仍有残余畸形,需广泛软组织松解术矫正。结论 Ponseti的“旋后外展”手法矫正方法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早期获得充分的矫正,石膏固定结束后应佩戴矫形支具至少1年,以防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采用肌力平衡手术对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中期及远期的疗效对比及原因分析.方法 1957至1993年,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CCF970例1 373足(手术年龄平均1岁),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定标准,对术后16~52年(平均22年6个月)的470例569足进行随访.结果 此次远期随访总优良率为82.07%,较1999年的中期随访总优良率91.83%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远期疗效与术前畸形程度和手术年龄有明显相关性,术前轻度畸形术后远期优良率与中度和重度畸形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术前中重度畸形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下降.手术年龄为6个月至1岁的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89.34%,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期随访结果 一致.结论 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纠正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远期效果优良,术后远期优良率较中期降低,可指导l临床早期制定更为全面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采用肌力平衡手术对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中期及远期的疗效对比及原因分析.方法 1957至1993年,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CCF970例1 373足(手术年龄平均1岁),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定标准,对术后16~52年(平均22年6个月)的470例569足进行随访.结果 此次远期随访总优良率为82.07%,较1999年的中期随访总优良率91.83%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远期疗效与术前畸形程度和手术年龄有明显相关性,术前轻度畸形术后远期优良率与中度和重度畸形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术前中重度畸形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下降.手术年龄为6个月至1岁的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89.34%,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期随访结果 一致.结论 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纠正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远期效果优良,术后远期优良率较中期降低,可指导l临床早期制定更为全面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采用肌力平衡手术对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中期及远期的疗效对比及原因分析.方法 1957至1993年,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治疗CCF970例1 373足(手术年龄平均1岁),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定标准,对术后16~52年(平均22年6个月)的470例569足进行随访.结果 此次远期随访总优良率为82.07%,较1999年的中期随访总优良率91.83%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远期疗效与术前畸形程度和手术年龄有明显相关性,术前轻度畸形术后远期优良率与中度和重度畸形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术前中重度畸形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下降.手术年龄为6个月至1岁的患儿术后远期优良率89.34%,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期随访结果 一致.结论 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纠正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远期效果优良,术后远期优良率较中期降低,可指导l临床早期制定更为全面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2005年采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共54足),术中采用跟腱外侧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加大后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将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于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25例38足;良8例12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2.59%.结论 改良Mckay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人路和改良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大龄儿童(8~17岁)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34足),其中经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传统入路)治疗18例(20足),男11例,女7例,年龄(12.5±3.3)岁.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改良入路)治疗13例(14足),男8例,女5例,年龄(13.2±3.5)岁.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45个月,平均24个月.和传统组比较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少,为(25.42±8.94)ml比(81.53±10.81)ml;切口长度短,为(3.54±0.89)cm比(10.18±1.45)cm;住院时间短,为(5.15±0.58)d比(8.07±2.34)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治疗前后Bo 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9.32±12.35)°比(31.1 1±4.62)°和(104.41±6.62)°比(128.72±9.55)°,改良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10.28±12.51)°比(34.56±2.74)°和(105.35±7.68)°比(126.71±5.44)°,两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入路组发生并发症4例,改良入路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根据美国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传统组:优15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90.00%;改良组:优11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总体疗效与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相当,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后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微创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3.
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评价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方法采用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7例12足.主要从足外形的改善、足负重及行走功能、X线测量结果等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12~36个月).跗骨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7周。10足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2足因未行跟骨内翻矫形致畸形复发。X线片显示跟骨背伸角由术前平均42.67°降至23.33°,Meary角南术前平均36°降至12.5°。本组疗效优2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83.3%。结论Japas手术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明显跟骨内翻的高弓足需加行跟骨截骨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足中跗骨联合截骨(外侧骰骨闭合性楔形截骨和内侧楔状骨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至今,采用该方法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共24例28足,具体操作方法:足中跗骨联合截骨分别在足内、外侧作两个手术切口,Ⅰ期进行骰骨的闭合性楔形截骨(基底位于背外侧)与内侧楔状骨冠状面开放性楔形截骨(截骨点位于其中点).在骰骨截除楔形骨块后,将该楔形骨块嵌入内侧楔状骨截骨间隙内,产生前足外展、中足内旋和骰骨截骨间隙闭合的作用,并使用自制门形钉固定两处截骨.并对随访两年以上的14例16足从临床外观和放射学的角度测量评价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超过2年者总计为14例16足,其临床外观和放射学改变均有明显改善,跟骨-第四跖骨角从术前平均-32°改善到术后平均-16°,距骨-第一跖骨角从术前平均-18°改善到术后平均-4°,但有1足发生内侧楔状骨移植骨块移位,导致矫形丢失.结论 足中跗骨联合截骨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或称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后的遗留畸形)之"蚕豆足"畸形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肯定,且不需要更多的软组织松解,适用于4岁以上或内侧楔状骨已经良好骨化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胆道闭锁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并胆管扩张二次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A)术后高胆红素血症者二次手术的条件及必要性、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对10例BA术后患儿实施了二次手术,男4例,女6例;年龄5个月~6.5岁.距第一次Kasai's手术时间2个月~6年.其中Ⅲ型BA Kasai's手术后9例,Ⅱ型BA囊肿空肠吻合术后1例;所有患儿第一次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索(DBIL)曾降至正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酶水平下降,后再次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酶水平升高、陶土样便等情况.二次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儿肝门、肝内胆管扩张,1例并发肝门胆管结石;6例伴有肝门部囊肿形成.结果 8例患儿行开腹肝门空肠再吻合术,2例患儿实施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2.6~3.2h(平均3.0h),术中出血15~30ml.术后进食中位数时间32h(24~52h);术后2~4d(平均3d)排黄色大便;腹腔引流放置中位时间58 h(38~96 h),黄疸减退至轻度或消退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7~24 d),6例患儿术后4周 TBIL、DBIL,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儿6周后降至正常水平,转氨酶术后均下降.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5 d(12~29 d).术后随访4~36个月,3例患儿于术后4周内发牛胆管炎,2例患儿于术后6个月内发作胆管炎2次,均治愈.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 TBIL、DBIL、总蛋白(TP)正常;3例患儿术后3个月AST、ALT、ALP恢复正常,3例术后5~8个月恢复正常.生长发育正常.无吻合口狭窄、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BA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恰当的实施二次肝门肠吻合术能够建立有效的胆汁引流,改善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长期带自体肝脏生存,避免肝移植或为等待肝源提供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孤立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时机对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孤立肾合并UPJO 23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首诊年龄为1 d~15岁8个月,平均2岁2个月。全组患儿平均保守治疗时间2年9个月。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儿均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手术时年龄10个月~16岁4个月,平均4岁11个月。<1岁者2例,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术后保留双J管2个月,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或不同程度减轻;3例术前IVP 40 min仍不显影者,术后显影明显改善,在10~20 min时显影。随访1年1个月~10年,平均随访3年9个月,泌尿系统超声提示肾盂扩张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孤立肾并UPJO在严密观察下的密切随访及保守治疗至6个月以后是安全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肾盂离断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腹腔镜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3年11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45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结果 术中经过顺利,手术时间5~8min,伤口不需缝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d出院。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瘢痕。治愈率99.3%。结论 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比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后内侧松解足背皮瓣旋转治疗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效果,减少其并发症和复发率,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经后内侧松解足背皮瓣旋转治疗先天性性马蹄内翻足21例,其中8例行内侧韧带重建。手术年龄5个月-3岁。随访8例,根据足外形,踝关节活动度,步态,行走时疼痛和X线表现,并参照Jerry先进估方法进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