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Corail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简称Corail假体)与Summit半涂层型股骨柄假体(简称Summit假体)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行THA的患者32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的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Corail假体)17例和对照组(Summit假体)15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且假体放置位置正确,术后康复计划相同。在患者术中及术后1 d、3d、1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时进行院内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临床疗效、出院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32例患者术后的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第1年内没有患者需要翻修。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有所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对患者影像学进行检查时,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I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对曾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男7例、女9例。年龄47~86岁,中位数61岁。均为初次行翻修术的患者。左侧9例,右侧7例。髋关节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12例,其中单纯股骨侧假体松动5例、股骨侧合并髋臼侧假体松动4例、单纯髋臼侧假体松动3例;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股骨侧骨缺损程度按照Paprosky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4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本次翻修手术间隔时间为3.5~19年,中位数9.6年。随访观察股骨假体稳定性、髋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双下肢不等长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中位数2.5年。股骨假体稳定性良好,获得骨长入固定14例、稳定的纤维固定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及感染。1例术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钢板及螺钉固定,并延期负重活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5 mm,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翻修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高[(43.1±8.2)分,(85.2±11.8)分,t=9.909,P=0.000]。翻修术后5个月,髋关节屈曲、伸直、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45.0°±10.9°),(102.6°±18.2°),t=8.612,P=0.000;(-6.9°±2.0°),(2.9°±1.2°),t=13.622,P=0.000;(14.8°±3.7°),(33.2°±5.3°),t=8.854,P=0.000;(13.1°±4.0°),(28.2°±6.4°),t=6.781,P=0.000],双下肢不等长距离短于术前[(2.1±0.4)cm,(0.9±0.3)cm,t=7.348,P=0.000]。结论:采用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假体稳定性高、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34例,术中均采用金属垫块修复髋臼骨缺损。男21例,女13例。年龄53~84岁,中位数68.5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ⅢA型28例、ⅢB型6例。初次THA距本次翻修手术时间6~16年,中位数8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术前与术后1年髋臼中心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1.88±9.14)min,术中出血量(571.88±60.91)mL。单纯髋臼翻修12例,全髋关节翻修2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中位数2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6.55±10.28)分、术后3个月(65.71±11.25)分、术后6个月(76.04±9.35)分、术后1年(84.19±6.81)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11±1.04)分、术后3个月(1.05±0.21)分、术后6个月(0.94±0.17)分、术后1年(1.02±0.24)分。髋臼中心垂直距离,患侧术前(33.68±4.19)mm、术后1年(23.31±2.17)mm,健侧(15.31±2.24)mm,患侧术后1年较健侧上移(8.27±2.65)mm;髋臼中心水平距离,患侧术前(26.47±3.92)mm、术后1年(33.01±3.15)mm,健侧(33.46±1.97)mm。末次随访时,金属垫块与骨面紧密接触,骨长入良好;均未发生金属垫块移位、螺钉断裂、骨溶解、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能够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20例33髋,男2例3髋,女18例30髋。年龄31~51岁,中位数42.5岁。单侧7例,双侧13例。术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截骨长度2~5 cm,中位数3.5 cm;20例患者均未使用重建杯或髋臼加强环,3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2个月,中位数42.5个月。本组未出现感染、脱位病例;2例患者遗留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改善,无股神经麻痹及坐骨神经牵拉伤表现;4例患者股骨截骨端延迟愈合,但均在9个月内骨性愈合。下肢短缩1 cm者12例,1 cm≤下肢短缩≤2 cm者6例,下肢短缩2 cm者2例。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33.1±4.2)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92.8±2.7)分。结论: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可平衡下肢长度,改善下肢功能,减少神经血管损伤,而且并发症较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acation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18例DDH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35~72岁,中位数57岁;左侧8例,右侧10例;CroweⅡ型12例,CroweⅢ型6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6.00±7.49)分。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随访观察截骨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1例术中发生髋臼内壁骨折,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对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00±5.75)分。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时采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关节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1例,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同时结合异体骨板固定,关节翻修术等。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5-9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均有比较好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77-93分)。结论:按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全面设计术前计划,均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翻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13例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翻修术中所用髋臼杯及垫块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男6例,女7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51岁。左髋8例,右髋5例。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12例、假体深部感染(假体旷置后感染控制)1例。6例臀中肌肌力Ⅲ级,其余下肢肌力均正常。髋臼侧骨缺损按照Paprosky分型标准,ⅡC型3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初次置换术后出现疼痛症状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3~5年,中位数4年。测定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测量双下肢长度,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30.0±15.4)min,术中出血量(680.0±30.5)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数2.5年。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术前(12.44±3.07)分、术后3个月(6.58±2.35)分、术后6个月(4.97±2.48)分、末次随访时(1.08±0.41)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1.89±7.03)分、术后3个月(67.21±7.26)分、术后6个月(74.65±7.94)分、末次随访时(87.99±7.31)分。双下肢长度,术前相差(4.85±1.96)cm,术后相差(1.23±0.87)cm。2例术中探查发现臀中肌缺损,术后遗留臀中肌步态;2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对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00年3月~2008年6月间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月,平均34.5个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末次X光片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水泥渗漏,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下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35例偏头痛患者,同时设立普通针刺法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了治疗组部分患者(18例)治疗前后血液中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变化情况。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子午流注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提示子午流注针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补肾法与活血法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病理形态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通过观察纯补肾中药与活血中药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软骨及滑膜的影响,以探讨补肾法与活血法的疗效与骨关节炎发病时间是否有关。以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骨关节炎模型,分别用补肾中药,活血中药灌胃治疗。造模6周及10周后取材作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示6周后活血组的滑膜损伤程度较补肾组低(P〈0.05)。而10周后补肾组的软骨硫坏较活血组为轻(P〈0.05)。由此可认为在骨关节炎发病初期活血中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温胆汤改善脑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技术系统观察SAM-P/10鼠脑内皮层、海马、纹状体等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的脑内8种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加味温胆汤1号方对于海马、纹状体异常升高的t-GABA水平表现出明显降低作用。加味温胆汤预防方对皮层降低的Tau水平有明显升高(P<0.01),1号方亦有明显升高(P<0.05),2号方和西药仅表现上升趋势。结论:加味温胆汤1号对SAM-P/10皮层、海马、纹状体的Clu等EAAS亢进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抑制性氨基酸IAAS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异常升高的r-GABA水平的降低和使降低的Tau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给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我院收治的98 例该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按改良的 D’ Aubigne 和 Postel 6 分评定法进行评定,非手术组优良率为82 .5 % ,手术组优良率为90 % 。认为非手术治疗方法中骨牵引的地位不可动摇; 手术病人应符合严格的适应症,术中尽可能恢复髋关节的头臼对应关系和负重顶的完整。  相似文献   

15.
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患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0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法为大法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潘生丁,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尿红细胞、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及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38例.有效4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5.6%;对照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4侧,有效32例,无效88例,总有效率45.o%。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尿、蛋白尿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IgA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IgA肾病血尿及蛋白尿症状。  相似文献   

16.
模糊数学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昂 《中医正骨》1996,8(3):16-17
应用模糊数学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结合专业知识,统计出颈椎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三症型在25个特征症状中的权重,组成颈椎病的症状──症型的矩阵R25×3,并例举3例随机抽取的临床病案对颈椎病模糊模式识别的科学性、可靠性进行验证。该数学方法的引入,帮助提高了颈椎病分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骨组织成分与Masson三色染色反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骨组织主要成分对其Masson三色染色结果的影响,取大鼠股骨上端及尾部中段标本,经Bouin固定液固定,甲酸脱钙后,石蜡切片,对照片染Masson三色及Safranin-0染色,实验片经过0.5%透明质酸酶消化,2mol.L^-1氯化钙溶液抽提粘多糖后,染色同对照片,另取人脐带标本,经Bouin液固定,石蜡切片,实验片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后,做Safranini-o染色,对照片不经透明质酸消化,其余处理及染色同实验片,结果示Safranin-o对组织中粘多糖染鲜红色,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及氯化钙溶液抽提,其着染减退或消失。Masson三色染色,软骨胶原呈绿色,真皮,骨及钙化软骨中胶原呈红-绿相间,骨质越成熟,红染越多,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及氯化钙溶液处理染色无改变,表明骨组织中胶原的成熟程度影响Masson三色的染色反应,胶原越成熟红染越多,胶原类型,粘多糖及钙化成分不影响骨组织对Masson三色的染色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100例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设定总样本量为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采用三部推拿法,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失眠症焦虑量表(SAS)标准分、失眠症抑郁量表(SDS)标准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PSQI总积分、SAS标准分及SDS标准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确切,方法安全,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尿药法进行去甲斑蝥素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去甲斑蝥素片10mg后,收集尿样,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直接进样,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多反应检测(MRM)方式检测m/z 169.3→123.1的去甲斑蝥素特征碎片离子,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计算去甲斑蝥素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方法计算去甲斑蝥素健康志愿者体内消除半衰期t1/2为(4.01±0.91)和(3.56±0.96)h,24h内尿中去甲斑蝥素累积排泄率为(19.91±9.26)%。结论尿药法估算去甲斑蝥素人体药动学参数取样方便,样本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切观察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将就诊的急性腰痛患者按双盲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A组(毫针治疗组)、B组(毫针加拔罐组)、C组(毫针加刺络拔罐组)、D组(毫针加刺络拔罐艾灸组).分别治疗5次、10次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C、D二组分别与A、B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刺络拔罐法和艾灸法与毫针刺法的组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单纯拔罐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