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利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5):91-92
目的:观察和分析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病毒性脑炎小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头痛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2.
3.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并进行辅助性的检查,根据病情给予吸氧、镇定、抗感染、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65例(81.3%),好转11例(13.7%),死亡4例(5.0%)。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根据临床症状和脑电图的检查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积极给予早期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王晓斌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1):109-109
近年来认为病毒性脑炎患儿除炎症反应外免疫调节反应失调也起了重要作用,其重症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近三年来我科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1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1]。年龄小于3岁,病情更易进展为重症患儿~[2]。2014年11月,本科收治了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经积极治 相似文献
6.
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仪器检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30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相关仪器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多有发热(66.7%)、脉搏异常(20.0%)、血压异常(26.7%)及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表现(70.0%)(与单纯手足口病组比较,χ2=23.25、6.67、9.23和32.31,P均<0.01)。(2)实验室检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常表现为白细胞〔(11.42±3.34)×109/L〕及血糖〔(6.34±1.65)mmoL/L〕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组(t=14.24及13.39,P均<0.01)。(3)临床仪器检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易出现脑电图(70.0%)、心电图(30.0%)及X线胸片(70.0%)异常(与单纯手足口病组比较,χ2=32.31、10.59和32.31,P均<0.01)。结论单纯手足口病患儿多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而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除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外,还有体温、脉搏、血压、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异常。 相似文献
7.
周玉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5):77-78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和后遗症,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常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我院儿科1993年至2001年收治的病毒性脑炎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4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痰热清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9.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痰热清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综合治疗,能够有效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或消退,促进康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引言2002年6月~9月在山东省郯城县为中心的部分区域发生小儿病毒性脑炎流行,经检验证实为埃可病毒感染。为进一步加强对本病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检测埃可病毒抗体IgM阳性的1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82例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犤1犦,男115例,女67例,年龄4个月~13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小于3岁33例(18%),3~6岁82例(45%),7~13岁67例(37%)。病程1~6日。农村患儿164例(90%),城镇患儿18例(10%)。一个家庭中兄妹或姐弟同患该病者4例,其中双胞胎1对。2.2症状与体征主要症状为发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中的护理应用.方法: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儿科整体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儿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应用不同的护理系统.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价得分及护患双方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可预防院内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患双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输注技巧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500~1 000 mg/(kg·d),1次/d,连用3~5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3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降温,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观察其疗效。方法:收治患者45例,年龄5月龄~10岁,病程均在5d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两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体征、脑脊液、脑电图之间轻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清热解毒、退热、激素、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IVIG治疗,200-400mg/(kg·d),连用3d。对两组治疗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系统病理征的缓解及住院日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脊液及脑电图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IG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艳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要点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O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治疗时及治疗后均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季节、年龄差异,在治疗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2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抗病毒、脱水及脑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规范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及神经系统症候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总伤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并丙种球蛋白,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及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3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结果经治疗痊愈387例,有效率为99.5%,死亡2例。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肺衰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特点,经过准确的诊断,进行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6.48±1.5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68±2.21)d(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