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盘早期剥离与D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时底蜕膜层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如剥离面小,血浆很快凝固,临床可无症状,只是凝血块压迫胎盘,在胎盘母体面上遗留压迹。如剥离面大,继续出血,则形成胎盘后血肿,若出血冲开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  相似文献   

2.
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简称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因Couvelaire(1912年)最先报道本征象,故又称为库弗菜尔氏子宫(Coureai-re uterus)。胎盘早剥是指胎盘于妊娠晚期或于分娩期胎儿娩出之前,出现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使胎盘母体面与子宫壁分离。若剥离的部位起自胎盘中央,胎盘四周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上,血液不能外流,局部形成胎盘后血肿并逐渐增大,此时属于重型(隐性出血型)胎盘早剥。胎盘后无法外流的血液逐渐增多,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使流出的血液只能向子宫肌层方向浸润,致使受湿润的子宫肌纤维分离。当子宫肌纤维间充满血液时,可以导致肌纤维断裂、变性等病理改变,严重者血液渗入到子宫肌层深部,直  相似文献   

3.
1 背景 第三产程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阶段。胎儿娩出和脐带搏动停止后,胎盘在蜕膜海绵层从子宫上剥离下来,并从产道娩出。胎盘剥离是毛细血管出血及子宫收缩的结果。与胎盘剥离及娩出有关的出血程度取决于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速度和剥离期间及随后胎盘着床部位周围子宫肌层收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及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特别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及合并产前出血的患者。剖宫产术时,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后子宫收缩差,血窦不易闭合,易出血不止,有时无法控制,是产科急诊切除子宫的指征之一。近年我们在子宫胎盘剥离面局部多点注射催产素法控制剖官产术中前置胎盘剥离出血及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超声声像图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超声科59例妊娠晚期阴道出血患者的超声特征性图像及诊断结果。结果:59例晚期妊娠阴道出血患者中,前置胎盘31例,胎盘早剥8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4例,宫颈病变12例(宫颈息肉5例,宫颈糜烂7例),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4例。结论: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急诊超声检查可及时、动态观察胎儿、胎盘的动态变化,定性准确、无创,对临床急诊救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凝血功能障碍致产后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主要为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期剥离、重度妊高征、羊水栓塞、死胎或过期流产等)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为妊娠合并血液病,特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或再生障碍贫血等均为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 1 产科DIC所致之出血 1.1 胎盘早期剥离:主要是胎盘中的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从而激发外凝血系统所致,发生DIC者约占25%,因而产前、产后出血,特别是伴有中、重度妊高征者,尤其是在妊娠32周左右出现宫缩而张力高或腹痛时,必须考虑发生了胎盘早剥,不可盲目应用硫酸镁或硫酸舒喘灵抑制宫缩,应行B超检查及严密观察。如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鉴于此病发展迅速,为确保母体安全及抢救胎儿,既使并发DIC,亦应在输鲜  相似文献   

7.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中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的特点。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998年10月  相似文献   

8.
胎盘滞留是产后大失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凡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娩出者,统称胎盘滞留。根据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1胎盘全部剥离留滞;2.胎盘嵌顿;3.胎盘粘连;4.胎盘植入;5.胎盘部分残留。Akiyama 认为,胎儿娩出后2分钟内胎盘剥离,10分钟之内娩出。所以,如果胎儿娩出后1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应检查子宫底高度,膀胱是否充盈,压迫耻骨上方脐带有否向外移动等胎盘剥离征象。如已剥离可将拇指放在子宫体前方,另四指于子宫后方,沿产道轴向下推压子宫,胎盘即可娩出。如胎儿娩出后有活动性出血或半小时后尚无胎盘剥离征象,应及时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手术。对有流血者应有输血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翻是指子宫底向宫腔陷入,即子宫之内面自宫颈翻出,重症者子宫底之内面出现于阴道口,或脱出阴道口外。子宫内翻是分娩第三期的严重并发症。我院治疗2例,现报道如下。例1.23岁。住院号133774。第一胎,足月妊娠分娩一男婴。胎儿娩出时脐带绕颈一周(较松),同时绕臂一周(较紧)。胎儿娩出后经腹宫壁注射催产素10U,5分钟后胎盘剥离,牵引脐带娩出胎盘时子宫内翻脱出至阴道口外,胎盘已完全剥离,胎膜尚附在宫壁上。当时产妇一般状态良好,子宫无活动性出血,立即取下胎盘,肌注阿托品0.5mg,行手法复位:将脱出之子宫送回阴道,以右手自宫底逐渐上推,左手在下腹部协助固定,至完全复位后,经腹向宫底肌注麦角新硷0.2mg,静滴催产素20U加10%葡  相似文献   

10.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两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17例为观察组,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35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发生率: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分娩35 049人次,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15%(52/35 049),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0.05%(17/35 049),其中胎盘早剥产妇中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33%(17/52).(2)一般情况及分娩方式、分娩孕周: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而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及剖宫产分娩为14及21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早产发生率为88%(15/17),而对照组为49%(1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组产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71%(12/17)及6.4 h,对照组分别为20%(7/35)及4.2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特征:观察组产妇血性羊水、胎儿窘迫、宫腔积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2%(14/17)、65%(11/17)、35%(6/17)及59%(10/17),对照组分别为26%(9/35)、29%(10/35)、6%(2/35)及11%(4/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产妇在主诉腹痛、阴道流血及腹肌张力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胎盘附着部位、剥离面积比较:观察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5例(5/17),宫底宫角12例(12/17);对照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24例(24/35),宫底宫角11例(11/35),两组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位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盘剥离面积均超过1/3,其中有9例患者剥离面积≥2/3;而对照组胎盘剥离面积≤1/3者27例,剥离面积在1/3~2/3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母儿并发症及预后比较:观察组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3例、DIC3例、子宫切除1例、死胎3例、新生儿窒息8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而对照组除新生儿窒息5例及死胎2例外,其余指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发病持续时间长和胎盘附着宫角宫底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