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频复发性肾病(FRNS)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FRNS患儿,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湿热内蕴、肾虚血瘀,气阴两虚较少见.②西医分型肾炎型中气阴两虚型与其它证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型中肝肾阴虚与其它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MsPGN FSGS)和IgA肾病(IgAN)为主,少数为IgM肾病(IgMN)、膜性肾病(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和局灶性肾炎(FGN).MsPGN中以肝肾阴虚多见,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gAN中湿热内蕴多见,二者呈显著正相关;MsPGN FSGS主要见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肾虚血瘀,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MsPGN、IgAN可以作为肝肾阴虚型和湿热内蕴型的客观指标和辨证依据,中药肾康灵对治疗肾虚血瘀型FRNS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中医证型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FRNS的患儿50例,对其进行病理诊断和中西辨证分型,并对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其次为肾虚血瘀、湿热内蕴等;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FSGS+MsPGN)及IgA肾病。其中肝肾阴虚患者中多为MsPGN,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多为IgA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临床上可以将IgAN和MsPGN作为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的辨证依据和客观指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占74.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占21.2%.PGN中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 73例(45.6%)、IgA肾病(IgAN) 36例(37.1%)居多.SGN中病理类型以狼疮性肾炎(LN)39例(81.3%)占多数.PGN和SGN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结论:GN是广西地区肾脏疾病常见原因,其中原发多于继发,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居多,其次为IgA肾病.SGN中LN是首要原因.PGN和SGN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  相似文献   

4.
蔡忠钦  蔡凛等 《中医杂志》2000,41(3):169-170
为探索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对7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分5型;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和湿热型,西医临床分型;肾病综合征(肾病)和肾炎型,病理类型系根据1979年和1982年WHO公布的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方案。结果肾病型51例和肾炎型27例中,分别有气虚型36例、10例,阳虚型3例、2例、阴虚型2例、0例,气阴两虚型8例、5例,湿热型2例、10例。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气虚为系膜生性紧sPGN)和MsPGN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阳虚为硬化性肾炎(SGN)、FSGS、MsPGN FSGS和MsPGN,阴虚为MsPGN,气阴两虚为MsPGN、MsPGN FSGS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湿热为局灶性肾炎(FGN)、EPGN和MsPGN。表明肾组织病理检查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并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正>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在我国是公认的最常见的肾炎类型,笔者曾报道过,通过肾穿刺活检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 MsPGN 与中医的阴虚密切相关。据初步临床观察具有滋阴益肾活血清利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 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在我国成人中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材料中的50%左右,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其治疗水平,并揭示中医辨证分型与MsPGN 的内在联系,我们开展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  相似文献   

7.
蓝芳  史伟  宋丹  梁黎黎 《河南中医》2011,31(10):1127-113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仲昱  王钢  邹燕勤 《中医杂志》2003,44(11):854-85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3例住院期间肾穿刺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肾虚湿瘀证最为常见,多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并可出现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性肾炎,病理损害程度较重;其次为脾虚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轻微病变;热结咽喉证则与肾小球轻微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IgA肾病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与西医病理类型和病理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临床病理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本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30%~40%将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目前IgA肾病辨证分型同病理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临床症状与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分型),中医临床症状与病理等。现将近年来该病的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研究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尿白介素6(IL-6)活性及肾小球病理变化是否与中医证型表现存在某种关系,目前还未有相关研究报道,笔者观察了40例MsPGN患者尿IL-6活性及肾小球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00例PNS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脏穿刺活检,对其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PN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证112例、肝肾阴虚证75例、脾肾阳虚证89例、肾络瘀阻证24例,其中男性分布占69.33 %,与女性30.67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00例PNS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MCNS)47例、膜性肾病(MN)13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64例、lgA肾病(lgAN)64例,300例PNS患者中医证型和肾脏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χ~2=28.461,P=0.012,γ=0.425)。其中湿热蕴结证以MN、MCNS较为多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均以MN为主,肾络瘀阻证以MN较为多见;135例病理分期为MN的PNS患者中医证型和MN分期有一定相关性(χ~2=16.531,P=0.034,γ=0.427)。结论:PNS患者中医证型和肾脏病理组织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重要思路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脉新复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通脉新复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抗胸腺抗血清(ATS)制备大鼠MsPGN肾炎模型及行疲劳游泳致气虚血瘀证模型,分别ig给药高、中、低剂量(1.2,0.6,0.3g·kg-1)通脉新复方4周。4周后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检测IgG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小球内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通脉新复方能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降低系膜区基质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减少大鼠肾脏系膜区IgG沉积,显著降低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结论:通脉新复方能改善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肾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通过肾活检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者34例,肾病综合征者23例,狼疮性肾炎5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例,急性肾衰1例。其中脾肺气虚25例,气阴两虚20例,肝肾阴虚11例,脾肾阳虚9例,病理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5例、IgA肾病21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IgM肾病2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8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例;新月体性肾炎1例。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证型与肾脏病理有内在的相关性,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多数兼有血瘀证。  相似文献   

14.
系膜增生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一组病理上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生、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不同程度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MsPGN为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国内资料显示该型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例的20.3%~24.7%。若未采取有效治疗,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肾小球硬化。中药治疗MsPGN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减少复发,其中益气化瘀之品黄芪、水蛭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传统认为MsPGN以气虚等本虚为本,血瘀等邪实为标,但临床上血瘀似乎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活血化瘀几乎是治疗MsPGN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病科2017年9月—2018年5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穿刺活检患者病例180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膜性肾病(MN) 82人,所占比例最高;Ig A肾病(IgAN) 56人,所占比例次之;其它,狼疮性肾炎(LN) 15人,肾小球轻微病变(GML) 13人,轻度系膜增生(MsPGN) 5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3人,乙肝相关性肾病3人,高血压肾损害3人。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所有入组患者病理类型由高到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31.11%、8.33%、7.22%、2.78%、1.67%、1.67%、1.67%。从临床资料看,中医证型中,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而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Ig A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狼疮性肾炎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肾小球轻微病变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型;局灶节段性硬化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膜性肾病(MN)所占比例最高;IgA肾病次之,其次为GML、MsPGN、 FSGS等。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肾病综合征410例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0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肺脾气虚型61例,脾虚湿困型102例,脾肾阳虚型121例,肝肾阴虚型79例,气阴两虚型47例;肾组织病理:轻微病变(MCNS)133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22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7例,局灶节段硬化(FSGS)36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IgA型41例、IgM型66例、IgA+M+G+C3型9例、无免疫复合物型294例。结论 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脾气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M sPGN;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中M sPGN均最多,其次为MCNS;气阴两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FSGS。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IgA型、IgM型、IgA+M+G+C3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肌肉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3型进行肌肉α-actin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肌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41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1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儿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结果肺脾气虚型、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儿光镜病理类型均以轻微病变(MCN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型多见;气阴两虚型患儿以MCNS、局灶节段硬化(FSGS)多见。各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证型患儿免疫病理均以无免疫复合物型为主,均在50%以上,而IgA+M+G+C3型最少,各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光镜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在免疫病理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W )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血清病大鼠MsPGN模型 ,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 ,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PCNA及Fax、FasL基因的表达。结果 :TW治疗组可明显促进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 ,凋亡率增加 ,PCNA的表达减弱 ,病理损害减轻 ,治疗组与病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W能通过调控Fas/FasL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而诱导系膜细胞 (MC)凋亡 ,进而抑制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MsPGN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图文分析软件参照Katafuchi积分对126例MsPGN患者的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从气虚证(包括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瘀血证角度分析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结果:气虚证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积分高于非气阴两虚,湿热证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积分高于非湿热证,瘀血证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瘀血证,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PGN肾脏病理积分可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