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秋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51+253-251,253
目的观察采用高压氧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扩血管药、维生素、激素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高压氧,两组疗程均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力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周祥宁  陈莉霞 《天津医药》1995,23(12):710-713
用Van De Water内耳器官培养系统或周祥宁和Van De Water建立的HEMA水凝胶作支持物的器官培养法,研究了鸡胚内耳原基的体外发育。这些内耳原基在体外培养12天后,有基底乳头,半规管的壶腹嵴、内淋巴腔和内耳软骨性包囊发育。基底乳头在内淋巴腔面有感觉毛细胞,其表面可见盖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内耳感受器有发育良好的毛细胞。内耳器官培养法不仅可用以探讨内耳发育和影响内耳发育的因素,研究神经  相似文献   

3.
纳荣芳 《云南医药》1997,18(2):128-129
感音神经性耳聋镫骨肌声反射与SISI测试分析纳荣芳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临床上为多发病。听力检查中的重振试验有助于诊断病损部位,是鉴别耳蜗性聋和蜗后性聋的方法之一。重振试验阳性者病损部位在耳蜗,属耳蜗性聋。纯音测听力计多附有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重振...  相似文献   

4.
陈岩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231+233
目的探讨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方法针对不同致聋原因、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的康复要求,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助听器和耳蜗植入器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助听器和耳蜗植入器治疗后,均获得了患者满意的听力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5.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过去均按突发性耳聋(以下称突聋)处理,但它聋的程度轻(&;lt;45dB),且为低频,如治疗及时、效果较好。本文就24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3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植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69%,经过开机调试,检测患者行为、语言平均听阈处于30~40 d B范围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耳聋症状,改善听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成像技术,探讨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皮层优势半球的变化及可能存在的功能重组.方法 选取苇度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1例(13例左耳聋,8例右耳聋),采用Sparse设计进行正弦调幅音(AM)任务下的fMRI数据采集,实验刺激为500 Hz的载波频率,8 Hz的AM,耳聋患者健耳呈现.采用1.5 T超导型MRI成像系统,采集脑部的BOLD-fMRI数据后,通过SPM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 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健耳给声,双侧听觉皮层均有激活,但仍为对侧半球优势.结论 听觉中枢具有可塑性,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皮层存在着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8.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耳蜗细胞凋亡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IGF-1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激活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耳蜗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分化,以及在耳蜗细胞损伤时参与维持细胞的存活和修复。IGF-1局部应用对于治疗突发性聋、药物性聋等感音神经性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9.
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耳鼻喉科临床为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甚多,如内耳微循环障碍,其中包括神经调节、血液循环动力学、内分泌学的改变、感染、解剖发育异常等。然而,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有人提出可能和血流变学机制改变有关,由于血管的管径、血黏的改变导致血流的变化而引起本病。我们从1996年7月至2005年10月对3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血流变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的选择:3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300例健康老年人,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耳聋组300例,均选择6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HRCT影像学表现,同时在CT工作站对内耳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进一步分析内耳畸形。探讨HRCT及MPR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临床无明确原因的、表现为重度至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患者行颞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根据Sennaroglu等提出的新的内耳畸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利用CT工作站对表现清晰的结构如耳蜗高度、前庭、内听道、前庭导水管等进行测量。结果 83例患者中HRCT表现为内耳畸形49例(98耳),其余34例HRCT未见异常。畸形主要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24例(48耳),其中单侧扩大27例(50耳),合并其他内耳畸形4例(8耳);Michel畸形4例(6耳);共同腔畸形2例(4耳);耳蜗发育不全1例(2耳);IP-I型l例(2耳);IP-11型(Mondini型)3例(6耳);前庭半规管畸形6例(12耳);内耳道狭窄8例(16耳)。结论 HRCT及MPR后处理可获得内耳畸形的可靠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的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9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冲洗,观察组采用鼻可乐冲洗,两组均治疗7~8周,比较两组患者鼻臭、鼻塞、鼻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鼻臭、鼻塞、鼻出血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可乐鼻腔冲洗能够显著降低鼻咽癌放疗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放、化疗联合治疗48例Ⅲ、Ⅳ期鼻咽癌的疗效、5年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及远期生存率。方法 93例晚期鼻咽癌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分割放疗Ⅲ、Ⅳ期鼻咽癌,肿瘤根治量65-74Gy。治疗组于放疗前先化疗1周期,放疗结束后休息15-30d再进行4-6周期化疗。结果 治疗组近期肿瘤消退率较对照组提高,5年内肿瘤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对照组减少,5年生存率治疗组有提高。结论 放疗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鼻咽癌疗效,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对50例鼻咽癌患者予以SEMENT医用加速器外照射治疗,放疗期间每周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放疗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白细胞平均值为6.0×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值为4.5×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2×109/L,红细胞平均值为4.4×1012/L,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9.2 g/L,血小板平均值为210.1×109/L.白细胞第六周(约50Gy)开始下降明显达18.2%(P=0.000),淋巴细胞第一周明显下降达44.4%(P=0.000);血小板的变化以第四周(约30Gy)下降达低值,较放疗前减少12.4%(P=0.005),随后缓慢回升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局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影响不大,但淋巴细胞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Ⅲ和Ⅳ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同期放化组(CCRT组)分别为49和61例。放疗:两组病人均使用常规分割外照射,使鼻咽部剂量达到70-74Gy,颈部剂量达到60-66Gy。化疗:放疗前顺铂(DDP)30mg/d,第1-5天;氟脲嘧啶(5-FU)0.75g/d,第1-5天;CCRT组采用顺铂30mg/d,1次/周,共用3-5周期。结果CCRT组和RT组肿瘤全消率分别为86.9%和69.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残留率分别为11.5%和28.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CCRT组和RT组2、3、5年总死亡率分别为14.75%、19.67%、32.79%和22.45%、28.57%、42.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事件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CCRT组较RT发率低(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选用同期放化疗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鼻咽癌紫杉醇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1例和单纯放疗组31例。同步放化疗组每周同步应用紫杉醇60mg。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为68~74Gy/7周。结果化放组CR率为83.9%,而单放组为67.7%(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度白细胞减少及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结论紫杉醇同步放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有效率,而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科接受治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睡眠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67%、(7.64±3.12)h、26.67%]均较对照组[分别为76.67%、(4.36±2.13)h、56.67%]优异(P<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确诊T2~3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研究组CMNa800mg/m2,用09%生理盐水100ml稀释溶解后静脉输入,30min滴完,输入结束后60min内进行放射治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周。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60Co体外常规放射治疗,鼻咽部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转移淋巴结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部预防量DT56Gy·28次-1·(5~6)周-1。结果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达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CR分别为917%(22/24)、583%(14/24),P<001;颈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875%(21/24)、542%(13/24),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体积>50cm3时CR分别为875%(7/8)、333%(3/9),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体积>300cm3时CR分别为778%(7/9)、30%(3/10),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结论CMNa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放射增敏作用较明显;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石文娟  徐莉 《安徽医药》2018,22(11):2209-2212
目的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20例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9.44±17.98)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50.59±4.64)分。家庭月收入、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是否转移和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放疗鼻咽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患者正面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情感功能呈正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患者采用正面应对方式,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正面、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85-2086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61例、常规放疗组57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2.5Gy/次,33次;常规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40-60Gy/(20-30次·4-6周),耳前野补量至鼻咽区DT70Gy;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1年口干发生率分别为8.20%(5/61)和94.73%(54/57),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92%(3/61)和71.93%(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鼻咽癌放疗进入随访期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运用CT、鼻内窥镜等检查方法对12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入选患者随访期发生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02例;鼻腔粘连68例,其中后鼻孔闭锁8例,萎缩性鼻炎8例,鼻腔大出血3例。结论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进入随访期后,其发生鼻部并发症得发生率很高,如何减少随访期并发症,提高随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给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