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1):63-65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组,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治疗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内观疗法,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结果:第6周研究组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6周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第6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内观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46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研究组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HAMD分与积极应对因子分成负相关(P<0.05),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HAMA分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其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16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别编入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83).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情志调理对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92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别入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焦虑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电针结合情志调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焦虑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情志调理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催眠疗法对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治疗的焦虑症患者,共138例患者入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按照随机顺序分别入组.对照组采用焦虑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催眠疗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变化和症状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消极应对分、不成熟因子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消极应对分、不成熟因子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分与不成熟因子分成正相关(r=0.41,P<0.05).结论 催眠疗法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情绪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治疗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观疗法,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结果 第6周研究组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37、2.33、2.36,P<0.05);研究组第6周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第0周 (t = 2.31、2.42、2.47,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第6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第0周 (P<0.05).结论 内观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王怀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24-2125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采用抑郁自评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SDS、HAMD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积极应对因子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剧治疗能改善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4例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24周,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其照护者进行评分。结果:在入组第12、24周,2组的HAMD、HAMA评分及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SCL-90总分、行为控制、角色沟通和FAD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分与控制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SCL-90总分、焦虑、HAMA因子分与家庭总功能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躯体化与沟通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抑郁症患者疗效,减轻其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家庭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CBT;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认知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比较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HOQOL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4个项目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抑郁和无抑郁人群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37-3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冠心病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70例冠心病并发焦虑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5例。对照组按照冠心病治疗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定。结果:治疗第6周观察组HAMA、不成熟型因子、消极应对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2.28、2.33、2.25,P<0.05);观察组第6周HAMA、不成熟型因子、消极应对分值显著低于治疗前(t=2.21、2.42、2.29,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发焦虑患者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情绪状况、生活事件频度、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等心理社会因素特征与复饮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酒精依赖患者于出院前作一般情况和饮酒状况问卷调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检测,并随访6个月,根据复饮情况与上述心理社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饮患者与未复饮患者相比较,在既往住院次数、家族史、SSRS中总分及主观支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日饮酒量、饮酒年限、HAMD、LES、SCSQ中消极应对和SSRS中对支持利用度几个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是消极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既往住院次数、对支持利用度、阳性家族史、日饮酒量。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工作中的应对方式状况,并探讨人口学变量对其的影响,为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1),而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P〈0.01);影响护士积极应对维度的人口学变量主要是行政职务、最高学历和年龄,而影响护士消极应对维度的人口学变量主要是年龄和行政职务。结论:护士应对方式较为满意,但需加强年轻、学历偏低以及无职务护士应对方式的培养,以提高其积极有效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46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家庭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ENRICH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子女和婚姻、业余活动、与亲友的关系、FAD总分、问题解决、情感反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2组间ENRICH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子女和婚姻、业余活动、与亲友的关系、FAD总分、问题解决、情感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第0、6周的组内比较,2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分与解决冲突方式因子分成负相关(r=-0.48,P〈O.05),FAD总分与HAMD分成正相关(r=0.43,P〈0.05),ENRICH总分与HAMD分成负相关(r=-0.46,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提高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及轻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神经衰弱)患者的94名一级亲属分为精神分裂症组(重性组)(n=45)和轻性精神障碍组(轻性组)(n=49).两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性组与重性组心理韧性评分,社会能力[(22.67±4.59)分、(20.76±4.09)分,P<0.05]、家庭凝聚力[(25.41±4.34)分,(22.60±4.90)分,P<0.01]、社会资源[(25.35±4.27)分,(23.24±4.16)分,P<0.05]及总分[(129.22±12.89)分,(122.60±14.54)分,P<0.05]均高于重性组;两组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积极应对分轻性组高于重性组[(27.45±5.22)分,(23.36±6.46)分,P<0.05];消极应对分低于重性组[(9.92±3.08)分,(11.64±4.36)分,P<0.05],总分也高于重性组[(36.72±5.26)分,(34.41±5.61)分,P<0.05];两组除轻性组自我的知觉与消极应对无相关外,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8~ 0.434,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74~0.401,P<0.01或P<0.05).结论 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高于重性组,面对逆境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两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互式阅读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每周1次集体健康教育;研究组每周进行5次交互式阅读疗法予以干预,每次40~60min,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TCSQ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增高(P〈0.001),高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降低(P〈0.001),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交互式阅读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改善高交往焦虑新兵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交往焦虑得分大于49分的64名武警新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人。两组与其他战士一样参与正常的军事训练和心理训练,并共同参加一次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查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以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经6周团体咨询后,实验组除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无显著差异外,交往焦虑得分、积极的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等明显改善(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新兵交往焦虑水平,还能提高新兵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