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Bil)、丙二醛(MDA)和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入住本院的7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0).两组均给予吲达帕胺、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降压宝系列中药治疗,对照组联合降压宝系列中药模拟剂治疗,均0.31g/片,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水平、治疗前后血清Bil、UA及MDA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SBP、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T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余血脂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il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UA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UA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压及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UA及MDA水平、提高Bil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庆考  任艺虹 《河北医药》2013,(19):2942-294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部分专家曾提出冠心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以及肥胖有关系,但这些因素也不完全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内总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广泛受到关注的焦点[1,2]。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与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资料38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一氧化氮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作为A组,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依据资料分为多支病变(52例)、单支病变组(48例),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100例),均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上述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组冠心病患者的总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1.20±2.19)μmol/L、直接胆红素浓度为(2.50±1.01)μmol/L、间接胆红素浓度为(7.59±2.16)μmol/L,尿酸浓度为(370.63±80.66)μmol/L,均与健康体检者具有显著差异,其多支病变组冠心病者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亦与单支病变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为临床中判定疾病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并依据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对比分析不同程度病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进展与Gensini积分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而尿酸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并有效评估冠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将这50例患者选为观察组,另选体检健康者(冠脉造影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抽血化验,对两组之间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血清胆红素降低的水平和尿酸增高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再选同时期收治的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74.4%,B组患有效率95.3%,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3404;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3;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与冠心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不同时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患者的TC与LDL-C、升高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92%,高于对照组的77. 55%(P <0. 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较好,且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一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同期选取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并利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对冠心病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A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以及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会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尿酸水平则逐渐增加。结论对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进行检验,能够为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入选106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较其心绞痛发作时,3个月、6个月及1年内未再发作时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胆红素较不发作时为低。结论:胆红素降低可能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联合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紫外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尿酸水平,采用酶试剂法检测两组血脂水平。观察比较两组血清尿酸、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为(465.3±34.5)μmol/L,阳性率为8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8±24.5)μmol/L、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7.0±3.2)mmol/L、甘油三酯(TG)(4.8±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2±1.8)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3.8±2.6)、(1.5±0.2)、(2.2±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0.5)mmol/L低于对照组的(3.5±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尿酸及血脂的检测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明显反映其指标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CHD患者,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对人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评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血清尿酸(UA)水平。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以及吸烟、饮酒率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认知功能障碍组平均年龄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I、TC、LDL—C、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高血尿酸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含量及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Hcy的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浓度。结果血中Hcy和UA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cy及UA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cy、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浓度升高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对我科2006年2月~2007年2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24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入院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入院第2天清晨取空腹12h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尿酸、血脂等各种生化检查,详细询问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浓度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殷卫兵  杨芳 《中国医药》2007,2(7):391-39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和正常对照者156例,检测2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及相关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间冠心病患者88例,依据年龄段分为:20-39岁为A组,共12例,40-49岁为B组,共13例,50-59岁为C组,共28例,60-69岁为D组,共24例,超过70岁的患者为E组,共11例。研究各组间男女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男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血尿酸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男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且血尿酸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