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9月本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血清BS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以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周NHl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3周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7、14 d血肿、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也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HCH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加以亚低温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较对照组的5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于HCH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加以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彭涌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26-42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1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效果显著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压以及脱水降颅内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NIHSS评分、GCS评分。结果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NIHSS评分、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较为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头颅CT按多田计算方式计算脑出血血肿量,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中有手术指征,除外合并脑疝必须行开颅手术的,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每组120例。观察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针对其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生存率、平均住院时间、再发生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实验组GOS评分、mRS、BI均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仅有1例出现颅内继发性再出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者单纯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疗法实施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90dBe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遴选2018-04~ 2019-11本院收治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均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更明确,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更好,且并发症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5年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139例,将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65例作为微创组,将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达到90%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出血量< 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华  韩增灿  张玉清 《中国医药》2010,5(12):1134-1136
目的 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治疗后随访90 d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30、90 d后NIHSS评分联合治疗组[(6.4±4.2)分、(1.9±1.2)分]低于微创治疗组[(8.1±2.7)分、(3.2±2.4)分],微创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9.9±3.2)分、(5.4±1.7)分](均P<0.05);治疗90 d后Barthel指数微创治疗组为(56.4±36.2)分,大于常规治疗组的(40.6±21.2)分,联合治疗组为(78.7±51.9)分,大于微创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因(15~30 ml中小血肿)基底节区(BJR)高血压脑出血(HICH)内科保守治疗与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S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后则采取对照组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3例(9.09%),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8例(23.24%),其中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3,P< 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7±1.69)d比(11.46±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6.58±4.02)d比(22.14±4.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0,P< 0.05);治疗后2w、4w及12w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w、4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2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定向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治疗前后昏迷状态与恢复效果、总体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定向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明显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与GOS-E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与二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降低颅内压力、营养神经细胞、抗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剂,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比78.0%,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5),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学(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18%比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10d观察组NBNA评分为(34.12±4.55)、(36.54±3.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HIE效果确切,可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HIE治疗效果,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分,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SOD、MDA、CAT水平.治疗后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d、14 d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7d、14d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明显高于治疗前,而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MD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SOD、MDA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事件,监测APTT、PT均在安全范围,血小板计数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轻微消化道出血,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治疗后痊愈.结论 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溶栓后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3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5.1±2.7)分、(4.3±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3.6)分、(8.5±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30d的BI评分分别为(82.5±9.3)分、(92.6±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8.9)分、(81.7±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