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突发性聋患者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脂与突发性聋(突聋)发病的相关性,为血脂某些指标较高的人群提供预防措施,降低突聋发病率。 方法 检测68例突聋患者(突聋组)及同期住院的80例非突聋患者(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β(Apo-β)的水平,统计分析两组间各血脂指标的差异。 结果 突聋组与对照组间甘油三酯(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学曲线及不同听力下降程度的患者之间血脂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脂中TG升高与突发性聋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控制TG对预防突聋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耳科学的常见急症,内耳微循环障碍目前被认为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血脂和血流变学两方面阐述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可以有效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耳蜗微循环水平,很难说明血浆黏度的变化是否为高脂血症及血流变学异常引起,并与突发性聋的发生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聋(突聋)为耳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多数学者认为耳蜗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突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55例突聋患者的病史、血液流变学和血脂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其与突聋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脂代谢特点。方法收集突发性聋病例66例,健康对照者85例,根据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观察对象作血液流变性及脂代谢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在突发性聋病例与对照组间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突发性聋病例有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青年及女性突发性聋病例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循环障碍在突发性聋发病中有重要意义;脂代谢异常是突发性聋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血脂、血流变学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性,为中老年突聋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测88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及82例同期入院的非突聋中老年患者外周血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acylglycerol,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体蛋白-A(Apo-A)、载体蛋白-B(Apo-B)、载体蛋白-A与载体蛋白-B的比值(Apo-A/Apo-B)。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切变率10 s-1)、全血粘度中切(切变率50 s-1)、全血粘度高切(切变率150 s-1)、血浆粘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统计分析两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突聋组血液中TG、TC、LDC-C及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听阈曲线为低频及全频下降型更为明显,而高频下降型组仅TC高于对照组。突聋组中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突聋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流变学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相关风险因素,降脂治疗对于治疗及预防中老年突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突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方法:对38例未经治疗突聋患者检测其血液凝固、血液脂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突聋患者血液凝固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但呈相对高凝状态;高密度脂蛋白HDL3-ch升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血脂代谢异常和相对高凝状态等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可能在突聋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的发病时间规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整体对比分析,探讨突发性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仔细询问198例患者的发病时间,每2h为一个时间段,统计每时段的发病人数,观察各时间段发病的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从而更精确的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了30例突发性聋患者一昼夜3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突发性聋患者1d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结果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多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发性聋患者一昼夜血液流变学变化以晨起时的血流变指标为最高。各时间段发病人数以上午4~8时发病者最多,二者占全部突发性聋患者的42.9%,其余10个时段每段发病人数均不超过总人数的9%;12时段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又以上午4~8时段发病者为最高。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突发性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致,其发病高峰亦在晨时4—8时,且血流变指标高的患者更容易在清晨发病。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对突聋患者的眼动脉血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突聋发病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 Acuson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测34例突聋患者及 15例正常人的眼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突聋患者 2 8例 (82 .4% )患侧眼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健侧眼动脉和对照组 ,血管阻力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提示突聋患者患侧眼动脉的低流速、低灌注、高阻力型血流状态改变 ,可能与突聋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下简称“突聋”)进行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并与40名健康人作比较,同时还对突聋的22例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发现,突聋患者半数以上有微血管数减少、出现缺血区并同时伴有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等特征.ABR测试结果则表明,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微循环血流障碍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又称暴聋,指发病突然,原因不明的听力在瞬间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聋。耳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多数学者认为突聋与病毒感染和内耳循环有关,也可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温改变、过度疲劳和内分泌失调等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内耳微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障碍,内耳缺血缺氧,听觉器官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给予巴曲酶、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神经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n=5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阈值及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因子在内的血清血液流变学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连接蛋白26和血清连接蛋白30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测得听力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听力阈值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上调血清连接蛋白26和连接蛋白30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减轻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2.
突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脂质代谢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突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突聋病人及50例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含量。结果突聋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聋组TG、LDL-CH、ApoB和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HDL-C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HO和Apo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外周血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同时探讨这些指标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48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的1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分析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的突聋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的水平及其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突聋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的比较:突聋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中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聋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全血粘度中切均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甘油三酯较对照组降低。突聋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低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较对照组升高;全聋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较对照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各类型突聋患者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不同疗效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突聋组治疗无效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低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高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浆粘度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全聋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PLR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突聋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与预后呈负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结论突聋患者可能存在炎症感染、脂代谢异常以及血流变学异常,同时发现突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对其预后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突聋患者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给予抗感染、降低血粘度等治疗,可能有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听力,甲襞微循环与中医辨证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咱力、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听力检查,甲襞微循环测试,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0例者共有65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74%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周状态和血液流态上,其中,中医辨的肝火上扰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害与甲襞循环的改变以及中医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积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例产褥期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析其耳聋分型及听力损失级别,充分考虑患者所处的特殊时期,2例患者均采用2~3周短期断乳+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凝、营养神经、口服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病例1停药后7 d复诊,眩晕消失,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50 dB左右。病例2停药后7 d复诊,眩晕基本缓解,耳鸣减轻,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30 dB左右。两例患者均在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1个月后复查,新生儿发育正常,患者听力稳定,无再次下降。结论妊娠合并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为基础,配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改善情绪,调整睡眠等治疗,且强调早期治疗,用药期间建议短期断母乳,牛乳喂养,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不会造成新生儿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NO、NOS、ET含量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法和放免法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NO、NOS及ET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NO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而NOS、ET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1个月后血NO、NOS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NO、NOS、ET水平的检测对了解病情观察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70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70例),7d一疗程,复查纯音测听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突聋患者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61.76%,老年组(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为49.9%;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中度耳聋以下(听阈〈55dB)有效率52%,对照组有效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重度耳聋患者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尽早的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障碍,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老年突聋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相似文献   

18.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椭圆囊-球囊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突聋伴眩晕患者主观垂直视觉(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偏斜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了解椭圆囊-球囊功能与症状的关系。方法16例突聋伴眩晕的患者和10例突聋无眩晕的患者分别行SVV及VEMP检查。其中,6例突聋伴眩晕患者行前庭双温试验检查。结果伴晕眩的突聋患者中,VEMP异常者8例,正常8例;SVV异常6例,正常10例,且所有SVV异常者,VEMP均异常。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之间VEMP正常与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纯音听阈与SVV的关系在统计学上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可伴有球囊和/或椭圆囊功能障碍,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损伤无特定的规律。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伴眩晕的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Sixteen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SD), diagnosed on the basis of a battery of audiometric tests, but with no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pathology requiring drug treatment, underwent monitoring of their hemorheological profiles to see whether disturbances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could be linked to SD. Plasma viscosity, the filterabilities, (using a low-shear positive pressure system) through 5-μm-diam-eter pore Nuclepore filters, of whole blood and red and unfractionated white cells were monitored in 16 SD patients and 32 controls matched for age, sex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Whole blood filterability and the filterability of the red blood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aired in the SD patients, which suggests that alterations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are linked, in some way, to sudden deaf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