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的血流动力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毕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连续监测SBP、DBP、MAP、HR、ECG、SpO2、BIS、PetCO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后(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和放气后10min(T5)的SBP、DBP、MAP、HR、PetCO2,以及全麻用药量和拔管时间.结果:在T2、T3、T4、T5时,A组SBP、DBP、MAP值明显升高,B组较基础值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气腹期间A组心率明显升高(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20min后PetCO2值两组都较术前升高,以A组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毕拔管时间B组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LC时,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使循环、呼吸更稳定,清醒质量高;术中需加强PetCO2的检测,尤其是气腹解除后.  相似文献   

2.
黄树彬  黄霓 《河北医药》2016,(21):3230-3233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甲状腺手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组45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D)、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皮后1 ain(T3)、病灶切除时(T4)、手术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Cor)水平,VAS评分,首次镇痛时间,镇痛药用量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3~T4期间,观察组MAP、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TSH、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对照组MAP、HR水平明显增高,血浆TSH、Co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24 h血清IL-1β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联合颈丛有助于显著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程度与炎症趋化因子水平,从而显著改善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手术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循环和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史俊武 《江苏医药》2008,34(2):125-126
目的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中循环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C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组),每组20例.观察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于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拔管后5 min(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及血糖(Glu)的浓度.结果 GE组T2、T3和T4 Cor、Glu水平以及血压、心率均与T1相仿(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5).C组T2、T3和T4 Cor、Glu水平以及血压、心率均显著高于T1(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循环稳定、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张爱国  余凌  李娜 《中国药师》2010,13(6):846-84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静滴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MAP、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0 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合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即用帕瑞昔布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邓雪峰  李齐 《安徽医药》2012,16(5):669-67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靶浓度为0.5μg.L-1,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靶浓度不变;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4μ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03μg.kg-1.min-1;两组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mg.L-1。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探查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患者的MAP、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和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T6时Cor和T3、T5、T6时Gl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F组比较,F组T3、T6时MAP和T3时HR显著升高(P0.05),F组T5、T6时Cor和T6时Glu显著升高(P0.05或P0.01);SF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全麻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更有效地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B)、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组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A组T2时间点MAP、HR稳定于基础水平,而B组T2时间点MAP、HR仍呈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清醒躁动发生率为12.5%(5/40),低于B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部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减轻各种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刘栋  罗勇  覃宝全  霍少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93+95-93,9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47例ASAⅠ~Ⅱ级颅内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采用帕瑞昔布钠40mg注射,对照组23例患者注射0.9%NaCl溶液,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导管拨管时(T3)的MAP、HR及两组患者T2、T3时的IL-6、Cor、Glu水平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治疗组于T2和T3两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躁动出现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追加镇静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Cor及Glu水平在T2和T3两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明显抑制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手术完成后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112例采用七氟烷全麻的患儿,术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行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和观察组(56例,行小剂量丙泊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的苏醒躁动指标、生理变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1)对照组患儿的镇静满意度为46.43%,低于观察组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儿在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苏醒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07%、44.64%和64.29%,均高于观察组的3.57%、12.50%和33.93%,不同时间点的组间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PAED评分和Aldret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出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在麻醉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七氟烷全麻手术患儿在术后注射小剂量丙泊酚对于预防苏醒躁动具有较好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IE组,20例)和静脉全麻(I组,20例)两组。IE组全麻诱导前选择T12~L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硬膜外导管后,两组静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IE组以丙泊酚静脉泵注,辅以硬膜外麻醉维持;I组以丙泊酚为主静脉复合全麻。于麻醉前5min(T0)、二氧化碳(CO2)气腹前(T1)、气腹后5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10min(T5)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例数。结果与T0时比较,IE组各时点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T2、T3、T4时MAP、HR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I组T2、T3、T4时的MAP、HR显著高于IE组同时点(P<0.05),见表2。I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PACU例数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前者术中心率、血压较后者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后者显著提前,术后烦躁、寒颤等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颅内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对血流动力学、脑保护的影响。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脑膜瘤切除术患者86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全麻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比两组全麻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膜即刻(T3)、术毕(T4)、术后1 h(T5)的MAP、HR、Glu、Gly、GABA、ETI、SOD和MDA指标变化。观察组T1、T2、T3、T4、T5时MAP、HR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Glu、ETI指标低于对照组,GABA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Gly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全麻诱导应用于颅内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而丙泊酚全麻诱导可有效提高患者脑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戴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2-130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结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对循环、呼吸及围手术期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静脉全身麻醉结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5min、术毕记录MAP、HR、PetCO2、SpO2,以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问及两组异丙酚及异芬太尼的平均用量。结果:A和B两组麻醉各个时段HR、MAP、PetCO2及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B组围手术期清醒质量较好。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0例,均采用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AP、SpO2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AP、SpO2及HR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插管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要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需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术毕前静脉滴注NaCl溶液,观察组在术毕前静脉滴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各时间段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T2时刻的MAP、HR值明显高于T。时刻(P〈0.05),T3、T4时刻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2、T3、T4时刻的MAP、HR值均明显高于T1时刻(P〈0.05);观察组无躁动(0分)的发生率(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重度躁动(3分)的发生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3.1%)(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提高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纽。观察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纽29例,仅用全身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前(H0)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H2、H3、H4四个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分别于入室后(T1)、插管即刻(T2)、建立气腹即刻(T3)、拔管即刻(T4)、术后2 h(T5)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值.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T1时两组患者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Ⅰ组患者MAP、HR在T2~T4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Ⅱ组患者仅在T3、T4时HR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患者MAP、HR在T2~T4时点显著增高(P<0.05或P<0.01).(2)应激激素变化:T1时两组患者血清ACTH、ET、COR、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Ⅰ组各激素水平在T2~T4时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Ⅱ组仅在T4时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各激素水平在T2~ T4时刻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1-2期(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全麻组)和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每组40例。记录全麻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烦躁,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术后6 h、1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心肌功能水平,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麻醉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h 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CK-MB与c TnI水平分别为(1.33±0.63)U/L与(0.19±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71)U/L与(0.37±0.12)μg/L,术后12 h CK-MB与cTnI水平分别为(1.63±0.95)U/L、(0.23±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8±1.08)U/L与(0.41±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21.01±8.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2±11.20)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术中30 min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心肌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其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罗库溴铵全麻对剖宫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剖官产术的产妇30例为全麻组,随机选取同期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全麻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罗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0.75%罗哌卡因进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情况,并记录胎儿娩出1、5 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全麻组产妇在手术切皮和胎儿娩出时MAP、HR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时间两组患者MAP、SpO2、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1、5min均无窒息情况发生,Apgar评分均在9分以上,新生儿娩出1、5 min时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罗库溴铵全麻对剖宫产的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微,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是剖宫产需全麻时比较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