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32例早期肝癌患者,术前行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进行各期图像重建,分析他们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早期肝癌在肝动脉期时图像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可见肿瘤血管;在门脉期和平衡期时图像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其癌变组织的直径均<3cm经病理证实28例(87.5%),诊断准确率高。结论: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反映早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对诊断早期肝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恒  黄志成  陈曦  杨磊 《吉林医学》2010,31(10):1362-136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208例发现的肝内小结节病变进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为SHCC的54例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SHCC在不同时相内的影像表现。结果:54例中动脉期强化:表现高密度38例,表现低密度无强化13例,表现等密度3例。门静脉期表现低密度40例,稍高密度14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在SHCC的早期诊断有特征性表现及优势,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89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2月8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显示109个癌结节,直径在0.9cm~3cm之间;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29%、92.66%、80.73%、81.65%.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三期表现与特点是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与低密度灶,分别占20.18%、60.55%,在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淑艳  张蕊 《吉林医学》2013,34(5):899-900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早期肝癌患者104例,对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的特征。结果:早期肝癌的动脉期的图像特点是高密度强化,肿瘤血管清晰可见,在门脉期则表现为低密度的无强化图像信息。结论:螺旋CT能反映早期肝癌的图像特征,并且能提供肝脏血流供给的图像特点,因此在早期肝癌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609-26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25例胆囊癌多期增强扫描及各期图像重建的CT表现。结果:胆囊癌的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多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和肝脏,且强化时值延长。结论:胆囊癌的多层螺旋CT多期强化特征及不同的重建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 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薄层增强扫描的表现对于小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40例共发现58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2%强化,8%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SHCC在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但大多数具有典型表现;认真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图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66例后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行增强扫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相同时相内的影像特征。结果 66例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共检出85个病灶;动脉期表现高密度71例,低密度无强化8例,等密度6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早期小肝癌的检出和临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CT增强扫描在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筛入患者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普通CT平扫,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CT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肝癌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CT平扫诊断准确率(P0.05);动脉期:86例肝癌患者中,64例患者CT扫描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结节点强化8例,低密度无强化14例。门脉期:肝细胞癌中,表现高密度强化7例、等密度强化13例、无强化且低密度66例。平衡期:肝细胞癌中,混合低密度强化16例,低密度无强化70例。结论相比于普通CT平扫,对肝癌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面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早期肝癌病人,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85.71%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4.29%无明显强化,但显示肿瘤血管;门脉期呈低或等密度;延迟扫描全部为低密度。病灶密度变化的主要形式是“低-高-低-低”的模式。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反映早期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从而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快速注射造影剂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6例35个病灶经证实的小肝癌的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飞利浦MX8000IDT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是快速注射造影剂100~120mL,速率达到4~4.5mL/S,分别于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0~32s、门脉期55~60s、平衡期180s及延迟期5min等多期动态行全肝扫描.然后对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组26例35个病灶中肝右叶25个,肝左叶10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为12个(平均CT值为73.6HU);动脉晚期呈高密度病灶为21个(CT值平均83.2HU);门脉期为低密度病灶有25个,呈稍高密度病灶6个,等密度病灶4个,平衡期180s或延迟期5min病灶均呈低密度,2个病灶多期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 MD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王振军 《中原医刊》2006,33(7):83-84
目的应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研究肝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病灶的CT强化特征。结果病灶在动脉期85%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81%表现为低密度强化,平衡期8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采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过程,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多期扫描图像,比较其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特点及有无钙化、坏死、囊变等情况。结果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囊实性包块,大小约2.5~16.5m,平均5.57cm,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对周围血管无侵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较特别的增强CT表现,可以在手术前做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3ml/s注射 10 0ml造影剂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 5s、70s和 5min开始扫描 ,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 ,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 39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74 %和 82 %。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 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7%。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3ml/s注射100ml造影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泊25s、70s和5min开始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共发现39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7%,74%和82%。动脉斯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7%。结论: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巨块型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双期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静脉期70s、延迟期180s,以2.5-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ml,观察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结果①动脉期,多数肿瘤实质见异常血管及瘤区强化,门静脉期瘤体密度迅速减低,至延迟期变为等密度。②巨大肿块易发生中心坏死区,瘤体边缘多较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边缘环形强化。③肝内转移性子灶在肝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降为等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④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获得肿瘤在各期的增强征象,明确肿瘤的血供特征和门静脉受累情况,检出肝内转移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肝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4例患者伴有肝硬化,共检出肝癌病灶82个,病灶在CT平扫上显示为稍低密度,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三期综合检出率高达100%。(2)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检出率达为96.34%,门脉期的检出率为82.92%,延迟期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中,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模式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83例,对患者CT 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平扫模式( P<0.05)。平扫模式检出52例信号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81例,门静脉期67例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延迟期75例患者信号为低密度,变化特点为速升速降。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相比平扫局域检出率更高,还能够更清楚反映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发祥  梁朝晖 《吉林医学》2009,30(13):1246-1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25例胆囊癌多期增强扫描及各期图像重建的CT表现。结果:CT所见包括:壁厚型8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2例。胆囊癌的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多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且强化时值延长。结论:胆囊癌的MSCT多期强化特征及不同的重建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