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年18卷第1期报道 云南锡矿矿工肺癌实验病因学研究课题组、昆明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黄润等,为探明该矿矿工肺癌高发的病因,对实验性肺癌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发现,甲基胆蒽,苯并芘及二乙基五硝胺均能诱发作为模型的金仓鼠肺癌。锡矿粉及其所含砷、铅、铁、铝、钛、锌、铬、锰、锫、镍、镉、钒、镀、银等15种化学成分(代号CM_1)和砷、铅、铁、铬、镍、镉、镀等7种无机化学成分(代号CM_2)均可诱发金仓鼠肺癌。CM_1及CM_2的Ames试验、细胞转化试验均为阳性;冶炼厂烟尘Ames试验及诱癌实验亦均为阳性,表明锡矿粉及其部分成分的混合尘,以及冶炼厂烟尘均有致肺癌效应。作者认为,云南锡矿矿工肺癌高发为多因素综合作用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水通道蛋白5 (Aquaporin5,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以永生化ATⅡ(RLE-6TN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分为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低剂量染毒组分别使用终浓度为200、50 mg/L的烟尘悬浊液在第1、3、5、7、9代对细胞染毒,同代对照组不加烟尘悬浊液同步培养.从第10代起,高、低剂量染毒组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检测实验呈阳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B)、SP-C、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结果 从形态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B、SP-C的表达上发现经烟尘诱导,RLE-6TN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改变,且高、低剂量染毒组克隆形成率与染毒培养代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烟尘染毒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30代细胞CTGF阳性、SP-B阴性,空白对照组CTGF阴性、SP-B阳性.Western blot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25、30、35代细胞及空白对照组Vimentin和AQP5均为阴性.结论 云锡炼厂烟尘导致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CTGF表达阳性,但Vimintin及AQP5的表达呈阴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个旧炼厂烟尘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有关烟尘诱癌的实验研究。首先,测定了烟尘中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多种无机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未发现苯并芘,同时烟尘经 Ames 氏试验,诱突变结果阳性。继之进行四组动物实验,结果如下:1、Ⅰ组(烟尘组)第24周开始发现肺癌,发癌率34.78%。Ⅱ组(呋喃甲醛对照组)无一例呼吸道良、恶性肿瘤发生。Ⅲ组(烟尘加 DEN 组)17周开始发现肺癌,发癌率90.62%,Ⅳ组(DEN 组)25周发现肺癌,发癌率65.51%。由此可说明烟尘本身不仅有诱癌作用而且对 DEN 诱发金地鼠肺癌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三个实验组均以腺癌或以腺癌为主的复合癌较多。本文还对烟尘的诱癌作用和对 DEN 诱发肺癌的协同作用,烟尘中某些化学元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有关预防等几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P-1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 I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7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M IP-1的表达。结果:(1)肺癌细胞胞质及胞膜表达M IP-1,同时检测到肺癌组织中有CCR1和CCR7阳性树突状细胞的浸润。(2)肺癌组织中CCR1,CCR7及M IP-1表达和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M IP-1的肿瘤细胞及CCR1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患者表达M IP-1的肿瘤细胞及CCR1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肺癌组织中M IP-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CCR1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和CCR7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 IP-1表达和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CR1,CCR7的表达关系密切,推测M IP-1可能影响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和趋化功能并参与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云锡肺癌高发的原因,1985年昆医病解教研室采用云锡矿粉和炼厂烟尘诱发金地鼠肺癌均获阳性结果。经分析,云锡矿粉和炼厂烟尘中主要含有多种无机化学成分和一些微量放射性元素。为进一步探讨其中除微量放射性元素外,究竟哪些成分为主要致癌因素,本实验首次选择其中与致突变和/或致、促瘤有关的无机成分,分别组成两组无机化学混合物,进行诱发金地鼠肺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膜结构伸展刺突蛋白(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不同病理特点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5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Moes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Moesin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oesin阳性表达率为90.00%(90/100),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0%(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esin在TNM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标本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Moesin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肺癌分期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和m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mutant P53,mP53)表达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浸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P53,CD1α,CD83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可检测到mP53阳性肿瘤细胞及CD1α,CD83阳性DC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中mP53及CD1α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组中CD1α阳性DC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mP53阳性肺癌组织中CD83阳性DC表达率明显减少,而CD1α阳性DC表达率明显增加,与mP53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mP53表达与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在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肺癌细胞中沉默抑制子1(ROS1)表达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EZH2表达;过表达EZH2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HCC461中EZH2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EZH2对ROS1、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53例肺癌组织和42例癌旁组织中EZH2与ROS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癌细胞中EZH2均高表达;肺癌细胞HCC461过表达EZH2后ROS1表达上调,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记物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加;肺癌组织中EZH2、ROS1均显著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H2可介导肺癌细胞中ROS1表达上调来促进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AT3、Mcl-1和Bax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标本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的STAT3、Mcl-1和Bax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凋亡指数(AI)评估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肺癌中STAT3、Mc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Bax的表达略低于正常肺组织,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相关,Bax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Mcl-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肺癌组织的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且STAT3表达阳性组织AI值明显低于STAT3阴性组(P<0.05)。结论 STAT3蛋白通过调控Mcl-1和Bax发挥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波形蛋白( 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以永生化ATⅡ(RLE-6TN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分为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低剂量染毒组分别使用终浓度为200、50 mg/L的烟尘悬浊液在第1、3、5、7、9代对细胞染毒,同代对照组不加烟尘悬浊液同步培养.从第10代起,高、低剂量染毒组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检测实验呈阳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 SP(-B)、 SP-C、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结果 从形态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B、SP-C的表达上发现经烟尘诱导,RLE-6TN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改变,且高、低剂量染毒组克隆形成率与染毒培养代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烟尘染毒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30代细胞CTGF阳性、SP-B阴性,空白对照组CTGF阴性、SP-B阳性.Western blot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25、30、35代细胞及空白对照组Vimentin和AQP5均为阴性. 结论 云锡炼厂烟尘导致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CTGF表达阳性,但Vimintin及AQP5的表达呈阴性.  相似文献   

11.
云锡矿工肺癌高发,为探明矿尘中放射性化学成分的致癌性,选择7种与致突变及致癌有关的非放射性无机化学物质(代号CM_2,含砷、铅、铁、铬、镍、镉、铍)进行Ames试验及金仓鼠诱癌实验。结果如下:CM_2Ames试验阳性、CM_2金仓鼠诱癌实验阳性。27只有效动物中6只发生了肺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2.2%。对照组无肿瘤发生。结果表明,CM_2对金仓鼠有致癌作用,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二甲亚砜对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加入二甲亚砜,以了解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受铀矿粉染毒时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二甲亚砜(DMSO)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等,观察各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DMSO对铀矿尘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可引起细胞DNA断裂,造成细胞拖尾率、彗星尾部DNA含量、尾长、尾部面积、尾距增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了大厂锡矿的空气和矿尘.有两点发现:1.生产作业区的空气中有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诱变物质污染,其污染水平的高低与职工肺癌的流行特征一致;2.矿尘有很强的诱变性,且显示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矿职工肺癌高发与生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等,观察不同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但纳米级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纳米级的铀矿粉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普通铀矿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锡矿区呼吸道恶性肿瘤高发,为了探明其原因,用含砷、铁、铅等的人工合成混合尘1、2、3号进行 Wistar 大鼠诱瘤实验,结果如下:3个实验组中发生了31例肺肉瘤,发生率22.6%。31例中有28例肺恶性淋巴瘤,占90.2%。此外,发现了3例肺癌,对照组未发现肺良恶性肿瘤。上述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矿尘1、2、3号对 Wistar 大鼠有致肺肉瘤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 BALB/3T3 A31-1-13细胞系研究了煤尘抽提物的转化活性。亚硝化和未亚硝化的煤尘抽提物都能诱发细胞发生转化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但亚硝化煤尘抽提物的转化活性比未亚硝化者高。从转化集落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赘生转化的一些特征,如细胞生长迅速、接触抑制消失和停泊不依赖性生长等.本文结果看来支持煤矿工胃癌高发原因的煤尘假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CD44 V6 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 SP法 )检测了 45例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和 16例小细胞肺癌 ( SCLC)中 CD44 V6 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3 1例 NSCL C呈现 CD44 V6 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 68.9% ,而 SCLC则全部阴性 ( P<0 .0 1)。 2在鳞、腺癌中 ,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 CD44 V6 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P<0 .0 5 )。结论  CD44 V6 在 NSCL 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而 SCL 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 CD44 V6 的介导 ;而且 CD44 V6 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 ,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8.
观察大厂矿尘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对肺泡巨噬细胞(PAM)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厂矿尘对PAM具有细胞毒性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PAM的功能减弱甚至死亡。导致机体的非牧民免疫功能减弱,可能有利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 c- erb B- 2基因产物 p185 neu和 ras基因产物 p2 1ras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以揭示 c- erb B- 2和 ras基因在肺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 5 5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 2种基因产物 .结果  1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均无 p185 neu和 p2 1ras的阳性表达 .2 8例肺鳞癌中 p185 neu和 p2 1ras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46 %(13/ 2 8)和 5 4% (15 / 2 8) .16例肺腺癌中 p185 neu阳性表达率为 5 6 % (9/ 16 ) ,p2 1ras阳性表达率为 6 2 % (10 / 16 ) .肺鳞癌和肺腺癌中 2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185 neu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 (r=0 .36 ,P<0 .0 5 ) ,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2 1ras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185 neu和 p2 1ra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1) .结论 c- erb B- 2和 ras基因的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发生有关 ,这 2种基因在 NSCL C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同时 ,检测 p185 neu和 p2 1ras还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不同结局工人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损伤状况,为早期诊断职业性呼吸疾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矿煤工尘肺患者80例,尘肺合并结核33例,以及无尘肺矿工177例为接触粉尘后的三种不同结局。分别测定各结局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V50、V25、MMEF,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各组肺功能各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尘肺合并结核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纯尘肺组在FVC%、FEV1%和FEV1/FVC%上损伤分级均属正常(〉80%);各组肺通气功能损伤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尘肺合并结核组肺功能在中重度损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无尘肺组正常的肺功能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小气道指标(V50%,V25%)在尘肺合并结核组和尘肺组显著减低。结论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肺通气功能显著减低;小气道功能对职业性接触粉尘肺功能损伤较敏感,对职业性接触粉尘工人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